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誌復
(麗水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浙江 麗水 323000)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妊娠期間由于孕婦體內激素水平的較大變化和營養過剩,極易引起血糖代謝異常[1]。妊娠期間若未嚴格控制體內血糖水平,有可能造成早產、死胎、胎膜早破、產后出血等不良結局,出現一系列近遠期母嬰并發癥,嚴重影響母嬰安全[2]。低血糖孕婦的新生兒低血糖發生率明顯增加,且長期持續低血糖最嚴重的后果就是對新生兒腦神經系統產生永久性的損害,直接影響患兒預后。近年臨床上十分認可妊娠期血糖控制及身體質量指數(BMI)管理對妊娠期糖尿病的輔助干預效果[3]。因此,本文對低血糖孕婦實施妊娠期血糖控制及BMI管理,探討其對臨床結局的影響。
收集麗水市人民醫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0例妊娠期孕婦為觀察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75例,年齡為23~34歲,平均(26.5±3.6)歲;就診孕周為22~28周,平均(24.5±1.7)周。觀察組75例,年齡為24~37歲,平均(27.3±3.1)歲,就診孕周為24~29周,平均(25.7±1.9)周。低血糖診斷標準為空腹血糖<3.9mmol/L[4],排除內分泌疾病、肝腎功能異常及腫瘤患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孕婦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孕婦的年齡、就診孕周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給予對照組常規干預,即施行營養知識宣教,囑孕婦合理膳食、補充營養,餐后進行適量運動,并進行常規血糖監測。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血糖控制及BMI管理,主要包括:①嚴格控制飲食,加強營養,以保證每日營養攝入量合理,即碳水化合物為50%~60%、脂肪25%~30%、蛋白質15%~20%;②對于特殊孕婦如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應特別注意其脂肪、鹽的攝入量;③每周監測孕婦體重增長情況,如遇體重增長異常的孕婦,應注意營養攝入量或適當運動;④每日對孕婦進行空腹血糖監測,同時每周對孕婦進行一次全天動態血糖監測,根據血糖的變化合理改善飲食結構。
觀察兩組孕婦干預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每周體重增長情況及母嬰并發癥(新生兒低血糖、胎兒窘迫、巨大兒、新生兒窒息、胎膜早破、產后出血、羊水過多、生殖道感染)發生情況。

干預前兩組孕婦的空腹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孕婦的空腹血糖水平均較干預前顯著升高(均P<0.05),且干預后觀察組孕婦空腹血糖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組別例數(n)干預前干預后tP對照組753.27±0.294.15±0.4713.8000.000觀察組753.40±0.384.92±0.5320.1850.000t1.6045.365P0.0530.027
干預前兩組孕婦每周體重增長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孕婦每周體重增長水平均較干預前顯著升高(均P<0.05),且干預后觀察組孕婦每周體重增長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組別例數(n)干預前干預后tP對照組750.18±0.130.24±0.192.2570.026觀察組750.20±0.110.32±0.204.5530.000t0.9923.582P0.2540.036
經過不同干預后,觀察組新生兒低血糖、胎兒窘迫和胎膜早破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兩組間巨大兒、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羊水過多、生殖道感染的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母嬰并發癥的比較結果[n(%)]
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regnant women[n(%)]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妊娠期糖尿越來越重視,因此加強了對妊娠期間血糖的監測,以便及時篩查出妊娠期糖尿病,避免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由于孕婦妊娠前存在潛在的糖耐量減退或糖代謝異常等非正常因素,可能會造成首次發現或妊娠期間發生不同程度的糖代謝異常[5]。有研究證實低血糖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血糖濃度過低所致的癥候群,在低血糖狀態下,供糖不足和供氧不足同樣會引起機體功能紊亂及組織損傷,嚴重者可導致患者昏迷乃至死亡[6]。由于孕婦缺乏對血糖控制的認識,易導致不良情緒,致病情加重。故讓孕婦充分了解妊娠期低血糖疾病的有關知識,在妊娠期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同時有研究發現,孕期體重的增長與剖宮產率、巨大兒發生比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及GDM患病率等密切相關[7-8],因此合理控制孕期體重對新生兒健康及母嬰并發癥等極為關鍵,而BMI由體重和身高計算所得,消除了身高對體重的影響,是對孕婦體重控制較為科學的方法。
血糖控制及BMI管理是系統的相輔相成的工作,是一種能夠獲得最佳妊娠結局且有效的臨床輔助干預方法,包括:健康教育宣傳、實時血糖監測、運動干預及飲食干預等。以上干預方法不僅可較好地控制孕婦的血糖,還能保證營養的攝入量足以供應孕婦及胎兒的生理需求[9]。有研究顯示,加強孕期產婦的管理,嚴格控制血糖水平并加以BMI管理,可有效降低羊水過多、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等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改善臨床妊娠結局[10]。
本研究結果發現,相對于常規方法,聯合妊娠期血糖控制及BMI管理方法能顯著提高低血糖孕婦的血糖水平,同時每周監測孕婦體重增長情況,對低血糖孕婦療效顯著。新生兒低血糖危害較大,可致使腦細胞能量失調,從而影響腦細胞的代謝和發育,嚴重持續的低血糖可造成腦細胞壞死,導致不可逆的損傷[11]。本研究顯示,經過妊娠期血糖控制及BMI管理能夠顯著降低新生兒低血糖、胎兒窘迫、胎膜早破的發生率。可見,通過合理干預,使孕婦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對體重增長幅度過小的孕婦加強營養,對體重增長幅度過大的孕婦加大運動量,可有效地控制孕婦及新生兒的心血管疾病、肥胖及糖尿病的發生[12]。
綜上所述,對低血糖孕婦采用妊娠期血糖控制及BMI管理干預,能明顯提高孕婦血糖水平和體重增長指數,同時還可有效地改善臨床妊娠結局,降低新生兒低血糖、胎兒窘迫、胎膜早破等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