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愷
近年來,各地生態環境部門與刑事司法機關在行刑銜接各環節通力協作,保持打擊生態環境領域違法犯罪高壓態勢,對犯罪分子起到了巨大的震懾作用。
然而,隨著生態環境工作任務的日益繁重與涉及領域的不斷擴大,生態環境部門執法超負荷運行情況已極其嚴重,生態環境領域行刑銜接存在局部不暢的情況。一是在證據固定方面。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對證據的要求存在差異,行政執法中獲取的某些證據轉化為司法證據存在一定困難,雙向咨詢和技術支持仍顯短缺。二是在司法鑒定方面。各地普遍存在鑒定機構少、費用高、周期長等問題,而當前的環境資源犯罪案件偵辦又存在過度依賴鑒定意見的傾向,這造成定罪量刑缺乏核心證據支撐。三是在調查取證方面。生態環境部門在對涉刑線索進行調查取證時,明顯缺乏必要的強制性手段和措施,難以快速、有效、精準地全面掌握環境污染犯罪資料。
鑒于環境資源犯罪案件的專業性、綜合性、復雜性等特征,作為基層生態環境執法人員,建議以三個著力點為抓手,推動實現生態環境領域行刑無縫銜接,以進一步提升辦案質量,夯實懲戒效果。
著力構建共抓環保格局。務必明確環境保護已不再是生態環境部門一家之責,加快完善負有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的行政執法機關(包括生態環境、城鄉建設、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林業、水務、交通等行業主管部門)與刑事司法機關的案件會商、專業培訓、信息共享、監督考核機制,充分發揮相關行政執法機關在生態環境專業領域對刑事司法的支撐作用及刑事司法機關在取證程序規范方面對行政執法的指導作用,打造相關單位共同參與、通力配合,相對分工、絕對合作的行刑銜接新局面。


著力實行現場通報機制。針對明顯涉嫌環境資源犯罪的案件,相關主管部門確認線索后務必即時組織公安、檢察院、屬地鄉鎮等單位召開現場部署會,通過現場會全面掌握案情,破解案件疑難,以公安機關偵查為主線,商定辦案思路與取證方向,明確各參會單位在下一步辦案中的職責分工,協力做好證據收集固定與專業分析輔助等工作,防止證據滅失,避免貽誤時機,提升證據效力。
著力妥善解決鑒定難題。對環境資源犯罪案件的非核心或者可鑒定也可不鑒定的專門性問題,建議不再強制要求委托鑒定,刑事司法機關可直接參考專家意見或生態環境部門等主管部門書面意見作出認定;對涉及案件定罪量刑核心或關鍵的專門性問題,難以確定而確實需要鑒定的,應由公安機關立案后直接委托司法鑒定機構出具鑒定意見;同時,應當允許監測報告、檢測報告在程序合法、符合規范的前提下在刑事訴訟中作為證據使用。
綜上,建議負有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的各相關單位應充分發揮各自主管領域的監管經驗與專業優勢,加大對環境資源犯罪的聯動打擊力度,積極推動行刑無縫銜接,在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前提下,確保每起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有結果、有成果、有效果,努力讓人民群眾真正擁有更多的環境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