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勤忠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厚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江蘇 無錫 214116)
2型糖尿病多發于老年人群體,是一類內分泌代謝病灶,主要的特征為慢性高血糖[1]。高脂血癥是2型糖尿病的一類常見并發癥,對于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癥患者,在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的情況下,會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2]。本次將104例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主要是評估阿卡波糖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發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癥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4例糖尿病伴高血脂癥患者,將采用阿卡波糖聯合二甲雙胍治療的52例患者納入實驗組,另選取52例采用阿卡波糖治療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性別、年齡等無顯著差異,具有臨床可比性(P>0.05)。
所有患者均采取基礎治療,即做好患者的飲食控制措施,并督促患者加強運動鍛煉。實驗組在此基礎上,重點采取阿卡波糖聯合二甲雙胍治療。阿卡波糖,每次使用50毫克,每天給予3次,在進食時進行口服。在二甲雙胍方面,將起始劑量控制在0.25克,2次/d,行口服;進而以患者血糖水平情況為依據,將劑量改為0.5克,2次/d,行口服。持續治療12周,對照組單獨服用二甲雙胍,劑量療程同實驗組。12周后對患者治療后血糖、血脂指標水平變化情況進行對比評估,同時評估降糖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涉及的血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
(2)降糖效果判定標準:①空腹血糖水平不超過6.1mmol/L,餐后2小時血糖不超過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不超過6%;②有效:空腹血糖水平不超過7.8mmol/L,餐后2小時血糖不超過11.1mmol/L,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不超過8%;③無效:均與上述標準不符。另外,對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分析評估。
在降糖效果方面,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6.1%,顯著優于對照組的82.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降糖效果分析 [n(%)]
實驗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同樣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治療后患者血糖指標水平變化情況對比 (,mmol/L)

表2 治療后患者血糖指標水平變化情況對比 (,mmol/L)
組別 n 空腹血糖水平 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 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實驗組 52 7.53±1.22 10.63±2.32 6.88±1.51對照組 52 11.34±1.44 14.08±2.48 8.84±1.34 P - <0.05 <0.05 <0.05
引發2型糖尿病的因素諸多,包括年齡因素、種族因素、環境因素以及遺傳因素等。在治療過程中,由于糖尿病是原發病灶,因此首先需給予基礎治療,即做好患者的飲食控制措施,并督促患者加強運動鍛煉,以此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初步控制。在此基礎上,阿卡波糖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其中,阿卡波糖是一類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能夠對小腸上皮刷狀緣上的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產生抑制作用,進而對多糖、多聚糖的分解實現可逆性的抑制,進而使小腸對葡萄糖的吸收得到有效減緩,最終實現餐后高血糖以及空腹血糖水平的降低[3]。對于二甲雙胍來說,則屬于一類雙胍類降糖藥物,主要是在對苷葡萄糖的輸出產生抑制作用的基礎上,使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得到有效改善,進而使葡萄糖的攝取得到有效強化,并使其降糖功效充分展現出來。
有臨床研究表明,二甲雙胍既具備降血糖作用,又具備降血脂作用,除此之外,還能夠使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得到有效控制[3]。可將二甲雙胍作為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種有效藥物。有學者[4]經臨床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采取二甲雙胍進行治療,能夠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同時降低死亡率。結合這些研究者的結果成果,可知二甲雙胍在治療2型糖尿病是具備顯著療效的。
綜上,初發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癥患者采取阿卡波糖聯合二甲雙胍治療效果顯著,能夠使患者血糖、血脂指標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同時提高降糖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