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邱勝
貴州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已近尾聲,農村產業革命縱深推進,“兩不愁三保障”關鍵戰役穩步推進,18個貧困縣如期出列,為奪取脫貧攻堅決戰之年的根本性勝利奠定了扎實基礎。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今年2月,貴州新一輪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啟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融合、齊頭并進,全力決戰決勝。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貴州脫貧攻堅決戰之年,繼續實施“春季攻勢”攻堅行動,是形勢所需、群眾所盼、責任所系。
截至目前,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已近尾聲,農村產業革命縱深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農村飲水安全、通組道路硬化、“兩不愁三保障”關鍵戰役穩步推進、18個貧困縣如期出列,脫貧攻堅決戰初捷。
6月的貴州,田野披綠,瓜果飄香。
行走鄉間,蔬菜、水果、中藥材、茶葉等高效經濟作物,隨處可見。
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從生機盎然的春天出發,貴州農村產業革命如火如荼,不斷向縱深推進。
貴州聚焦優勢品種,更大規模調整結構,力求在規模化發展上取得突破。
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立足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省委主要領導親自部署由12位省領導領銜,全省成立了12個產業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強力推進茶葉、食用菌、生態畜禽、水果、蔬菜、中藥材、生態漁業、辣椒、石斛、竹子、刺梨、油茶12個產業加速發展。
春來喜看貴茶綠。今年春天,貴州茶分外飄香,一時間,茶葉成為貴州最耀眼的農產品名片之一。
黃土地里頭“掘金”,這是普定韭黃帶來的啟示。一溝溝、一畦畦……在普定縣化處鎮水母河流域高效農業韭黃園區,眼之所及盡是青綠的韭菜。將青綠色的韭菜葉子割掉,套上黑色套筒,半個月后采收,便成為可遠銷浙江、廣東等市場的韭黃。
憑借“一根竹”補齊發展短板的赤水市,靠發展特色產業在貴州率先脫貧,走出深山。竹漿板、生活用紙、竹籃、竹編杯、竹編畫……依托竹產業,赤水人從最初的種竹、賣竹,到初級加工、食竹,再到精細加工、吃上生態“旅游飯”,一條全產業鏈正在形成。
在產業革命中,如何解決農產品銷售難?
貴州盯緊目標市場,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系列活動,穩定產銷關系:
創新“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社對接”等產銷對接機制;
用好對口幫扶、定點幫扶兩大資源促成訂單銷售;
建立縣鄉村電商服務中心、站、店三級體系推廣合作平臺等渠道,推動黔貨出山。
選準特色產業規模化發展、對照“八要素”查缺補漏、在市場化發展上求突破、圍繞主導產業提供科技支撐……在“春季攻勢”中,貴州“強弱項補短板、抓具體抓深入”,將各個環節落細落小落實,產業革命取得根本性勝利。
2月18日,省委、省政府發布《2019年脫貧攻堅春季攻勢行動令》,提出堅決打好“兩不愁三保障”關鍵戰役,著力實現“六個好”,為奪取脫貧攻堅決戰之年的根本性勝利奠定扎實基礎。
“六個好”就是要合力攻堅易地扶貧搬遷、農村飲水安全、通組道路硬化、義務教育保障、醫療健康扶貧、住房安全保障,以實現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的目標。
經過這幾年努力,貴州總體上不愁吃不愁穿問題已經基本上得到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的突出問題,主要還是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安全住房“三保障”和飲水安全這“3+1”上。
加快偏遠地區寄宿制學校建設、加大中小學緊缺教師補充力度、全面落實好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在強化義務教育保障方面,貴州實施教育扶貧,實現了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在強化安全住房保障上,貴州倒排工期、加大力度,確保到2019年6月底前計劃易地扶貧搬遷的188萬人全部搬遷入住。
隨著搬遷工作漸入尾聲,這場硬仗的“戰局”也進入“后半篇文章”。
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
貴州省委、省政府打出了“五個體系”的“組合拳”: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文化服務體系、社區治理體系、基層黨建體系。“五大體系”面面俱到,直擊“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的“痛點”。
在強化基本醫療保障上,保障貧困人口的基本醫療需求,全力保證已核準有效身份信息的人員全部參保,建好用好“內連省、市、縣、鄉四級公立醫療機構,外接省內及發達地區優質醫療資源”的遠程醫療服務網絡。
七星關區碧海陽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大龍開發區德龍新區、丹寨縣金鐘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阿妹戚托小鎮……一個個安置區在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中交出了“幸福答卷”。
在強化飲水安全保障上,貴州加強儲水、供水設施建設、運營管理、水價形成等機制,讓老百姓都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啃硬骨頭、涉險灘、闖難關,貴州“兩不愁三保障”硬仗已取得壓倒性勝利。

羅甸縣保供蔬菜基地。(董峰應/攝)
2019年脫貧攻堅“春季攻勢”,首攻的重點放在了務川、普定、貴定等18個貧困縣的退出專項評估檢查。
3月13日,遵義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李興義帶隊,奔赴務川自治縣和道真自治縣,對農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進行了為期四天的檢查和評估。
業務培訓、入戶查看、督促進度……這些都是李興義這段時間的主要工作。
這一次,他又率領20余人組成專家組兵分八路,對務川和道真所有鄉鎮住房保障工作進行全覆蓋評估指導,并隨機抽取農村危房改造和老舊住房透風漏雨整治戶進行入戶查看,特別是獨居老人戶。
4月24日,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18個縣(區、市)退出貧困縣序列,務川自治縣和道真自治縣也在其中,李興義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下了。
公路修到家,百姓樂開花;產業建在家門口,群眾致富有盼頭;惠民政策送到家,群眾樂得笑哈哈……18個縣(市、區)減貧摘帽苦了干部,卻樂了群眾。
發展食用菌特色產業、實施易地移民搬遷“百日大會戰”、實現農村“兩無”貧困人口全兜底……安龍縣舉全縣之力盡銳出戰,如期退出貧困縣。
談及減貧摘帽感想,安龍縣委書記錢正浩說:“行百里者半九十,接受貧困縣退出省級評估只是一個新的起點,今后要以響鼓重錘的措施全力奪取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全面勝利。”
眾人拾柴火焰高。省財政廳、教育廳、住建廳、水利廳等部門持續實施“春季攻勢行動令”,深入推進“四場硬仗”“五個專項治理”“四個聚焦”和“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確保貧困人口穩步脫貧。
“18個貧困縣(市、區)脫貧摘帽,只是貴州省脫貧攻堅的階段性成果,要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貴州省農村所有貧困人口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讓剩余的33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貴州省扶貧辦副主任田志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