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麗
(佛山市高明區中醫院內三科 廣東 佛山 528500)
糖尿病是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慢性病,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尤其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生率呈現逐年遞增的發展趨勢。關于糖尿病,目前臨床上尚無根治藥物,只能通過控制飲食、行為,以降低糖尿病的發生。隨著臨床護理學的不斷發展,糖尿病護理方法不斷更新[1-2]。本次研究建立在以往研究和報道基礎上,以146例糖尿病患者為主要對象,旨在評價糖尿病護理小組的應用效果,具體如下。
本研究對象是2018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46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各73例,兩組的各項資料如下:觀察組中:男性與女性患者的人數分別為38例、35例;年齡區間為34~74歲,平均(52.28±2.31)歲;病程為1~14年,平均病程(7.23±1.25)年。對照組中:男性與女性患者的人數分別為37例、36例;年齡區間為35~76歲,平均(52.35±2.41)歲;病程為2~14年,平均病程(7.38±1.47)年。兩組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有可比性。
對照組:由內科的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飲食指導和行為干預,不指定具體的護理人員,不進行針對性護理。
觀察組:(1)成立糖尿病護理小組,組員由各科室的護理人員構成,組長為內科護士長,糖尿病護理小組成員的選拔采用自愿參與的形式,由組長進行考核,考核內容主要是糖尿病相關知識,如血糖監測、心理護理、胰島素注射、糖尿病并發癥及相關注意事項等,最后由組長確定考核結果。(2)制定培訓計劃,安排高年資護士和內科醫生定期舉辦專題講座,定期考核小組成員的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考核合格后,由小組成員對患者展開護理干預。(3)向患者發放調查問卷,通過調查問卷結果,了解患者對糖尿病本身和防治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并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護理方法主要包括定期在醫院內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向患者發放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宣傳手冊,對患者進行飲食、用藥、運動指導等等。
(1)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兩組患者的合理飲食、血糖控制、用藥依從性、并發癥防治情況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各項行為和指標越好[3]。
(2)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血糖值改善情況進行統計,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并對兩組患者的血糖值進行統計學處理。
(3)評估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滿意度評估方法為問卷調查法,問卷中包括10項內容,每項內容均有非常、一般和不滿意三個評價等級,前兩者均為滿意,計算比較組間的滿意度[4]。
使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17.0分析數據,組間比較中的計量、計數指標檢驗方法分別是t與χ2,均為獨立樣本;兩項指標的表示方法分別是均數±標準差、例數/百分率的形式,用于判定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為統計值P小于0.05。
觀察組的合理飲食、血糖控制、用藥依從性、并發癥防治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具體見表1。
表1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各項評分(,分)

表1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各項評分(,分)
組別 n 合理飲食 血糖控制 用藥依從性 并發癥防治觀察組 73 92.23±2.25 90.36±3.31 91.47±2.02 88.78±2.89對照組 73 84.47±2.55 83.02±3.21 85.57±2.56 80.05±2.66 t - 19.091 13.318 15.137 18.596 P - 0.000 0.000 0.000 0.000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相對較低,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后的各項血糖值比較()

表2 兩組干預后的各項血糖值比較()
組別 例數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糖化血紅蛋白觀察組 73 5.23±1.25 6.36±1.28 4.86±1.31對照組 73 6.78±1.08 8.85±1.17 6.69±1.05 t-7.850 12.013 9.119 P-0.000 0.000 0.000
觀察組中:非常滿意40例(占54.79%),一般滿意29例(占39.73%),不滿意4例(占5.48%),滿意度為94.52%。對照組中:非常滿意26例(占35.61%),一般滿意35例(占47.95%),不滿意12例(占16.44%),滿意度為83.56%。經統計學處理,χ2=4.492,P=0.034<0.05,有統計學意義。
糖尿病是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慢性綜合性疾病,病程長,遷延不愈,增加了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壓力。糖尿病小組成員在各科室內均有分布,在各科室內傳播糖尿病防治的相關知識,通過此種護理模式,不僅可以加強護士之間的溝通,同時也可以拉近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關系[5-6]。并且,通過實施糖尿病小組的護理模式,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識掌握水平,以提高整體護理質量。
本研究比較了常規護理、糖尿病護理小組兩種護理管理方法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上的應用效果,經研究發現,后者的優勢更為突出:首先,患者的合理飲食、血糖控制、用藥依從性、并發癥防治評分相對較高;其次,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明顯降低;最后,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更高。本結果與以往報道中的研究結果存在較大相似性[7],體現出了此次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和可信性。從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糖尿病小組的建立和應用可增強護理的高效性,同時更有利于加強醫護人員和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綜上,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運用糖尿病護理小組的方式,更有利于穩定患者的血糖值,且可提高患者的用藥和飲食的依從性,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