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孝光
(四川省綿陽萬江眼科醫院 四川 綿陽 621000)
扁桃體及腺樣體手術通常在全麻下完成,由于此類手術主要在氣道內操作,麻醉醫生擔心鎮痛藥物可能對患者咳嗽發揮抑制作用,不能及時有效的排出口腔內分泌物而影響呼吸道暢通,因此在選用鎮痛藥時十分謹慎。同時,由于切除的黏膜撕裂、組織水腫、炎性滲出等致痛介質釋放,將導致患者術后疼痛較為劇烈,不僅影響切口的正常修復,還可能進一步增加手術切口出血的風險,對患者正常預后造成嚴重影響。為探討羅哌卡因聯合右美用于術后鎮痛的療效,選取100例接受扁桃體手術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耳鼻喉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須接受扁桃體切除術患者100例作為對象。包括男51例,女49例;年齡9~61歲,平均(35.1±26.2)歲。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9~61歲,平均(35.1±26.2)歲。對照組中包括男26例,女24例;年齡10~60歲,平均(35.0±26.3)歲。所有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術前禁食、禁飲8小時且術前未使用其他藥物。對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并開放靜脈通路。使用咪達唑侖0.06mg/kg,丙泊酚2mg/kg及順式阿曲庫銨0.15mg/kg及舒芬太尼0.5μg/kg靜脈推注。使用開口器充分暴露咽喉,對照組使用濃度為0.25%羅哌卡因5ml于舌腭弓及舌腭弓扁桃體包膜間隙進行注射并充分浸潤,使扁桃體與扁桃體周圍間隙分離便于手術操作[1]。觀察組再對照組基礎上聯合0.25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液。靜脈輸注丙泊酚6~8mg/(kg·h)、瑞芬太尼0.1~0.3μg/(kg·min)進行麻醉維持,維持BIS40-60,手術停止丙泊酚與瑞芬太尼靜脈輸注。手術結束前靜脈注射1μg/kg芬太尼并在手術結束后充分吸引口腔分泌物[2]。符合拔出氣管導管指征后拔管并送往麻醉復蘇室進行觀察[3]。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及追加鎮痛情況、不良反應發生人數。VAS評分為10分,疼痛程度隨評分升高而增加。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或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術后各時段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VAS評分比較 (,分)

表1 兩組治療后VAS評分比較 (,分)
組別 n 術后1小時 術后3小時 術后6小時 術后12小時 術后24小時觀察組 50 1.91±0.902.21±0.422.50±0.57 3.41±1.02 4.32±0.07對照組 50 2.22±0.842.72±1.533.29±0.69 3.91±0.76 4.53±0.52
觀察組術后追加鎮痛人數及不良反應發生人數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鎮痛追加情況及不良反應比較
扁桃體切除術是耳鼻咽喉科常見手術,手術時間較短但對咽喉刺激強度較大,再加上手術部位神經分布豐富因此易造成術后痛感強烈。研究人員指出,術后疼痛高峰時間多在術后3至6小時,持續3~6小時候疼痛逐漸減輕,因此早期鎮痛對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促進其恢復具有積極意義。使用局部麻醉藥對扁桃體周圍進行局部浸潤應用超前鎮痛法可有效阻斷痛覺傳導鏈,防止中樞痛覺敏化,具有確切的鎮痛效果及較低的不良反應因此目前已成為扁桃體切除術后鎮痛的主要手段之一[4]。羅哌卡因作為中長效酰胺類局麻藥可阻斷細胞膜鈉離子通道并使其失活從而發揮阻斷神經興奮及傳導的作用;藥物可引起周圍血管收縮,減緩藥物在體內代謝的速度,單次注射感覺阻滯時間可達4~6小時,注射后局部血管收縮可使血流量減少,有助于避免術后切口出血。右美托咪定是高度選擇性的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具有鎮靜、催眠及鎮痛的作用[5],有助于幫助患者緩解疼痛及焦慮等負面情緒,提高對疼痛的耐受程度。研究發現,羅哌卡因聯合右美可延長麻藥的作用時間,盡管藥物本身不能發揮對神經的阻滯作用,但可通過超極化激活陽離子電流增強鎮痛作用;聯合使用有助于抑制中樞痛覺敏化,減少疼痛信息的傳遞,降低患者對疼痛的感知。本次結果顯示,聯合羅哌卡因與右美鎮痛組患者術后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且術后不良反應發生人數較少。通過聯合用藥,可減少一種藥物劑量過多導致的不良反應,還可通過對多個鎮痛的作用靶將不同藥物作用機制進行累加并增強鎮痛效果。
綜上所述,羅哌卡因聯合右美對扁桃體切除術具有較好的鎮痛效果,術后患者疼痛較輕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患者治療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