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江婷婷
貴州從促進新興產業開放創新發展,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推動以金融、物流等為重點的生產性服務開放發展等方面切入,加快形成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產業發展試驗區。
建設現代產業發展試驗區是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的四大任務之一。《貴州現代產業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方案》明確,全省要以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為重點,構建以大數據、大旅游、大生態、大健康為核心的開放型經濟現代產業體系。
為此,貴州開始不斷向對外開放的開放型經濟領域探索。從促進新興產業開放創新發展,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推動以金融、物流等為重點的生產性服務開放發展等方面切入,加快形成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產業發展試驗區。
在滿幫集團大廳的電子顯示屏上,有著一張覆蓋全國各地的公路物流信息網,全國的貨源、貨車司機的實時信息在不停地上下翻動。
“我們主要解決的是物流中的一個痛點——信息匹配。”滿幫集團政府事務部高級經理李科說,作為物流領域的獨角獸企業,滿幫集團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助力現代物流發展,將大數據戰略落地做實,推動中國物流效能提升和物流產業升級。滿幫平臺目前日數據累積量達到15Tb,為物流領域數字經濟建設奠定了基礎。
為貨車司機提供各項精準服務的同時,也讓滿幫集團蓬勃發展起來。截至目前,滿幫集團平臺服務的認證司機用戶650萬,認證貨主用戶160萬,集團業務覆蓋全國339個主要城市。
大數據是新興產業的典范。貴州大數據從無到有,蓬勃發展。蘋果、微軟、英特爾等世界知名企業和阿里巴巴、華為、騰訊、百度等全國大數據互聯網領軍企業扎根貴州發展。貨車幫、白山云、朗瑪信息、易鯨捷、數聯銘品等一批本土企業不斷成長壯大,全省大數據企業從2013年的不足1000家增長至2018年的9551家。
作為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姊妹篇”,大健康醫藥產業是貴州進一步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又一精彩手筆。
在遵義,醫藥產業園區已成為推動全市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園區可以實現“企業向園區集中,資源向產業集中”,各家入駐企業將在廠房、生產設備、技術方面躍上一個新臺階,同時也可充分發揮產業集群優勢。
貴州萬勝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萬勝藥業)位于遵義高新區醫藥大健康產業園,是一家集科研、生產、銷售中成藥制劑為一體,通過國家GMP認證的科技型制藥企業。
“萬勝藥業搬進園區后,對廠房、設備、規模、生產線等都進行了升級改造。”萬勝藥業董事長宋玉告訴記者,“萬勝藥業在做好中藥、苗藥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貴州苗藥生產基地’的優勢,正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化妝品研發及養生等一系列大健康產品,預計銷售可突破10億元。”
走進貴州芭田生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芭田)循環經濟產業園,抬頭不見一絲黑煙,低頭也尋不著一條污水排出的管道,眼見之處很難將這家企業與“化肥”聯系起來。
貴州芭田是深圳芭田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芭田股份)的全資子公司,于2012年6月在貴州省甕安縣實施磷化工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項目,是貴州省“四個一體化”重點項目,也是甕安磷化工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重點建設“煤電磷”資源一體化項目。其核心裝置包括硝酸、硝酸磷肥、硝酸銨鈣生產線。
“貴州生產基地生產硝酸磷復肥產品采用了我國首套國產化冷凍法硝酸磷復肥生產工藝,該工藝能夠充分活化和提取磷礦資源中部分微量元素,讓85%的鈣轉化為全水溶的硝酸銨鈣產品,沒有磷石膏產生,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芭田股份副總裁、貴州芭田副董事長馮軍強說。

作為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姊妹篇”,大健康醫藥產業是貴州進一步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又一精彩手筆。圖為萬勝藥業苗藥生產基地。(萬勝藥業供圖)
簡單來說,關于磷肥和磷復肥生產,傳統工藝中,采用的是硫酸處理磷礦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磷石膏。磷石膏中所含氟化物、游離磷酸、磷酸鹽等雜質,在堆存過程中會造成環境污染。
馮軍強表示,貴州芭田正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已經初步實現了硝基復合肥和硝酸銨鈣系列產品對緬甸出口,接下來會進一步開拓東南亞和南亞市場。
貴州堅持傳統產業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兩條腿”走路,堅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大力實施“雙千工程”。實施“雙千工程”以來,全省已對3918戶企業進行了以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為目標的技術改造,引進技術含量高、成長性好的企業2300多家。
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省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70.6%,十大千億級工業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95%。
與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同步,金融等生產性服務也在不斷開放創新,尤其是在對綠色金融的探索上表現搶眼。
貴安新區分布式能源中心綠色資產證券化項目是貴州省乃至全國首座采用“1+3”多種能源互補模式建造的智慧能源項目,采用“1種清潔能源+3種再生能源”,即天然氣和水源熱泵、太陽能光熱、空氣動力儲能等4種能源的多能互補模式,依托智慧管理技術形成能源綜合利用系統。
“我們通過精細測算每個能源中心的現金流,設計了‘5+5+5’的資產證券化期限,融資金額10億元,第一期能源中心未來收益證券化后可以支持第二期投資,以此類推,從而實現‘滾動融資滾動開發’,還能有效降低融資成本。”貴安新區綠色金融港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項目已與中國建行合作實施,并將在全國進行推廣。
貴安新區是全國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2017年7月至2018年末,貴安新區新引進項目158個,新引進省外到位資金約186.8億元,新引進22家金融機構入駐。
如今,對綠色金融的實踐還在不斷地延續和深化。貴安新區不僅對綠色成熟項目進行綠色認證與融資方案設計,還按照亞行、世行、歐投行的經驗,在項目的規劃階段就將綠色金融標準和理念帶入,目前已經以項目打包的方式,設計了400億的長江經濟帶水生態環境保護項目、200億的綠色建筑項目、60億的林業碳匯項目等,形成了與國際接軌的綠色項目庫建設。
“特別是長江經濟帶水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將是全國第一個從項目的規劃設計階段就將綠色金融理念和標準帶入并直接與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掛鉤的綠色金融項目設計,項目完成后,預計每年可以減少1萬噸化肥和農藥的入江量,提升長江水質,通過綠色黔貨出山出海,完成100萬以上貧困人口的綠色脫貧致富,并帶動兩萬輛電動汽車的使用,以及350萬畝新增林。”貴州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