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政治
摘? ? 要:房屋裂縫是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解決裂縫問題不僅可以保證住宅的性能,而且可以減少建筑材料的浪費。在施工過程中,溫度等因素引起的裂縫是不可避免的,允許存在一些裂縫。在施工中,應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盡量控制裂縫,防止結構出現裂縫,特別是有害裂縫。積極開展各項檢測、審計活動,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合理處理問題,確保工程質量,分析了施工中控制裂縫的措施。
關鍵詞:建筑施工;房屋裂縫;措施
1? 前言
裂縫是房屋建筑施工中常見的病害,對房屋有很大的影響。不同的原因導致不同的裂紋形式和特征。觀察裂縫情況,了解裂縫產生的原因及對房屋的影響程度,以便對房屋的安全性作出更準確的評價,本文介紹了建筑結構房屋裂縫的控制措施,為實際工程提供參考。
2? 房屋裂縫的分類、原因及危害
施工過程中,由于混凝土振搗不足,混凝土結構不密實,內部孔洞較多,導致建筑結構裂縫形成,混凝土表面滲漏;埋件或穿墻管道未設置止水片。,防水層翹曲,在建筑結構內部形成裂縫通道,施工縫處理方法不當。當混凝土中含有雜質時,水會從施工縫中滲入,同時由于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或養護措施有問題,會導致混凝土收縮或溫度裂縫。最后,水會從裂縫中滲入。在施工過程中,變形縫處理不合理,管道附近混凝土灌漿縫不完整,會導致房屋裂縫。
混凝土是一種多相復合材料,因此,混凝土結構的微裂縫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微裂縫不能擴展或保證一定范圍,對一般工業和民用建筑不會造成相應的危害。混凝土結構裂縫的危害性取決于結構的使用功能。混凝土結構常見裂縫不會對建筑物造成直接破壞,但其范圍由裂縫寬度決定。有必要確保裂縫的寬度在合理范圍內,使其不會達到有害水平。但在實際應用中,在載荷或連續溫差和干燥收縮的條件下,上述細裂紋不斷擴展和貫通。因此,將形成較大的裂縫,這將對建筑物的整體結構產生很大的影響。常見的裂縫危害包括:(1)降低混凝土結構的承載力;(2)引起鋼筋腐蝕,導致保護層脫落;(3)降低整個結構的剛度,降低整體完整性;(4)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壽命。
3? 房屋建筑中裂縫防治措施
3.1? 嚴格控制工程材料的質量
工程材料和設備作為防水工程的必要資源,無論是在計劃采購階段,還是在管理和投資階段,都應實行個人責任制,嚴格控制質量。一般來說,鋼筋混凝土樓板所用水泥的物理力學性能在使用前必須進行復驗。進入現場前,應確保水泥標簽與要求一致。此時,我們需要抽樣調查。如果遇到不合格的水泥原材料,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清理,以確保生產出合格、優質的混凝土。添加劑應確保產品合格。在材料投入使用階段,必須按計劃消耗定額進行材料調配,嚴格監督材料用量,并做好記錄。據統計,中國有40多個建筑材料標準。無論是采用認證還是現場材料復驗,第一步都要嚴格執行國家和行業標準,進行產品檢驗,做好裂縫控制。
3.2? 控制墻體裂縫
對于因溫度應力引起的頂層樓板和墻體開裂,可采用在墻體之間設置滑動層的方法,主要在墻體兩端,增加鋼筋網以提高抗裂性;可減少圈梁截面,調整或澆注圈環。圈環梁分段,留有后澆縫洞口,使結構柱與圈梁、墻的變形同步,避免圈梁懸空現象。
磚墻、混凝土基層抹灰后,門窗、框、墻交界處及基層平整偏差大的地方經常出現空鼓、裂縫。對于這種裂縫,應做好抹灰前的基礎處理。
混凝土、磚墻基層表面明顯的凹凸部位,應事先用1:3水泥砂漿清除或修補;表面過于光滑的基層,應鑿毛或用1:1水泥砂漿摻107膠,24h后抹平。基層表面的砂漿殘渣、污物、分離器、油漆等應事先清理干凈。釘子金屬網應鋪設在不同基材的接合處,搭接寬度應不小于接合處兩側10mm。
墻面抹灰前應澆水。加氣混凝土表面孔隙較大,應提前澆水,每天兩次以上,使滲透深度達到8mm~10mm,混凝土墻吸水率低,預抹水可少。若層間抹灰間隔較長,或抹灰砂漿已干透,在抹一層砂漿時,應將底層澆水濕潤,以免新抹砂漿中的水分被底層吸走,造成空鼓;用于抹灰的砂漿必須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一定的粘結強度,使砂漿能抹成均勻的薄層,與底層粘結牢固,操作方便,保證工程質量。
3.3? 優化混凝土的配合比
高層建筑深基坑施工通常采用泵送混凝土來完成,使混凝土配合比特別重要。雖然混凝土生產在當今逐漸商業化,但施工單位不能粗心大意,導致混凝土質量通病。例如,在深基坑鋼筋混凝土含砂量等因素中,應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為了攪拌混凝土,必須嚴格滿足抗滲等級要求,并根據現場工程實驗室科學計算配合比,自動設置計量。眾所周知,由于高層建筑深基坑中混凝土體積龐大,通常采用泵送混凝土,因此在泵送前必須嚴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這樣既能滿足泵送要求,又能避免混凝土坍落度過大,造成混凝土澆筑后出現裂縫。在實際施工中,池內防滲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2cm~18cm最佳。
3.4? 混凝土的養護與溫控
為了防止建筑裂縫的發生,需要對施工現場的溫度進行有效的控制。攪拌混凝土時,加水冷卻碎石,降低混凝土的澆注溫度。在炎熱天氣下澆筑混凝土時,應減少澆筑厚度,以散熱;澆筑第二層混凝土時,應根據澆筑面積設置測溫管,定期檢測混凝土內外溫度,并做好記錄。夏季施工時,若混凝土長期暴露在陽光下,應在表面灑水,防止水分蒸發而產生裂縫。還應注意大風和大雨的影響,盡量避免混凝土損壞。覆蓋灑水養護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12h內開始,但在干熱氣候下,采用早養護,可縮短至2h~3h,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濕潤狀態,防止收縮裂縫。混凝土澆筑的養護時間應符合規范要求。在干燥和炎熱的氣候條件下,維護時間延長。混凝土的溫度不能直接觀察到。要加強對溫度和溫度的監測和管理,采取一定的技術手段,實施信息控制,隨時控制混凝土的溫度變化,將內外溫差控制在25℃以內,調整混凝土的保濕養護措施。使混凝土的溫度梯度和濕度不能過大,能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縫的發生。
4? 結束語
建筑施工中墻體裂縫成因復雜多樣,影響因素多,控制難度大,但總體上不超過上述類型。只要采用全過程控制方法,從設計到選材、施工都要加強管理,嚴格遵守有關規范和操作規程,大大降低墻體裂縫的可能性,或將裂縫數量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證質量。建設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小衛.建筑結構施工中房屋裂縫控制措施研究[J].江西建材,2014(24):72.
[2] 馮國俊.房屋裂縫的成因探析[J].江西建材,2011.
[3] 張冬初,張正,張勇.建筑施工中如何控制混凝土裂縫[J].建筑科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