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元全
(重慶市豐都縣人民醫院檢驗科 重慶 408200)
現階段,最靈敏的微量分析技術是時間分辨熒光分析法(Time resolved fluoroisnmunoassay,TRFIA),該技術的特點包括無放射性污染、標準曲線范圍寬、不會受樣品自然熒光干擾、自動化、操作簡單、多標記以及標記物制備簡單且穩定等[1],已廣泛運用于蛋白質、多肽、激素、抗體、核酸探針和生物活性細胞的定量分析。梅毒傳播途徑以性接觸為主,近些年來,在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和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背景下,梅毒患病人數逐漸增多[2]。在檢測TP-Ab時,如果采用一步法進行檢測,當血清中TP-Ab濃度過高時可能會產生鉤狀效應(HOOK效應)[3],高濃度標本易誤測為低值標本,甚至出現正常結果。在臨床工作中,鉤狀效應很難被發現,如果出現鉤狀效應,易發生漏診或誤診。本文對患者血清經倍比稀釋用TRFIA檢測,確認其TP-Ab稀釋結果高于原倍血清結果,現報告如下。
檢測標本均為2017年梅毒螺旋體抗體陽性患者血清。
蘇州新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EasyCuta 全自動時間分辨熒光分析儀。
蘇州新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配套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試劑盒(免疫熒光法)。室內質控血清由康徹斯坦提供,以保證結果的正確性。
用EasyCuta全自動時間分辨免疫熒光儀檢測699例病人的2倍稀釋血清,有顯著差異時,無菌生理鹽水倍比稀釋,利用TRFIA雙抗原夾心法測定,觀察檢測結果是否存在鉤狀效應。操作過程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TRFIA法檢測699例病人中有兩例標本為原倍時S/CO值分別為2.925和5.865,經2倍稀釋后的S/CO值分別為19.794和23.786,這兩例標本2倍稀釋后的結果明顯高于原倍血清結果。繼續做倍比稀釋時,在稀釋濃度不斷提高的背景下,S/CO值逐漸提高,在稀釋倍數達到1:16時達到峰值,即68.592和54.201,然后在稀釋濃度高低變化過程中,室內質控結果在控,詳情如表。

表 雙抗原夾心法不同血清稀釋度下的S/CO值(CO值為1)
現階段,通過雙抗原夾心時間分辨免疫熒光分析法(TRIFMA)檢測梅毒螺旋抗體檢測試劑盒,其產于蘇州新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分析方法是一種固相時間分辨免疫熒光分析法,其屬于雙抗原夾心的非競爭性免疫分析。詳細原理如下:血清標本中的生物素標記的TP抗原(Ⅱ)以及抗-TP(包括IgG、IgM等型)與固相 TP抗原(I)發生免疫性反應,有助于固相TP抗原(I)—抗TP—TP(Ⅱ)—生物素復合物的形成,經過溫育洗滌之后,洗去游離的生物素抗原;然后將Eu標記的鏈親和素加入其中,促進固相TP抗原(I)—抗TP—TP(Ⅱ)—生物素—鏈親和素-Eu復合物的形成,溫育洗滌之后,洗去游離的Eu標記的鏈親和素。將熒光增強液加入其中,增強液中可以分離復合物上的Eu,與此同時,與增強液發生反應,最終以熒光絡合物的形成呈現,血清中的抗TP濃度與熒光強度呈正比。
本次,兩份標本中的TP-Ab均以鉤狀效應的形式呈現。血清未稀釋(原倍)時用時間分辨免疫熒光儀檢測結果為2.925和5.865,血清經過不斷稀釋之后,S/CO值顯著提升,與此同時在比值達到1:16時達到最高值,之后,通過增加稀釋倍數,S/CO值逐漸減小。當稀釋到1:256時,其檢測結果分別為6.193和9.147,接近于原倍血清檢測結果。將倍比稀釋結果做平滑曲線的散點圖,發現兩例標本的圖形呈明顯的鐘形,且基本呈正態分布。證明這兩例標本采用TRIFMA檢測梅毒抗體時,一旦提升標本中梅毒抗體濃度,則會發生鉤狀效應。
本次兩份標本的TP-Ab檢測結果經倍比稀釋到1:256時,結果分別為6.193和9.147,結果高于Cutoff值1.000,仍沒有出現正常結果。
綜上所述,目前,解決由鉤狀效應引起的漏檢最可靠方法是經典二步法,進而確保被檢樣本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確保輸血的安全性,降低漏檢發生率,避免醫療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