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巖,柴召朋,李曉宇,李日成,馬道明
(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技術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60)
為應對更嚴格的排放法規要求與實現更高效的燃油經濟性,市場及政策對傳統動力能源汽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合動力憑借在現有動力總成產品上進行升級,開發周期短,節油效果顯著等優勢,成為現階段各大廠商汽車工程師的主要研究方向,各大汽車廠商紛紛開發出基于自家CVT、DCT、AT 的P2 架構混動變速箱。DCT 憑借自身具備大潤滑流量、適應惡劣滑磨工況的起步離合器,在此基礎上進行升級增加電機及K0 離合器,開發難度相對較小。傳統AT 采用電機加K0 離合器替代原有液力變矩器實現P2 架構,因無法實現液力變矩器在AT 起步時的液力傳動,需要AT 廠商在設計開發時,優化現有離合器實現起步滑磨功能,離合器滑磨時間的加長對離合器的耐熱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對傳統AT 中的潤滑油路、摩擦材料、摩擦面積、油槽型式等諸多方面進行設計優化,降低滑磨時摩擦片與鋼片表面的最高溫度,本文主要從以上優化方向展開,對起步滑磨過程進行試驗驗證,為AT P2 混動變速器起步用離合器提供設計參考。
分析某6AT 變速器,其B 制動器可實現在1 檔與R 檔均參與工作,且B 制動器布置位置存在優化空間,可實現摩擦片數、摩擦面積、摩擦片厚度等各個方面的優化。綜合分析考量,選取此制動器作為優化方向。
通過汽車運動學得出不同坡路(本文仿真及試驗使用33%、20%)、不同發動機轉速、不同扭矩下整車同步時間。起步初始車速為0,通過行星架速比關系得出滑磨初始B 制動器摩擦片的轉速、扭矩(見圖1),形成工況表(見表1)。

圖1

表1 起步工況表

表2 優化方案
對以上優化方案進行試驗驗證(其余試驗條件相同):

圖2 優化前試驗結果

圖3 優化后試驗結果
分析以上試驗結果,優化后方案滑磨溫升有所降低,降低幅度較小,試驗條件相同所以發熱量相同,溫度的小幅降低判斷為溝槽率增加,散熱能力增強。
基于以上工況進行耐久試驗,監控耐久過程中扭矩衰減情況,優化前方案耐久中扭矩持續衰減(見圖4),在100 循環左右已超10%,200 循環左右扭矩衰減超過20%,拆解檢查摩擦片已出現燒蝕過熱現象。
優化后方案耐久試驗后扭矩無明顯衰減,滿足設計要求,拆解檢查摩擦片無過熱。

圖4 優化前方案扭矩衰減情況
通過計算,5 片方案單位面積熱量、熱功率超出選用材料設計要求,設計階段需求選用6 片及以上摩擦片。(6 片滑磨溫升情況參見圖3)

圖5 7 片方案滑磨溫升情況
7 片方案在此相同試驗條件下較6 片方案有10℃左右的溫度降低,增加片數溫升降低顯著,但過多的片數導致成本增加、制動器拖曳損失加大、效率降低,綜合考慮,選取6片方案進行設計。

圖6 9L/min 潤滑流量對應的溫升情況
此工況下,冷卻流量從9L/min 減少至8L/min,溫升從170℃升高至178℃,流量對溫升有較大影響,兼顧考慮液壓閥體及摩擦片壽命,鎖定潤滑冷卻流量。

圖7 8L/min 潤滑流量對應的溫升情況
使用鎖定的B 制動器狀態與潤滑冷卻流量,結合表1 中的各個工況逐項進行滑磨溫升試驗,確認滑磨溫升最高的工況,基于表1 工況編制耐久試驗循環。
(1)油槽及摩擦面積的優化降低了摩擦表面單位面積的熱量、熱功率,確保摩擦片可以承受長時間高溫滑磨。
(2)布置空間允許的情況下,適當的增加片數可以顯著降低滑磨溫度,但過多的片數會導致成本增加、效率降低。
(3)制動器摩擦片部位的冷卻潤滑流量是降低滑磨溫升的關鍵,更改液壓系統,使原AT 中用于液力變矩器的油可以用于冷卻滑磨制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