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思瑾
正安縣從加強水源地保護與工程建設,開展水質監測檢測,大規模興修水庫、蓄水池等方面,著力推進骨干水源工程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全面實現鄉鄉有穩定的供水水源。
去年8月,龍再友從正安縣水源豐富的謝壩鄉調往格林鎮擔任副鎮長,剛到任就操心起當地群眾飲水安全問題。
格林鎮不缺河,境內有芙蓉江、龍溪河、石梁河等5條河流流經;格林鎮缺水,山高、坡陡、谷深,河流位于山谷中,10個村寨高居山頂。每年7月到9月,天旱少雨,大多數地方斷水,村民只能望“河谷”興嘆。
在水利系統工作20多年的正安縣水務局副局長包禮輝感慨:“多年來,每遇天旱,全縣最先考慮安排消防車送水的地方,就是格林鎮太平村。”
早在10年前,太平村在半山腰上修建了水廠,靠引入山中自流水處理并蓄積。每逢枯水期山泉斷流,其“日處理水量達720多噸”便成空談。
為解決水源不足問題,太平水廠又修建了提水泵站,提水揚程320米,從芙蓉江提水解決水源不足問題,后因管護不當,水泵損壞。
“去年家里停水3個多月。沒水,日子難!”太平村村民黎會說,“消防車拉來水,村里等著接水的人排成長龍,一家勻一點,只得省著用。”
飲水工程不僅要“建得成”,更要“管得好、長效益”,才能真正潤及民生。今年,太平村將水廠交給公司運營。“芙蓉江上下游都有水電站,遇到山中自流泉水量不足,我們與兩個水電站對接好,上游放水,下游蓄水,我們取水。”太平水廠的樊春宏告訴記者,水廠每天都可為太平村280多戶人家提供60噸水,400噸的蓄水池隨時都是滿滿的,即使斷水,也可支撐全村群眾一周的用水。
“這半年來,自來水再也不是時有時無。打開水龍頭隨時都有。”黎會笑著說,“我家每月都要用10噸水左右。”
“今年枯水期,村民們再也不用為缺水而發愁了。”包禮輝介紹,格林鎮每個村都有水廠,且都通過引山泉水與提河流水相結合來保證水源穩定。
讓山鄉群眾有水喝,更要“喝好水”。正安的水源地保護工作也在同步推進,千人以下飲用水源保護,涉及20個鄉鎮(街道)154個村(居)。經調查統計1155處,其中涉及飲水工程項目共計1039個;千人以上飲用水源保護共有48個,全部劃定保護范圍,設置防護網、安裝標識牌。
位于安場鎮的石峰水庫,就是千人以上飲用水源保護區之一。5月23日早上9點,包禮輝打開手機上的水輿情監測系統,就看到了安場鎮石峰水庫的一張照片及相關數據情況:水位686.21米,今日降雨0毫米……“水位正常。如果超過正常值,就要泄洪。”
“水庫中設有幾個雨量站,照片和數據就來源于此,每5分鐘更新一次。”包禮輝介紹,總庫容1894萬立方米的石峰水庫,屬于飲用水源。劃定了一二級保護范圍,周圍安裝了2000米隔離墻,1.47萬米防護網。水庫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垃圾、污水已實現集中處理、排放,水庫保護區內還劃定了生態紅線退耕還林,并禁止從事網箱養殖、旅游、游泳、垂釣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
石峰水庫的工作人員鄭益,每周都要開著小船在水庫中打撈因水位上升從周圍岸邊帶入的枯枝爛葉和固體垃圾。此外,他們還在麻灣河引水干渠沿線聘請了3位巡渠員,“麻灣河引水干渠有18.52公里長,根據地勢起伏由明渠和80厘米直徑的導洪管組成。導洪管的進口與出口安裝有攔污栓,用以攔截沿岸垃圾。3位巡渠員的日常工作之一便是檢查攔污栓是否有損壞”。
石峰水庫的水出庫后,經封閉式輸水到各個水廠,同時兼顧下游河道生態用水。
在石峰水廠一期工程,記者看到,反應沉淀池、無閥濾池、微生物化驗室等水處理設備一應俱全。“目前日供水量2萬噸,待二、三期工程完工,日供水量可達6萬噸。”包禮輝說,石峰水廠的建立,不僅為新建的工業園區提供了用水支持,也保障了當地群眾的日常用水需求。

正安縣大規模興修水庫、蓄水池等,補齊農村飲水安全的“源頭短板”。圖為正安縣八岔林水庫。(正安縣水務局供圖)
安場鎮原有的亂石坎水廠、楊柳井水廠、魯家坪水廠等,仍然在為當地居民提供自來水,并與石峰水廠主管道聯通,形成“環網供水”:當某一水廠供水不足,就會啟動應急預案“調水”。
當地環保部門、水質檢測中心、供水運行管理單位及疾控中心已聯合建立起水質監測、抽測和常規檢測體系,全面監測水質。
2018年,正安又開工建設了貓溪溝、漁溪河、風光和吐香壩4座水庫。貓溪溝水庫施工方負責人告訴記者,選定水庫地址有講究,“選在河流較窄處或盆地、洼地出口的‘口袋形’地區,還要避開喀斯特地貌,以防因地下溶洞出現嚴重漏水的情況。”
“我們正著力推進骨干水源工程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主要從加強水源地保護與工程建設,開展水質監測檢測,大規模興修水庫、蓄水池等方面,補齊農村飲水安全的‘源頭短板’,全面實現鄉鄉有穩定水源。”包禮輝說。
人物自述
我是正安縣安場鎮安常社區的羅祥福,今年80歲了。上世紀70年代,我們鎮上的人喝水,主要靠解放前挖的一口老井。
后來安場鎮人口增多,一口井已不能滿足大伙兒飲用,我們就開始去周邊山中尋山泉。走上幾里路,運氣好才可以打回來一些水。如果遇到一周以上的連續干旱,大家吃水就相當困難了。
上世紀80年代,我家通了自來水,但也會因為天氣干旱而連續斷水。石峰水庫修建好以后,這樣的情況就再也沒有發生過。即使有管道檢修,斷水也不會超過幾個小時,完全不影響我們飲水和生活用水。
不缺水的今天,我們一家用水依然很節約,常常把洗手水存著,用來澆花、拖地,還常提醒鄰里要節約用水。就算不缺,也不能鋪張浪費。節約用水,從我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