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泰州市人民醫院新區醫院 江蘇 泰州 225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以持續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統疾病,其不僅會引發患者出現胸悶、喘息、咳嗽和咳痰等癥狀,同時還易誘發其發生呼吸衰竭,而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種致死率較高的合并癥,為降低患者死亡率,臨床多采用無創呼吸機對其進行通氣治療,雖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治療期間的護理干預不容被忽視,只有給予患者提供綜合的護理干預,才能保證其通氣治療效果和提升其預后質量[1]。本文主要分析了護理干預在無創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自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8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患者均符合COPD合并呼吸衰竭診斷標準,(2)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且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1)存在無創呼吸機治療禁忌癥者,(2)對本研究不知情和配合度不佳者。該項研究已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1例,對照組男女患者比例23:18,患者年齡分布:45~78歲,平均年齡(59.4±2.3)歲,COPD病程分布0.5~12.0年,平均病程(5.3±0.6)年;研究組男女患者比例22:19,患者年齡分布:46~77歲,平均年齡(59.6±2.1)歲,COPD病程分布0.6~11.7年,平均病程(5.4±0.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行無創呼吸機治療,治療期間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做好患者通氣治療前的血氣分析和抽血護理,通氣治療期間的體征監測護理。研究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1)健康教育護理,治療前,護理人員需詳細為患者講解無創呼吸機治療原理、配合方法、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以提高患者對治療方案的認識和配合度。(2)心理護理,受疾病折磨和對治療效果不確定的影響,大多患者在治療期間還易出現負性情緒,因此,治療前護理人員還需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告知其放輕松治療有助于改善其預后,并采用治療成功案例對患者進行現身說法,以提高其預后信心。(3)氣道護理,無創呼吸機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還需注意保持病房濕度為70%左右,指導患者每日多飲水,以保證其口腔濕潤,另外,還需密切關注患者排痰情況,對排痰困難者需定期進行霧化吸入治療護理。(4)康復指導護理,待患者病情穩定后,護理人員還需指導其進行呼吸功能訓練和肺康復訓練。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療效評價標準:顯效:經護理,患者呼吸衰竭癥狀消失,且PaO2、PaCO2等血氣指標恢復至正常水平;有效:經護理,患者呼吸衰竭癥狀消失,各項血氣指標明顯改善,但未恢復正常;無效:患者呼吸衰竭癥及血氣指標均無顯著改善,病情惡化或死亡??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代表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對比 (例)
無創呼吸機是目前臨床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不僅能顯著改善患者通氣功能,同時還能促進患者氧血癥等病情程度降低,但不少研究證實,患者治療期間的心理狀態、個人體質及配合度對治療效果均有一定的影響[2]。因此,為提高患者通氣治療效果,在無創呼吸機治療期間臨床還需采取綜合性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干預,如治療前的健康教育護理能提高患者對治療方案的認識和配合度,心理護理能有效緩解患者治療前的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和提高其預后信心,氣道護理能避免患者發生氣管內部纖毛功能障礙,促進其黏液腺的分泌量升高,從而有助于其順利排痰,進而降低氣道阻塞、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康復指導護理則能有效提高患者呼吸功能和肺功能,從而縮短其預后周期。通過這些護理措施,將能全面提高患者預后效果[3]。
本研究中,對兩行無創呼吸機治療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別采用常規護理及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97.6%)顯著高于對照組(85.4%),說明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無創呼吸機治療期間,給其提供綜合護理干預,將能有效提高患者預后效果。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在無創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應用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