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 梁文捷 鄧斌 黎結初
(廣西醫科大學第八附屬醫院/貴港市人民醫院血液內科 廣西 貴港 537100)
在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中,多發性骨髓瘤具有高發性,主要是中老年患者發病,經過長時間的臨床時間證明,患有該病癥的患者極易出現肺部感染,嚴重時可導致患者死亡。然而,就臨床特點而言,多發性骨髓瘤并發的肺部感染不具有特異性,很容易被誤診為普通的肺部感染類型,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加重患者病痛?;诖耍缦聢蟾驷槍?6例患者臨床特點具體分析。
2016年8 月—2018年10月期間,選擇住院的66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依據患者是否發生肺部感染區分兩組,非感染組(n=28)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最大年齡73歲,最小年齡36歲,中位年齡(51.27±4.64)歲。感染組(n=38),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最大年齡74歲,最小年齡35歲,中位年齡(51.54±4.10)歲。
將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如:性別、合并癥等)、病癥情況(如:化療與否、白蛋白水平)等相關信息統計在Excel表格中,利用計算機統計結果[1]。
選擇SPSS17.0軟件統計處理,以(%)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納入患者中發生感染的共計38例,表現主要有: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正常25例(65.79%)、紅細胞沉降率增高28例(73.68%)、降鈣素原(PCT)升高32例(84.21%)、C反應蛋白(CRP)升高34例(89.47%)。臨床癥狀:低熱3例(7.9%)、中熱8例(21.1%)、高熱17例(44.71%)。對38例感染患者均進行CT檢查、X線檢查,體現影像學結果如下:雙肺感染23例(60.53%),表現為有結塊狀陰影出現在實變影中,高度密影出體現為斑塊狀,部分患者可見胸腔積液,大多數為斑塊狀高密度團塊影與玻璃影。17例(44.74%)為單側感染,其中右側感染11例(28.95%),其余為左側感染。右側感染患者均為免疫功能缺失,無法抑制病菌作用擴大。且肺部感染主要發生于右下肺。影像學表現與發熱程度無必然聯系,影像學表現嚴重,體溫不一定高,而體溫高,影像學表現不一定嚴重。
如表1所示,通過對患者痰液進行涂片、植株培養,分離出的病原菌總計26株,分別為銅綠假單胞菌16株(61.54%)、肺炎克雷伯菌3株(11.54%)、鮑曼不動桿菌1株(3.85%)、金黃色葡萄球菌3株(11.54%)、鏈球菌2株(7.69%)、卡氏肺孢子蟲1株(3.85%)。

表 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況分析
多發性骨髓瘤屬于漿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對靶器官造成損害的原因主要是漿細胞在骨髓中異常增生,從而大量分泌出單克隆免疫蛋白以及片段[2]。對于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而言,好發的醫源性感染即肺部感染。由本次結果2.1可知,當患者發生肺部感染后,紅白粒細胞計數會出現下降的情況,因此,在對患者是否發生肺部感染進行判斷時,可以根據外周血白細胞計數、PCT、CRP的變化情況進行判斷[3]。而依據影像學結果與臨床表現進行分析,單一的影像學結果與單一的臨床表現均無法準確判斷患者肺部感染的具體情況,因此,在臨床診斷中,醫生需要結合患者多項資料進行判斷,以免出現疏忽[4]。由結果2.2可知,導致肺部感染發生的病原具主要革蘭陰性菌,本次占據比例共計76.92%,在對培養結果進行確定之前,一般需要對酶抑制復合劑藥物進行使用,或者對β內酰胺類、喹諾酮類藥物進行使用,對于盡早確定患者病癥情況更加有利[5]。
綜上所述,發生肺部感染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大部分不具有典型的臨床癥狀,在對其進行診斷時實施CT及X線檢查可以更準確的確定患者的病癥情況,而導致患者發病的主要原因為革蘭陰性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