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毅,陳曉霞
(1.湖州市婦幼保健院兒內科,浙江 湖州 313000;2.湖州市中心醫院兒科,浙江 湖州 313000)
維生素D為人體必須的營養素,屬于類固醇衍生物,其不僅關系著兒童現階段的生長發育,也影響其成年后的健康情況[1]。25羥維生素D3[25-(OH)D3]是維生素D在血液中最主要的代謝產物,也是維生素D在人體中的主要儲存形式[2]。25羥維生素D3除了與肝臟、腎臟、甲狀旁腺及骨細胞等中的維生素D受體結合,調節人體的鈣、磷代謝平衡還有其他更為廣泛和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抗抑瘤和防治代謝綜合征等。近年來,兒童超重、肥胖率的增長速度十分驚人[3]。兒童超重甚至肥胖是目前一項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近年來我國兒童超重、肥胖發生率逐年升高[4-5]。兒童超重是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代謝綜合征[6],嚴重影響兒童的身體健康,并對兒童的各系統造成嚴重的威脅[7]。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研究對25羥維生素D3的深入探索,發現25羥維生素D3與兒童的體重關系密切,但目前對兒童超重與25羥維生素D3缺乏癥及糖脂代謝的相互關系研究報道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測定兒童血清25羥維生素D3、糖脂代謝水平,進一步探討兒童超重與25羥維生素D3、糖脂代謝的關系。
隨機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在湖州市婦幼保健院進行檢查的兒內科兒童共184例。其中肥胖兒童62例作為肥胖組(男童30名,女童32名),超重兒童60例為超重組(男童28名,女童32名),體重正常兒童62例為正常對照組(男童33名,女童29名)。研究對象的平均年齡為(6.34±3.75)歲。三組兒童性別、年齡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參與研究兒童的監護人在研究開始前需要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經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①對研究兒童進行分組:以《中國0~18歲兒童青少年體塊指數的生長曲線》為標準;②入組兒童不伴有影響體重的疾病,如甲亢等;③需全程配合檢查。
①長期服用激素等導致體重顯著增加的藥物的兒童;②合并嚴重先天性疾患兒童;③合并全身感染性等導致體重變化的疾病的兒童[8]。
①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采用羅氏Cobas e601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儀及配套試劑測定。②空腹血糖值: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各組兒童的空腹血糖值。③脂質代謝指標:各組兒童均禁食水8h以上,次日清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隨后注入抗凝管內,及時分離血清,當日完成檢測[9]。采用HITACHI 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分別檢測各組兒童的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值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值。

正常對照組、超重組、肥胖組兒童血清25羥維生素D3含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6.981,P<0.05),肥胖組、超重組兒童的血清25羥維生素D3的含量均低于正常對照組(t值分別為5.021、2.673,均P<0.05)。肥胖組兒童血清25羥維生素D3含量低于超重組(t=2.947,P<0.05)。三組空腹血糖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7.128,P<0.05),其中肥胖組、超重組兒童的空腹血糖值均高于正常對照組(t值分別為2.483、4.121,均P<0.05),肥胖組兒童空腹血糖值高于超重組(t=3.650,P<0.05),見表1。



組別例數(n) 25羥維生素D3空腹血糖正常對照組62 60.25±5.36 4.80±0.35 超重組60 53.27±6.95* 4.53±0.65* 肥胖組62 40.18±5.36*# 5.72±0.98*#F6.981 7.128 P <0.05 <0.05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與超重組比較,P<0.05。
三組兒童脂質代謝指標含量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F值分別為7.025、6.127、6.931、7.294,均P<0.05),其中肥胖組、超重組兒童的脂質代謝指標含量除HDL-C低于正常對照組兒童外,其余均高于正常對照組兒童(均P<0.05),見表2。

表2 各組兒童脂質代謝指標含量比較
維生素D是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類固醇衍生物,其主要來源是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經日光中紫外線的光化學作用轉變成維生素D3,同時提高維生素D敏感基因的轉錄與翻譯,然后維生素D3在肝臟中羥化形成25羥維生素D3,這是血液循環中維生素D的主要形式[10]。多項研究結果顯示,肥胖患兒血中維生素D水平與非肥胖者相比顯著降低。本研究結果顯示,三組兒童血清25羥維生素D3含量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肥胖組和超重組兒童的血清25羥維生素D3的含量低于正常對照組,肥胖組兒童血清25羥維生素D3含量低于超重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并且25羥維生素D3與兒童肥胖程度呈負相關,這與國內研究結果一致[11-12]。其具體機制尚不明確,肥胖導致維生素D含量下降,以下幾點為可能的原因:①兒童的不健康生活習慣使25羥維生素D3含量減少;②兒童肝臟羥化功能不正常;③生物利用率低[13]。肥胖會導致體內25羥維生素D3含量不足,兩者之間互成因果[14]。
根據本研究結果,正常對照組、超重組、肥胖組的兒童空腹血糖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其中肥胖組、超重組兒童的空腹血糖值高于正常對照組;肥胖組兒童空腹血糖值高于超重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且空腹血糖與肥胖程度呈正相關。分析原因可能為:①肥胖兒童體內的糖原的異生過程需要脂肪酸,過多的脂肪酸會抑制胰島素的降解,從而引起血液中的胰島素濃度增加,造成兒童血糖異常[15]。②肥胖兒童體內低25羥維生素D3水平可以使體內胰島素的合成及分泌加快,并且低25羥維生素D3水平使得胰島素抵抗嚴重,最終導致糖調節異常而增加糖尿病的發病風險[16]。
血脂的異常可以導致脂肪堆積于血管壁,使血管內皮受損,管腔變窄,血流受阻,是潛在的成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而肥胖癥可促進脂肪合成增加,使肝臟產生TC和TG增加[17]。本研究顯示,肥胖組兒童和超重組兒童的脂質代謝指標含量除HDL-C低于正常對照組兒童外,其余均高于正常對照組兒童;肥胖組兒童脂質代謝指標含量除HDL-C低于超重組兒童外,其余均高于超重組兒童,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即隨著肥胖程度的不斷加重,研究對象的TC、TG、LDL-C值不斷增高,各組兒童的HDL-C值逐漸降低,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相似[18-19]。然而有研究發現,兒童血脂水平與25羥維生素D3的關系,隨著25羥維生素D3水平升高,HDL-C逐漸升高,TC、TG、LDL-C與25羥維生素D3水平呈負相關[19-20]。本研究未做血脂水平與25羥維生素D3的相關性分析,有待于日后研究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