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聚
摘? ? 要:近年來,我國公路行業發展速度很快,作為公路全壽命周期中的養護環節,在今后的公路交通運輸建設過程中所占的比重將會越來越大。本文探討公路養護技術問題,以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公路;養護技術;創新措施
1? 前言
公路是我國重要的交通設施,其運行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經濟的發展與建設,良好的公路養護,能夠從根本上及時發現問題,同時也能有效解決公路破損現象,確保路況完好、延長公路使用壽命,能夠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提供良好服務,公路養護非常重要。如果公路缺養、失養,就會導致路況質量下降,使道路通行受阻,影響快速交通能力發揮,只有全面做好公路建設與養護,才能更好地發揮公路作用,提高公路運行質量,保證經濟建設與發展,日常的公路養護工作貫穿在整個公路運行過程中,公路養護內容豐富,不但要保證路基的結構穩定,更要保護好路面的平整,路面養護是整個養護的重點,也是中心環節,因為路面直接承受行車荷載,受到自然因素影響最大,其表面的平整度直接影響著行車安全,只有全面做好路面養護,通過經濟合理養護,才能保證行車速度與質量,滿足出行需求。
2? 公路養護常見病害
公路養護是指為保持公路經常處于完好狀態,防止其使用質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務所進行的作業。公路養護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進行的養護作業管理。
2.1? 瀝青混凝土路面
常見的基本病害包括如:車轍、網裂、坑槽、泛油和油斑等。車轍的主要成因是在行車的反復荷載下由于路面產生累積作用而生成的帶狀永久性局部凹槽形狀的沉降,其誘因可能是瀝青混合料級配設計缺陷、實際施工造成的穩定性不足,道路基層施工時候壓實度不足等等多種可能,有的甚至由于地表水都可能引起車轍;坑槽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混合料不均勻或混合了其他外部雜質,例如機油或車輛漏出的汽油,可采用乳化瀝青等改良瀝青養護。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
水泥砼路面常見的病害有沉降、斷板、角隅斷裂、縱橫向裂縫、局部坑槽等。
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現病害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路面結構層厚度與強度不足,不滿足水泥砼面板的最小設計厚度18cm,同樣水泥穩定碎石厚度至少要達到15cm,從建材質量檢測、骨料級配、施工質量把握等等多方面考慮,保證達到水泥混凝土設計彎拉強度4.5MPa;還有其他原因如車輛超載、施工機械化程度不夠高、路基壓實度不滿足要求,新建道路的填方路段,道路改擴建工程中新舊路基銜接部的不均勻沉降等都容易出現水泥混凝土面板懸空、斷裂;路表和路基地下水排水不利也會導致路面出現不同程度的病害。路面病害很大比例是由于路基間接作用而產生的,路基不規則沉降就是主要誘因之一,其他如路面基層與底基層的強度是否達標,各基層平整度是否良好,施工過程中48h以內的必要養護(溫度和濕度的控制)等等都有可能造成路面結構出現斷板等病害產生。
2.3? 橋涵
公路橋梁在施工或運營一段時間后往往會出現如混凝土開裂、橋頭跳車、鋼筋誘蝕等病害,影響結構物的正常使用,降低其使用性能和整體壽命。
可引發病害的原因從設計到施工到維護,貫穿整個生命周期,包括前期設計的不合理性與偏差,通行能力不理想,如橋面寬度不滿足使用要求,橋梁平、縱斷面線形標準低橋梁通車凈空不足等等;橋梁設計荷載標準偏低,承載能力不足,自然災害引起的結構損害;超過正常設計年限通車使用;長期行駛超過荷載限制的重載車輛;運行期養護不及時或技術方法不當。橋梁養護一些值得注意的要點包括:橋梁施工環境溫度不得低于5℃,尤其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環節,且施工環境相對濕度不高于85%,施工工作面溫度不高于50℃;鋼結構橋梁或一般橋梁鋼構件,其表面在涂裝前必須進行表面預處理(脫脂或除銹)。工作面不可有油污或其它雜質。除銹標準執行現行國家標準GB/T 8923—88《涂裝前鋼材表面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的規定;對于橋梁伸縮縫的維護與檢修也是養護工作的重點,路和橋的銜接始終是技術處理的關鍵,施工時一定采用鋼纖維混凝土進行結構加強,務必使之與伸縮縫相互齊平,否則很容易引起車輛在行駛方向使其超載。
3? 養護管理要點
3.1? 逐步實現管養分離
逐步實現管養分離,即經營管理機構的養護管理與養護作業分離,將養護作業包括養護工程設計、施工、監理等逐步推向市場。對養護作業實施企業化管理,把養護法人實體推向市場,參與競爭,逐步推行公路養護專業化、市場化。這就有利于提高養護水平,降低養護投入,提高投資效益,促進公路養護管理的快速持續發展。
3.2? 養護隊伍更加趨向于專業化
公路養護隊伍人員配備要精干、技術要全面、一人多能、訓練有素,機械配備要齊全、配套,安全措施要完備、到位。只有這樣的專業化養護隊伍,才能完成公路的日常養護和應付各種突發事故的搶修工作,才能保證公路養護高質量的服務水平。
3.3? 進一步加強區域性合作
公路養護維修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有的養護維修工程本身費用并不高,但受工程性質、地點等的影響,需要的設備費用卻很高。目前,我國公路各管理單位面臨的問題是一些養護設備和檢測設備價格昂貴,但是使用頻率較低。這些裝備專業性強,利用率低,社會上又租不到,采購了又面臨長期閑置,因而就引發了公路養護管理需要組織區域性協作的問題。如購置一臺橋梁檢測車需幾百萬元,一年只使用一至兩次,雖然需要,但管理部門很難下決心購買,致使一些重要橋梁得不到及時檢查。解決這個問題,一種好的辦法是采取區域性合作的方式,打破管理上相對封閉的局面,各合作單位分別根據自身的重點,購買不同專業設備,通過區域協作達到有償使用、優勢互補,可以使養護專業化的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3.4? 養護作業手段逐步實現機械化
公路車速快、交通量大,養護作業機械化逐步取代人工作業,不僅能改善養護工人的作業條件,降低勞動強度,而且能提高公路養護作業的質量、速度和效率,從而保證道路的安全暢通,顯現出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正因如此,國內公路養護全面步入“機械化時代”實為大勢所趨。
3.5? 實現養護工程決策由經驗決策型向專家系統決策型轉變
目前公路的養護維修方案的確定,基本上還是養護技術人員根據現場目測調查的病害類型,針對其損壞范圍和嚴重程度,考慮損壞部位對道路運行影響的輕重緩急,憑實際經驗判斷制定出相對的養護維修方案。這種維修方案確定方式受資金和人為因素影響較多,尤其是個人的經驗往往容易片面,對于同一種病害狀況,不同的人常常會做出不一致的評價,從而影響工程的正確決策。在養護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更能體現養護專家決策的重要性,它能科學安排養護工程的方案、合理安排養護工程的工期。如何有效合理地使用好有限的養護資金,使道路保持盡可能好的使用性能和服務水平,是各級道路養護部門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養護專家決策系統是在大量基礎數據上進行的綜合評價系統,如路面管理系統和橋梁管理系統,目前江蘇等省份已經開始使用。這些管理系統首先要進行數據的采集和輸入,然后運用計算機技術數據處理功能、評價決策方法和管理學理論,對道路、橋梁等狀況作出評價分析,把各處受損情況、修補方案、所需費用以不同的情況表現出來,供管理人員進行科學決策,以便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資源,最終達到降低整個社會的交通運輸成本,節約社會資源的目的。
4? 結束語
公路關系著國民經濟建設和人們出行安全,一定要做好日常養護,在養護工作中,必須堅持建、管、養、監并重原則,強化養護能力,最大限度提高公路運行質量,從而推動公路養護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鳳亭,武春山.公路養護技術[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 沈艷東,崔巖,陳立春.公路養護技術[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