關月喜
摘 要:德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班級合唱中發揮音樂學科的德育功能,是優化學生德育認知的重要途徑。在班級合唱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式是多樣化的,如抓實合唱常規訓練、在教學中運用激勵方式促學習、善用合唱教學方法進行滲透等。在教學中,我們應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育形式,讓學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時,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關鍵詞:德育;班級合唱;滲透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德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音樂學科的德育功能是毋容置疑的,“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謹為之文。”(荀子《樂論》),這正是音樂教育德育價值的重要體現。新課標也提出“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于藝術教育之中”。班級合唱作為校園合唱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已逐漸成為音樂常態課。在班級合唱教學中繼續發揮音樂學科的德育功能,是優化學生德育認知的重要途徑。如何在班級合唱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1 抓實課堂常規訓練,滲透德育教育
合唱的常規訓練如正確的歌唱姿勢、呼吸(氣息)支持、發聲功能狀態,準確的語言表達(咬字吐字)、音高、節奏和情感表達等,不僅能讓學生掌握合唱的技能技巧,通過長期嚴格抓實常規訓練,還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嚴謹的學習態度。如在訓練中為了唱好一個音、用好每一個呼吸、唱準確每一個字,一遍又一遍地反復練習,每一遍都力求有新的進步,達到新的要求,這種精益求精的訓練模式,可以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體會嚴謹的學習態度對訓練效果的影響,借以滲透良好學習習慣和嚴謹學習態度的德育教育。
班級合唱是一個班學生的合唱,音樂素質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谶@種情況,班級合唱教學中,學生面對一些比較復雜的節奏時,難免會出現畏難情緒。如作品《無錫景》時的出現的“”節奏,有些學生在演唱這個節奏時故意小聲或者干脆不唱,這是由于學生對這個節奏把握不好,不敢大膽表現出來緣故。為了幫助學生克服這種畏難情緒,唱好這個節奏,我要求學生把速度放慢,先把前倚音節奏的時值弄明白、念清楚,再弄明白附點節奏,最后再合起來把整個節奏念出來,反復練習直至完全掌握后,再填上旋律和歌詞演唱,并逐漸加快速度,直至原速。并在這樣先分后合、先慢后快、先易后難的學習過程中適時點撥,讓學生明白只要勇于面對困難,并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困難就能被解決。借此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優化德育認知[1]。
2 以競爭促學習,滲透德育教育
在多聲部合唱教學中,分聲部練習是常用的方式。在分聲部練習時,老師不能同時兼顧多個聲部的練習,這就需要聲部長帶領隊員進行練習了。但由于小學生的自制能力較弱,自覺性較差,讓孩子們自覺進行練習有一定的困難,可能有的學生會開小差,有的甚至會打鬧而影響別人練習。為此,在教學中,我采用輪流競爭制推選聲部長。課前由該聲部學生推選上節課表現好的學生當聲部長。分聲部練習時,由推選出的聲部長帶領大家,按老師的要求認真唱好每一個音符、每一句歌詞等,完成自己的聲部練習。聲部長推選的良性競爭既可以激勵每個學生不斷嚴格要求自己,又可以讓學生保持緊迫感,制約自己的意識行為。長此以往,能提高學生的自覺學習意識,對學生養成自覺學習的德育教育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3 善用訓練方法,滲透德育教育
合唱是一種集體性的藝術表現形式,需要隊員之間的默契協作,隊員與指揮之間相互協調和密切配合;需要個人的演唱服從整體的要求,各聲部融為一體,達到和諧之美。因此,在班級合唱教學時,我經常通過對比引導學生感知優美的聲音,并在這過程中明白美的聲音是通過不懈努力而獲得,從而明白勤奮刻苦、持之以恒對學習的重要意義;經常引導學生去傾聽別人的聲音,學會把自己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融為一體,感受整體聲音的協調性及和聲效果所帶來的美感,體會集體力量的強大和整體的凝聚力,認識到自己是整體中的一員,必須服從整體,明白個人只有融入集體才能發揮自己的價值。平時鼓勵和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演出和比賽,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增強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
在班級合唱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式是多樣化的,我們應充分利用音樂獨特的藝術魅力,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育形式,讓學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時,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參考文獻
[1]《合唱與指揮教程》周正松 著?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