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剛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山西 大同 037008)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臨床上一種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的危重病癥,患者多為于毛細血管滲出增加、內皮細胞大范圍受損及嚴重氣血比例失調導致生理病理改變[1]。脈搏指示連續心排血量測定(PICCO)具有微創、操作簡便等優點,在患者生命體征連續動態檢測中具有很好的效果[2-3]。本研究旨在探究ARDS患者給予PICCO體液管理模式干預的臨床價值,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具體如下。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25例。其中,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26~75歲,平均(45.8±4.4)歲,ARDS病因:急性胰腺炎7例、嚴重膿毒血癥10例、肺部感染5例、腹腔感染3例;觀察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25~78歲,平均(46.7±4.1)歲,ARDS病因:急性胰腺炎5例、嚴重膿毒血癥9例、肺部感染6例、腹腔感染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因等一般資料上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入院后立即給予對癥處理,常規血氣分析、心電監護,控制感染,必要時給予手術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液體管理,根據患者中心靜脈壓、血壓和血氧飽和度等進行補液和調速。觀察組給予PICCO監測儀(德國PULSION 第一代容量監測儀)進行液體管理,根據PICCO和液體復蘇相關指標進行補液和調速。
統計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液體復蘇6h和24h液體入量和患者入住ICU時間等。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統計學差異顯著。
觀察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及入住ICU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液體復蘇6h液體入量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液體復蘇24h液體入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PICCO檢測ARDS可以實時反饋患者心臟容量性指標,并發癥相對較少,能夠彌補壓力性檢測指標的各種不足,具有較好的推廣意義[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及入住ICU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液體復蘇6h液體入量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液體復蘇24h液體入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脈搏指示連續心排血量監測指導高容量血液濾過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有助于促進患者血液容量恢復,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