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貽莉 連莉蕓 陳陸俊 萬齊文 鄧印礽
(安順市中心血站 貴州 安順 561000)
血液經白細胞過濾器,白細胞去除率可以達到99.99%,紅細胞回收率可以達到98%~99%[1]。然而,去白懸浮紅細胞制備過程多,工序繁雜,每個環節的細微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血液輸注無效、療效不佳、甚至引起嚴重的輸血反應,造成各種資源的浪費。因此,自2016年1月以來,我們從血液制備的質量體系文件要求、制備環節各關鍵控制點的監控、人員培訓等方面對去白懸浮紅細胞制備過程進行質量控制,有效地降低了濾盤更換比例、離心破損率和紅細胞保存液混入血漿的比例,提高了一次成漿率和工作效率,降低了制備成本。現將體會報道如下。
安順市中心血站自全面啟動白細胞過濾工作以來,經歷了技術的萌芽、摸索、改進和提高四個階段,由于不斷持續改進、加強過程控制,在近年制備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現將2016年6月1日—2017年6月30日生產的17157袋去白懸浮紅細胞按不同時段分成兩組,統計分析兩組間濾盤更換比例、離心破損率、紅細胞保存液混入血漿比例及一次成漿率的差異。
使用山東威高生產的一次性去白細胞塑料血袋采集全血,用國產低溫濾白柜在2~8℃溫度下進行白細胞過濾(發生過濾不暢時用山東威高生產的無菌接管機無菌連接新濾盤后再次過濾),德國賀利氏6000i離心機對血液進行離心,德國LMB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進行成分分離(發生紅細胞保存液混入血漿時血漿作報廢處理,紅細胞重新接駁紅細胞保存液后添加)。
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的對比應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的對比應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

表 不同時段制備過程中主要工作指標比較
白細胞過濾是制備的第一環節,過濾速度直接影響到血液質量,速度過快容易影響白細胞去除率,過慢易造成濾盤堵塞、紅細胞溶血,所以整個過濾過程都要嚴密監控,將過濾速度始終控制在200~250滴/min以內。
離心和成分分離是制備的關鍵環節,裝杯方法、離心力、離心時間以及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程序軟件的編程直接關系到血液成分質量和一次成漿率。由于過去的管理教粗放、態度不嚴謹和操作隨意性強,離心破損率和紅細胞保存液混入血漿的比例居高不下,造成血液資源的極大浪費。我們反復與成分分離機工程師溝通,多次調試并優化制備程序,使程序達到最佳狀態,用軟件來控制可能發生的差錯,再加上不斷調試、制定最佳離心參數,達到最佳離心效果等等,通過一系列改進,僅30%的血漿需要二次離心,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大大降低了差錯發生率。
此外,制備過程中的冷鏈也是至關重要的。輸注紅細胞的主要目的是幫助恢復或提高機體的攜氧能力,維持機體血液循環。血袋中的抗凝劑不僅能防止血液凝固,還含有血液保存期內所需的營養物質。最常用的抗凝劑CPDA-1中含有葡萄糖和腺嘌呤,可在儲存期內維持ATP含量,保持紅細胞活性。存活的紅細胞才能攜帶和輸送氧氣,當紅細胞或全血儲存溫度超出2~6℃范圍,其攜氧能力會大大降低,而2~6℃的保存條件能減緩紅細胞代謝,降低血液保養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度,有利于保持紅細胞活性,保持攜氧能力[2]。保存溫度低于2℃,可造成紅細胞受凍破裂,釋放出血紅蛋白而致溶血。溫度過高,不僅增加紅細胞脆性和溶血。還容易使采集過程中不小心進入血袋的細菌擴增,增加輸血風險。因此,我們必須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盡量減少紅細胞在室溫下的存放時間,從濾白柜、離心機預溫等細節著手,分批制備并將制備好的紅細胞及時放入2~6℃冰箱存放,切記堆疊,避免室溫放置時間過長導致的一切不良后果。
綜上,成分制備每一個細小環節的疏忽都有可能影響血液質量、造成資源浪費,只有不斷持續改進,加強制備過程的質量控制,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制備成本和制備過程中血液的非正常報廢,生產出高質量的血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