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利
(金堂縣第一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金堂醫院,四川 成都 610400)
靜脈留置針是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輸液過程中的一種輸注方式。操作比較簡單,能夠有效減少患者的穿刺次數,既保護了患者的血管,又減輕了醫院護理工作量,為醫院節省了眾多的護理資源[1]。高滲液這些年來在臨床上的應用非常廣,但是這種液體對于人體輸注部位的血管有一定程度的損害,容易引起靜脈炎的發生[2] [3]。本研究探討了經Y型靜脈留置針輸注高滲液時進行有效護理對于患者發生靜脈炎情況的影響,現詳細研究報道如下。
選取本科室自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需要進行靜脈輸注高滲液患者20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進行經Y型靜脈留置針輸注,按照不同的護理方式將200例靜脈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0例患者。患者輸注的藥物有,10%的氯化鉀,七葉皂苷鈉,10%濃氯化鈉,脂肪乳、氨基酸。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齡在27歲至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32±3.13)歲,輸注10%的氯化鉀的患者有26例,輸注七葉皂苷鈉的患者30例,輸注10%濃氯化鈉的患者有20例,輸注脂肪乳的患者有16例,輸注氨基酸的患者有8例。觀察組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齡在26歲至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79±4.56)歲,輸注10%的氯化鉀的患者有24例,輸注七葉皂苷鈉的患者27例,輸注10%濃氯化鈉的患者有20例,輸注脂肪乳的患者有22例,輸注氨基酸的患者有7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輸注高滲液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不同的護理方式將200例靜脈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干預,根據患者靜脈的粗細選擇合適的留置針,留置針的留置時間為3天,輸液時將患者的輸液肢體抬高30°,每天觀察患者的留置針血管情況,患者發生靜脈炎后立刻進行濕敷硫酸鎂治療,同時對患者進行靜脈封管。
觀察組患者進行早期護理干預,(1)對患者的血管質量進行分析評估。(2)對患者的靜脈情況進行品評估。(3)在輸液的時候。(4)選擇合適的封管方法。發現患者靜滴速度減慢,自訴穿刺點疼痛時及時更換穿刺部位。
發生靜脈炎的患者,患者血管的康復時間。靜脈炎分為四級,1級:發紅。2級:紅腫疼痛。3級:紅腫疼痛有硬結。4級:紅腫疼痛硬結處有膿液。
所有研究數據均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中均有靜脈炎發生,觀察組中發生1級靜脈炎的有20例患者,發生2級靜脈炎的有5例患者,觀察組發生靜脈炎的患者總共25例,占比例為25%。對照組中發生1級靜脈炎的有27例患者,發生2級靜脈炎的有10例患者,觀察組發生靜脈炎的患者總共37例,占比例為37%。從靜脈炎發生情況可以看出,對照組中發生靜脈炎的患者比觀察組多,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37例患者的血管康復時間在7天至10天,平均康復時間是8.5天。對照組25例患者的血管康復時間在4天至7天,平均康復時間是5.5天.由此可見觀察組患者血管的康復時間比對照組患者短,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強化護理干預能夠減少靜脈炎患者的產生,4項早期護理干預能夠預防患者出現靜脈炎。(1)對患者的血管質量進行評估分析,在患者需要輸注的藥物滲透壓達到450mosm/L至650mosm/L的時候,選擇患者手背與前臂之間較粗的血管進行靜脈留置針輸注。在患者需要輸注的藥物滲透壓達到650mosm/L至950mosm/L的時候,選擇患者前臂與肘部之間較粗的血管進行靜脈留置針輸注。在患者需要輸注的藥物滲透壓大于1000mosm/L的時候,選擇患者鎖骨下方的血管進行深靜脈置管輸注。(2)對患者的靜脈情況進行評估,選擇合適大小的留置針,在滿足輸注速度的情況下選擇比較細的留置針對患者進行輸注。(3)在輸液的時候,多巡視、觀察、詢問,注重患者的主觀感受。(4)選擇合適的封管方法,將肝素鈉注射液加入100ml的0.9%氯化鈉中,抽取5ml。在封管時,先滴注20ml的0.9%的氯化鈉再進行封管,封管時抽取5ml混合液沖管,一邊推注一邊拔針,在退出時應該充滿封管液。患者發生靜脈炎后立刻給予水膠體敷料外敷。三天更換一次。
綜上可知,對經Y型靜脈留置針輸注高滲液患者進行早期護理干預,能夠減少靜脈炎患者的產生,提高靜脈炎患者的血管康復時間,療效顯著,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