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森松
摘 要:近年來,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正處于不斷下滑的狀態,這使得大學生體質健康已經開始逐漸從問題形勢轉變為危機形勢,急需給予調整和改善。大學生的體質健康需要學校進行科學的教育和引導,從而促使大學生身體素質水平能夠得到提升。但是基于對大學公共體育教學的實踐思索,目前很多大學在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文基于大學生公共體育教學的實踐思索,展開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所面臨的困境以及改善策略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體質健康;危機;大學生;困境
一個國家公民的身體素質能夠彰顯出這個國家所具備的生命力。大學作為國家人才培育的重要場地,大學生體質健康與否不但可以影響自身的學習和生活,還會對國家的未來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大學生體質健康危機,是一個值得深思和探索的問題,應采取有效措施給予調整和改善。
1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困境分析
1.1身體素質測試不夠完善
目前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做出評價的主要依據便是身體素質的測試成績,但是現有的測試機制只能從某個角度或者某一階段來反應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這樣的測試結果并不具有絕對的說服力[1]。學生的身體素質健康與否與很多因素有關,而且也非常復雜,根據時間段的不同,身體素質也會有所不同。所以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實際狀況,并不應該依靠某些即時性的數據來證明。所以身體素質測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想要準確評定大學生體質健康,還要對體側標準進行完善,以符合學生身體素質的標準展開何學合理的測試評定。
1.2對體育教育不夠重視
從一些現狀來看,我國有許多大學對于體育這門課程沒有給予足夠的充實,課堂課時極為有限,導致體育課堂對學生的教育效果不佳,這對學生身體素質提高作用也極為有限。此外,體育課程教學方式陳舊,內容單一枯燥,各項體育設施也不夠齊全,這也使得大學生身體素質得不到有效鍛煉和提升。
1.3學生自身對于體質健康的認知不夠充足
在大學體育教學過程當中,存在著許多大學生對于體質健康認知不足的現象,這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會產生直接影響。這與學校的教育和引導有直接關系,學校沒有將體育健康宣傳教育工作進行落實,大學生自然無法得到有效認知,體質健康產生危機在所難免。
2大學生體質健康危機改善策略
2.1完善體質健康測試機制
學校應當成立體質健康提升小組,合理篩選小組成員,并且制定測試方案,從而保證測試工作能夠具有嚴謹性、科學性以及規范性,可與國家現行體質測試標準相結合,做出改善和突破,制定出一套適用本學校的體質測試系統。同時將測試成績列為大學畢業考核內容之一,并且可以與評優評獎等各項榮譽產生聯系,以激發學生鍛煉體質的積極性。
2.2改革教學模式
學校應改變自身教學觀念,注重對大學生體育課程的教育,在保證知識教育的前提下,對體育教育給予提升,增強公共體育教育實踐。此外還要盡力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體育鍛煉環境,加大體育運動設備的資金投入,使得相應的配套設施能夠達到一定的標準,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體育鍛煉。此外學校還要改變體育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式,豐富體育教育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組建“課外體育鍛煉會”,以會員的形式促進教學模式的改革,并且以記錄制度來對學生課外鍛煉情況進行考核,將鍛煉效果列入體育課程綜合成績之中。此外,教師還可以組建一些輔助教育活動,如:體操運動比賽、龍舟比賽、球類運動比賽等等,經常開展課外活動,能夠豐富學生體質鍛煉項目,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多項運動產生有機融合,達到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2]。
2.3增強宣傳教育,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意識
學校應注重對學生體質健康意識的培養,因此可以展開多樣化的宣傳教育,從而實現對學生體質健康意識的不斷引導。
例如:學校可以在校園建筑上多布置一些關于體育運動的圖文或者標語,時刻提醒學生注重自身體質健康;開展體質健康主題活動,引導學生進行體質健康知識的討論和研究;構建體質健康學生會,以部分帶動整體。
教師課堂教學中也應注重對學生體質健康意識進行引導,多帶領學生進行實踐,將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呈現出來,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還能夠鍛煉自身的體質,此外教師還應該注重對學生飲食習慣、生活節奏等方面進行引導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習慣,并且養成良好的思想意識,注重自身的體質健康。
參考文獻
[1]楊韻.大學生體質健康危機的現實困境與緩解之道——基于大學公共體育教學實踐的反思[J].教育發展研究,2018,38(05):23-28.
[2]王卓爾,楊超.大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及改善策略研究——以浙江大學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