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靜
(靜安區中醫醫院中藥劑科 上海 200072)
中藥是我國傳統醫療體系之中的瑰寶,是中醫臨床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中藥飲片的質量是保障臨床中醫治療效果的關鍵措施[1]。鑒于此,本研究對常見中藥飲片驗收質量情況及還以分析,并總結其優化措施,以期提升中藥飲片質量水平。
選擇2017年3月—2018年3月中藥飲片1249批次針對其全部驗收記錄予以整理。
將全部1249批次中藥飲片驗收記錄錄入Excel電子表格之中,篩查其中不合格批次的中藥飲片,并總結其不合格因素原因。
全部1249批次中藥飲片中,不合格共計74批次,占比5.92%,常見中藥飲片驗收不合格情況詳見表,其主要不合格情況包括性質改變、摻雜偽劣品、炮制不良、過度硫磺熏蒸、水分含量過高、品種不一致、含量不足、人工染色、規格異常、包裝異常,其中性質改變、摻雜偽劣品、炮制不良所占比例較高,分別為18.92%、17.57%、14.86%。

表 常見中藥飲片驗收不合格情況
中藥飲片質量不合格原因包括性質改變、摻雜偽劣品、炮制不良、過度硫磺熏蒸、水分含量過高、品種不一致、含量不足、人工染色、規格異常、包裝異常,其中性質改變、摻雜偽劣品、炮制不良所占比例較高,性質改變主要是中藥飲片在加工、運輸及貯藏期間,受到環境影響造成其性質發生改變,中藥飲片的質量產生嚴重危害,多包括霉變、泛油、色變、潮解、氣味散失、腐爛等問題。摻雜偽劣品一般為臨床常見現象,不法廠商采用與正品中藥飲片相似的偽劣品,與正品相互摻雜,極易造成中藥飲片療效下降,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毒副反應[2]。炮制不良是指在中藥飲片炮制期間未能按照其規范化方式予以操作,進而造成藥品無法發揮其應有的臨床藥效。
中藥飲片驗收優化要點:其一,健全中藥飲片驗收管理規范,按照《醫院中藥飲片管理規范》實施規范化管理。醫院需成立中藥飲片質量驗收管理小組,由小組人員對中藥飲片質量予以評價和判斷,并將其驗收情況予以記錄,包括藥名、產地、生產企業、生產批號、生產日期、合格標識、企業提供的檢驗報告、數量與實際數量、每一包份量等相關內容,為后續質量管理工作提供參考[3]。其二,提升中藥飲片驗收人員工作水平,驗收工作對臨床經驗及工作技能水平的要求較高,對此醫院需針對驗收人員予以教育培訓,提升其中藥飲片真與偽、優與劣的辨別水平。傳統中藥飲片質量驗收多采用看、聞、摸、嘗等方式,雖然方法較為簡單,但是其準確性無法完全保障。對此,醫院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引入現代化科學的檢驗方式,通過光譜、液相色譜等相關檢驗方式,建立科學、合理的中藥飲片質量檢驗體系。其三,加強中藥飲片的貯藏管理,中藥飲片多為植物、礦石及動物,因此對貯藏環境的要求極高,對于部分性質改變、水分含量超標等中藥飲片,均為貯藏環境與實際要求不符所致[4]。鑒于此,需根據中藥飲片實際性質確定其貯藏環境,針對部分名貴藥材,需放置在冷藏箱之中貯藏,并注意其濕度,保證其藥物質量。另外,每日對中藥飲片庫房的濕度及溫度加以記錄,尤其針對春夏季節,環境濕度較高,需避免中藥飲片發生潮濕、變質問題,必要時可采用抽濕機降低環境濕度。庫房管理期間需執行先進先出原則,早期采購的中藥飲片先行出庫,不僅可避免飲片性質改變問題,同時也能提高飲片管理水平。
綜上所述,本研究著重對中藥飲片質量情況加以評價,并總結其發生質量不合格的原因,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建立驗收及管理標準,提升醫院中藥飲片質量,從而改善臨床中醫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