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福紅 楊新意
(信陽市中心醫院眼科 河南 信陽 464000)
近視是指平行光線經過屈光系統后聚焦在視網膜之前,患者的基本表現是能看到近處事物而看不清遠處。根據劉益帆[1]的研究可知,近視與遺傳、生長環境、生活習慣、用眼習慣等因素密切相關。近視是青少年視力問題的主要方面,對青少年的學習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是視覺領域專家常關注和研究的課題。目前對近視的控制主要采取改變用眼習慣,佩戴近視鏡,進行手術這三種方式,其中佩戴近視鏡是中學生常見的選擇方式[2-3]。本次研究主要探討眼位補償棱透鏡對近視的防控效果,研究如下。
選取于我院眼科進行配鏡的120例(240眼)近視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散光≤1.50D;②無斜視、散光;③無隱形眼鏡佩戴史。隨機將其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00例。其中在對照組200例中,男:女=97例:103例,年齡13~18歲,平均年齡(15.20±1.33)歲;眼軸平均長度(23.77±0.71)mm;客觀等效球鏡(-1.12±5.45)D。在觀察組200例中,男:女=99例:101例,年齡14~18歲,平均年齡(15.3±1.29)歲;眼軸平均長度(23.69±0.70)mm;客觀等效球鏡(-1.14±5.40)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
給對照組患者佩戴普通近視鏡(單光鏡)。給予觀察組患者佩戴眼位補償棱透鏡(屈光度+1D-3D±5.45D,度數1-4±0.37°),患者在佩戴前對其視力進行檢測。患者佩戴后,醫生叮嚀患者佩戴眼鏡的注意事項;①每月進行一次視力檢測;②在學習時佩戴;③保持33cm的視距;④注意在佩戴時間不宜過長,適時取下眼鏡看看遠處的景物。兩組患者均連續追蹤觀察1年。
檢測兩組患者分別在佩戴3個月后,6個月后及12個月后度數增長情況。佩戴1年后,自制問卷調查表,對患者佩戴期間的舒適度進行評價,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舒適度越好。
觀察組分別佩戴3個月后,6個月后及12個月后度數增長均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患者在佩戴1年后的舒適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的度數增長情況及舒適度比較()

表 兩組患者的度數增長情況及舒適度比較()
組別 例數 增長度數(D) 舒適度(分)佩戴3個月后 佩戴6個月后 佩戴12個月后觀察組 200 0.005±0.0010.005±0.002 0.005±0.001 94.77±3.71對照組 200 0.255±0.0110.595±0.036 1.050±0.014 85.37±1.23 t - 3.294 8.690 11.869 4.337 P - 0.018 0.003 0.000 0.014
近視是指我們看到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前,導致視物不清,在醫學上,可以將近視分為軸性近視和屈折性近視,青少年人群大多數是軸性近視。近視產生的原因非常復雜,主要有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目前關于近視產生的根本原因還尚未有明確結論。目前隨著青少年學業加大及電子產品的過多使用,導致用眼過度,近視的人數逐年增加。佩戴近視鏡是青少年常用來防控度數增加的方式[4-5]。
眼位補償棱透鏡由生活鏡和讀寫鏡組成,生活鏡在傳統鏡片基礎上根據個性化眼位加入不同棱鏡參數,讀寫鏡是凸透鏡和三角鏡組成,根據光學透鏡的設計,可以使睫狀肌得到放松,同步解決了調節,集合和眼位的問題,不僅可以使患者清晰看清事物,還能起到近視防控的作用,安全且有效。由表1可知,觀察組分別佩戴3個月后,6個月后及12個月后度數增長均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表明眼位補償棱透鏡對青少年度數的增長有明顯的緩沖作用。不僅如此,還能調節用眼過度過著眼鏡疲勞者,可以預防近視。楊琳娟[6]在她的研究中表明,長時間的近距離學習或者工作于近視的發生密切相關,眼位補償棱透鏡在使用過程中將青少年看書寫字等近距離的事情巧妙地轉化為有益眼鏡的“望遠鍛煉”,使眼球得到有效的調節。總之,眼位補償棱透鏡在控制近視中安全有效,且舒適度高,值得青少年佩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