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淇 葛曉敏
摘? ? 要:本文提出了交通量預測的基本思路,分析了經濟水平、人口數量、交通設施現狀、土地利用現狀等影響因素,研究了重力模型法和增長系數法,分析了交通量的產生原因和預測思路,并提出了交通量預測未來的改進方向。
關鍵詞:道路;交通量;預測
1? 引言
在道路工程的前期工作階段,交通量預測是一項必要的工作內容。當前,國內的道路建設發展較為迅速,但由于受到復雜的條件約束,一部分需求尚未體現,被抑制了[1]。由于近年來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和城市布局調整,交通量正在迅速增加。交通量預測一定要基于道路所處位置,針對具體道路工程完成。
2? 交通量預測的基本思路
道路工程的交通量,包含影響區吸引量和發生量共兩部分[2]。為了預測這兩個數量,首先需要確定道路周邊的交通網絡;其次要研究影響該道路交通量的因素,拿出該區域的宏觀交通運輸框架,然后使用統計分析的方法,計算出交通量預測值;最后將結果進行檢驗,得到該結果的可靠度。
3? 交通量的影響因素
3.1? 經濟水平和人口數量
經濟水平和人口數量是一個交通網絡規模大小的重要體現,經濟水平和人口數量兩者之間有緊密的聯系,經濟水平越高、人口活動越多,車流和人流量就會越大,不斷增長的車流和人流量需要通過不斷發展的交通系統來滿足[3]。
3.2? 交通設施現狀
交通設施的質量和數量對交通量的影響是直接的。現有交通設施的質量越高、數量越多、通過能力越強,就能夠吸引更大的交通量;相反,如果交通設施的現狀較差、通過能力低,一定會造成交通系統惡化,大量交通需求將不能得到滿足。
3.3? 土地利用現狀
區域的土地利用現狀的主要內容包括該區域的自然地理情況、位置聯系、行政聯系、物流聯系、交通關系等。土地利用現狀將直接影響到該區域內的交通量[4]。
所以,對于交通量的預測,一定要對所在區域的經濟水平、人口數量、交通設施現狀、土地利用現狀進行研究,特別是要研究交通量和區域經濟水平之間的聯系,同時以經濟水平和人口數量等因素的預測為依據。
4? 交通量預測
道路交通量的預測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方法,適用于短期交通預測,這種方法通常較為簡單,用在交通網絡基本沒有變化的短期交通預測里;第二種方法,適用于長期交通預測或交通網絡里變化較大的短期交通預測里,有的時候會使用到較為復雜的計算方法[5]。重力模型法與增長系數法,分別適用于短期交通預測和長期交通預測。
4.1? 重力模型法
重力模型法基于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力,提出道路工程所處各個區域間的交通量與各個區域內各自的吸引量和發生量成正比,與各個區域間的距離、費用、時間成反比。重力模型被廣泛用于交通量預測研究之中,它主要用于預測道路工程交通網絡里將會有較大變化的短期交通預測里。重力模型在使用前,需要先采用科學的方法,確定好模型的參數。
4.2? 增長系數法
增長系數法基于道路所處區域往年的交通量和分配情況,把預測年的吸引量和發生量按照往年的比例進行分配,計算出現在所需的預測值。這種方法適用于長期預測,不受小的因子影響,主要在于分析出大的發展趨勢,這種方法有著很強的適用性。但如果往年交通量的分配情況如果不切合實際,就會對預測產生很大的影響。
5? 誘增交通量預測
5.1? 誘增交通量產生的原因
這種交通量指的是道路工程的建設引發的交通量,它的產生與該道路工程所帶來的運輸作用、投資增加、交通便利性增強、潛在交通需求增多之間存在這密切聯系。
誘增交通量主要包括:由于道路工程的建設行為直接帶來的交通量;由于道路工程投資的放大效應帶來的交通量;由于道路工程建成,各區域間的距離縮短,到達時間減少,使各區域間的可達性增強,產生新的項目,經濟布局更加合理,產業結構更加完善,所誘發的交通量;新建道路工程建成后,交通條件改善所誘發的潛在交通量。
5.2? 誘增交通量的預測方法
道路工程建設的車輛運輸所帶來的交通量,需要通過工程量和運輸設備種類來計算。投資增多和可達性增強帶來的交通量,需要通過預測這兩項帶來的經濟量增長,計算交通增長量,經濟量增長需要通過微觀與宏觀兩個方面的研究,使用投入產出法計算。交通條件的改善誘發的潛在交通量,需要通過交通距離、時間、費用的節省量來計算。
各個方面的交通量,需要通過考慮工程有無,來計算各個方面帶來的交通量,再基于投入產出法,確定最終的交通量計算結果。
6? 轉移交通量預測
道路工程的建成,將改變道路網絡的布局,交通量將在道路網絡里再分布,交通條件不佳路段的交通量逐漸向交通條件好的路段轉移,在一段時間之后達到了穩定的狀態。
6.1? 轉移交通量的來源
這種交通量不但會在不一樣的交通體系之間產生,也會在同類交通體系不一樣的工具、不一樣的線路之間產生。
轉移交通量的大小主要受兩方面的影響,第一方面是道路使用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是運輸方法自身的特點。主要表現在:運輸服務費,指的是道路使用者花費的金錢,使用者通常傾向選擇經濟的交通方式;運達時間,指的是起點出發和到達終點之間的時間間隔,一部分的道路使用者,愿意付高費用使用快的交通方式,增加時間使用效益;可靠性,不同的交通方式的可靠性不同,使用者傾向使用更可靠的交通方式,降低自身發生損失的可能。
6.2? 轉移交通量的預測方法
轉移交通量的預測,主要是在進行了抽樣調查之后,進行專家預測,這種方法需要綜合需求量和供給量來計算,能夠同時計算出分布量、生成量與方式分擔交通量。對于道路使用者來說,如果存在運輸服務費最低、運達時間最短、可靠性最高的道路,那么道路的選擇過程就會簡單。但在實際中,這樣的情況比較少。同一條道路的不同要素里,既有最好的,也有不是最好的。道路使用者在選擇道路時,應當選擇對于他們來說最重要因素最佳的那一條道路,其它不重要的因素可以稍微差一些。
7? 結論
本文基于經濟水平、人口數量、經濟水平現狀、土地利用現狀等因素,提出了交通量預測的特點和重力模型法、增長系數法等多種預測方法,并針對誘增交通量和轉移交通量提出了預測基本思路和方法。本文所做的交通量預測研究,僅針對幾種主要交通量各自的特點進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今后可以通過下列兩個方面加以完善:季節與天氣的變化,會對交通量產生影響,可以將季節與天氣作為計算參數,改進交通量預測方法;當前處于大數據時代中,要在海量數據和云計算的基礎上,改進交通量預測方法。
參考文獻:
[1] 梁憲瑩.交通量特性及其與道路規劃設計相關關系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5):177~178+182.
[2] 江麗,劉康康,汪歡.鄭州市北三環東延道路交通量分析[J].交通科技與經濟,2018(1):15~19.
[3] 常玉林,鄭獻予,張鵬.基于相交道路左轉飽和交通量的MULTIBAND改進模型[J].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2018(1):29~35.
[4] 張斌.港口道路交通量預測方法[J].水運管理,2015(6):10~12.
[5] 張潤民,夏井新,黃衛.利用速度信息改進城市道路短時交通量預測[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5(2): 26~30+56.
作者簡介:
王淇(1989—)女,漢族,遼寧大連,研究方向:工程咨詢。
葛曉敏(1965—)女,漢族,遼寧大連,研究方向:城市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