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
摘? ? 要:隨著建筑市場的高速發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不斷出現,對工程施工質量和施工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保證工程施工質量和后期使用安全,先進、合理、適用的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從建筑工程技術管理的困境、建筑工程技術管理的優化分析、建筑工程技術管理的細節把握三個方面探討建筑工程技術管理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建筑工程;技術管理;注意問題;管理措施
1? 前言
我國建筑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想提高建筑企業的競爭力,就需要加強建筑工程技術管理工作,注重建筑工程技術管理需要注意的問題,保證工程施工質量,可以如期完成工程建設任務,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
2? 建筑工程技術管理的困境思索
2.1? 缺乏技術管理經驗
隨著建筑市場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和管理,但由于建筑市場目前高水平的技術人員相對緊缺,加上個別企業不夠重視人才質量和人才儲備,為滿足需要,不斷降低技術人員的使用標準,更有甚者,臨時招聘人員以應急,導致企業的管理水平徘徊不前,現場管理不到位,出現了一個人同時管理幾個項目的現象。
2.2? 技術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盡管每個建筑企業都設有技術管理及其他相關部門,由于職責部門既不對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技能培訓,又不能經常性的深入現場進行指導交流,致使技術責任制度不夠完善,也出現了技術責任制度落實不到位的現象。同時由于企業內部各部門間責任不明確,分工不細致,一有問題,不是積極解決,而是部門間進行推諉扯皮,長期以往,使得現場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斷降低,能力不能夠充分發揮,造成企業人才流失,給工程施工質量和后期使用安全也遺留下了很大的隱患。
2.3? 無法有力貫徹技術管理相關制度
很多項目沒有建立項目信息檔案,致使有關工程建設的相關技術信息無法及時傳遞到具體項目,項目上的急需解決的信息也無法及時傳達到企業管理層,加大了整體控制和技術施工的難度。同時由于個別建筑企業技術管理者一味追求工程進度和產值,忽視了工程施工技術中最基本的操作規程和相關要求,,盲目開展施工活動,如此,既不能保證工程施工質量,也無法保證作業人員的安全。
3? 建筑工程技術管理的優化分析
3.1? 技術交底制度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每道施工工序,均嚴格執行技術交底制度。建筑行業是一個以人工操作為主的生產行業,通過技術交底和教育,充分發揮技術引路、樣板現行的宗旨,在技術管理制度及其他各項規章制度的約束下,使工程施工技術落實到每道施工工序和每一個作業人員。只有每個作業人員都能夠掌握每道工序的操作要點,注意事項等技術要點,才能保證施工過程的規范性;才能充分發揮施工團隊的技術優勢,真正的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只有如此,才能夠提高施工作業的高效性,提高作業人人員的技術技能和質量、安全意識,減輕管理人員的壓力,節約工程建設成本,保證工程施工質量及施工過程的安全,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3.2? 加強文件資料管理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為規范建筑市場,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更新了部分規范標準,從事建筑活動的企業應首先識別所有的規范標準,將國家廢止的規范標準及時回收作廢。現行的規范標準重新登記臺賬,以受控文件的形式發到各個部門和項目部。應設專門的部門及人員進行管理,掌握文件資料的時效性,一旦文件資料發生變動能及時收回或變更。對施工過程中發生變更的部位,應及時在施工藍圖上標明,防止作業過程中出現偏差。現場人員也應隨時跟蹤,發現文件資料有變動時及時進行變更。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全員參加控制,保證作業過程的準確、有效,進而保證了工程施工質量和安全。工程竣工之前,需要對施工過程中形成的各類文件資料嚴格按照文件資料歸檔要求進行整理,對缺失的資料文件應進行補充,對變更部位應在竣工圖中進行標識,以保證資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為日后的維修和查閱提供真實、有效的依據。
3.3? 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
我國建筑工程技術管理發展時間相對比較短暫,建筑工程技術管理體系還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建筑企業需要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通過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技術管理理念,進行技術交流與學習,培訓企業員工的技術能力,提升整體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術素質,逐漸的增強施工技術管理團隊的業務素養,培養人員處理施工安全、質量問題能力,保證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深入挖掘建筑工程人力資源的作用,保障建筑企業的經濟利益。
4? 建筑工程技術管理的細節把握
4.1? 大體積砼的澆筑
隨著高層、超高層建筑的普及,筏板基礎在高層建筑中已成為首選。在筏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前,應做好施工準備,并應與當地氣象臺、站聯系,掌握近期氣象情況。在冬期施工時,尚應符合有關混凝土冬期施工規定。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宜采用整體分層或推移式連續澆筑施工。大體積混凝土供應能力應滿足混凝土連續施工需要,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設備,在澆筑混凝土前應進行檢修和試運轉,其性能和數量應滿足大體積混凝土連續澆筑需要, 混凝土測溫監控設備的標定調試應正常,保溫材料應齊備,并應派專人負責測溫作業管理。砼澆筑前,應進行專業培訓,并應逐級進行技術交底,同時應建立崗位責任制和交接班制度,混凝土澆筑層厚度應根據所用振搗器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確定,整體連續澆筑時宜為 300mm-500mm, 振搗時應避免過振和漏振,在電梯坑、大的集水坑模板上應留置振搗口和排氣孔,整體分層連續澆筑或推移式連續澆筑,應縮短間歇時間,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層間間歇時間不應大于混凝土初凝時間。當層間間歇時間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時,層面應按施工縫處理。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面應進行多次抹壓處理,采取保溫保濕養護,保濕養護持續時間不宜少千 14d。
4.2? 構造柱施工
構造柱是指為了增強建筑物的整體性和穩定性, 并與各層圈梁相連接,形成能夠抗彎抗剪的空間框架,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種有效措施。構造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應滿足設計要求。縱向鋼筋頂部和底部應錨入混凝土梁或板中,為確保鋼筋位置準確,可以采用后植筋法預埋構造柱縱筋。在封柱模前,先鑿除表層浮漿,并用水沖洗干凈,將軸線、標高控制點引測至柱側面,根據柱中心線,在距柱墩面上5㎝高處焊接定位鋼筋,用以控制柱截面尺寸,軸線位置,在柱皮外側5㎜貼20㎜寬海綿條,以保證下口及接縫嚴密,然后安裝構造柱模板。構造柱混凝土澆筑時應分層下料,分層振搗,每次下料厚度不大于500㎜,并邊下料邊振搗,防止漏振和過振,振搗棒不得觸碰鋼筋,除上面振搗外,下面要有人隨時敲打模板。在柱混凝土澆筑的全過程中要保護鋼筋、預埋管的位置,要隨時檢查模板是否變形、位移、扣件是否松動、脫落以及漏漿等現象,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每段柱混凝土澆筑完后,將伸出預留的搭接鋼筋整理到位。要處理好每段柱間的接縫部位,接縫要平直,防止出現“爛根”現象。
5? 結束語
建筑工程技術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保證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和后期使用安全的保障,建筑工程技術管理需要注意各種細節問題,而加強對建筑工程技術管理過程中各個細節的控制,可提升企業競爭力,促進建筑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磊.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中的現場全過程施工技術管理研究[J].科學技術創新,2019(14):127~128.
[2] 李文亮.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管理研究[J].居舍,2019(11):122.
[3] 劉軍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與施工質量的策略分析[J].科學技術創新,2019(9):132~133.
[4] 嚴乃讓.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中的現場全過程施工技術管理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9(4):110~111.
[5] GB 50496—2018.大體積砼施工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