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春萍 胡鑫(通訊作者)
(重慶市墊江縣人民醫院檢驗科 重慶 408300)
C-反應蛋白簡稱CRP,它是指人的機體受到損傷或感染時,患者的血漿中有一部分迅速升高的蛋白質,激活補體的同時吞噬細胞能力增強,從而發揮了其調理作用,可以有效清除侵入人體的病原微生物和損傷、壞死、凋亡的組織細胞等[1]。小兒細菌性肺炎的常見病原體主要包括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等。呼吸道感染的細菌主要包括嗜血流感桿菌、肺炎鏈球菌以及葡萄球菌等,多數情況繼發于病毒感染,此病的臨床表現為頭痛、鼻塞、發熱、咽痛、流涕等。
選擇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124例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作為本次分析研究對象,其中包括65例男患兒,59例女患兒,年齡在2個月至1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38±0.75)歲。
所有患兒在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2ml,EDTA-K2抗疑。血常規檢驗:使用希森美康XN-30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血常規檢驗,詳細記錄白細胞計數及分類結果。全血CRP檢驗:檢測儀器為韓國i-CHROMA Reader免疫熒光分析儀,采用免疫熒光干式定量法測定CRP。評價標準:血常規檢驗陽性:白細胞計數大于12×109/L;全血CRP檢驗陽性:CRP濃度大于25mg/L。
使用SPSS22.0數據處理軟件對相關指標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用表示計數資料,行t檢驗,χ2檢驗計數資料,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血常規檢驗陽性率為58.57%,全血CRP聯合血常規檢驗陽性率為72.58%,全血CRP聯合血常規檢驗陽性率比血常規檢驗陽性率高,具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

表 細菌性感染性疾病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檢驗陽性結果
肺炎和呼吸道感染是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常見病。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等為小兒細菌性肺炎的常見病原體,小兒細菌性肺炎的主要表現為:①咳嗽:患病初期刺激性干咳頻繁發作,隨著病情發展咽部出現痰嗚音;②發熱、精神萎靡以及食欲不振等;③呼吸淺快,鼻翼扇動,部分患兒口周以及指甲會出現輕度發紺;④呼吸困難。血常規檢驗是對患者血細胞形態分布以及數量變化進行觀察,通過此種方式對血液的狀況以及患者的疾病進行判斷的一種檢查方式[2]。近些年,血常規檢驗主要通過儀器進行檢驗,檢查項目主要有紅細胞(RBC)、血小板(PLT)、白細胞(WBC)以及血紅蛋白(Hb)等[3]。相關研究指出,C-反應蛋白屬于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是非特異性免疫機制中的一部分,與C-多糖結合和鈣離子存在的情況下可與細胞膜上磷酸膽堿相結合,C-反應蛋白的作用:①增強白細胞的吞噬作用,調節淋巴細胞和巨噬系統功能,從而有效促進巨噬細胞組織因子的生成;②與人體內的染色體結合,可以有效消除壞死組織里的細胞DNA;③可以識別入侵的細菌、真菌、凋亡或壞死的細胞、寄生蟲等外來物質,激活補體系統;④可以使載有配體的病理物質和病原體清除;⑤與血小板激活因子(RAF)相結合,從而使患者的炎癥反應降低[4]。經上述研究結果顯示,血常規檢驗陽性率為58.57%,全血CRP聯合血常規檢驗陽性率為72.58%,全血CRP聯合血常規檢驗陽性率比血常規檢驗陽性率,具有明顯差異。由此可以看出,全血CRP聯合血常規檢驗可以使陽性檢驗正確率提高。
綜上,全血CRP聯合血常規檢驗在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較大,可以使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陽性檢驗正確率提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