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齊輝
摘要: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以及汽車工業日益發達,我國汽車保有量超期保持兩位數增幅,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我國民用汽車保有量24028萬輛,同比增長10.5%,但隨之而來的是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交強險作為國家強制保險的險種,其對于補償被侵權人損害,分擔侵權人責任以及化解社會矛盾糾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由于目前對于交強險賠付方式及賠付標準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導致了學界、實務界對交強險賠償標準存在較大分歧。本文介紹了交強險目前的相關狀況,闡釋了“分責分項”問題內涵以及分歧產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作者觀點。
關鍵詞:交強險 分責分項 探究
前言:交強險作為國家強制保險的險種,其對于補償被侵權人損害,分擔侵權人責任以及化解社會矛盾糾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目前對于交強險賠付方式及賠付標準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導致了學界、實務界交對強險賠償標準存在較大分歧。本文介紹了交強險目前的相關狀況,闡釋了“分責分項”問題內涵以及分歧產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作者觀點。
一、交強險及其賠償方式概況
交強險的全稱是“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是由保險公司對被保險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駕駛員以及車上人員除外),在責任范圍內予以賠償的強制性責任保險,其屬于責任險的一種。
所謂交強險的“分責分項”問題是交強險的賠付標準問題,也即保險公司按照以下標準承擔賠付責任:被保險人有責任時,死亡傷殘賠償限額為110000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為10000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為2000元。被保險人無責任時,死亡傷殘賠償限額為11000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為1000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為100元。其依據是原保監會印發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款》。有些保險公司將該賠付標準載入保險合同或者保單等保險材料上,有些保險公司則認為具有相關法律規定而怠將該賠付標準載入保險材料中。根據《合同法》、《保險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即使保險公司在保險合同中載明“分責分項”的賠付方式,如果沒有相應的法律依據,則其作為格式合同的提供方可能面臨未盡到顯著提示義務而導致該約定無效,也可能面臨免除其自身主要義務或排除被保險人主要權利而導致無效。在理賠過程中如未涉訴,面對投保人或保險人的異議通常保險公司作為強勢一方會拿出保險合同等材料予以抗辯。而訴訟中全國各地法院對于交強險是否“分責分項”的問題處理不一。例如貴州、浙江、河南等地傾向于“不分責不分項”的計算交強險賠償金數額,而山東、四川以及大多數法院則傾向于“分責分項”。
二、交強險“分責分項”與“不分責不分項”之爭
交強險“分責、分項”爭議的根源在于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
“分責分項”支持者認為,《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案件中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中的分項限額能否突破的請示的答復》均明確規定交強險應當分責分項予以賠付,而原保監會印發的《中國保監會關于調整交強險責任限額的公告》、《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款》明確了具體的“分責分項”標準,因此交強險“分責分項”賠付具有法律依據。
“不分責不分項”的支持者則認為:第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簡稱《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關于交強險賠償范圍的的規定,其并未規定保險公司應當按照“分責、分項”的方式進行賠償。從法律的效力位階來看,《道路交通安全法》為法律,其效力高于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第二,從法理上看,《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條與《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二十三條為委任性規則,關于機動車交強險的具體規定應當由保監會會同國務院公安部門、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共同制定,而《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款》、《中國保監會關于調整交強險責任限額的公告》是保監會單方作出的規范性文件,因違反了委任的制作主體規定而僅具有參考效力。第三,從公平的價值取向角度來說,投保人并非按照分項限額支付保費,而是需統一支付保費,而“分責、分項”的賠償方式既不利于對被保險人風險的分擔,又不利于被侵權人損失的彌補。
三、關于交強險賠付標準的建議
筆者認為,對于交強險的賠付標準采取“分責不分項”的方式比較合理。
對于分責而言,交強險為“責任險”的一種,保險人承擔保險責任的前提是被保險人對第三人的人身或財產損失具有“責任”,如果不分責任的要求保險人承擔保險責任則會有違法理同時造成許多荒謬的判例。如行使的車輛沖撞按規定停靠在路邊的車輛,正常停靠的車輛在無任何過錯的情況下保險公司亦要對侵權的車輛承擔足額的賠償責任,不盡合理。
對于分項而言,至少現行的分項方式并不合理。例如,有些受害人受傷較為嚴重,但花費巨額醫療費后未定殘,其僅能在醫療費用賠償限額l萬元范圍內獲得賠償。又如在交通事故中被侵權人人身傷害較輕而財產損害更為嚴重,但根據現行分項標準被侵權人財產性損害最高僅能獲賠2000元。
此外,分項賠付沒有現實必要且會造成賠付的復雜化,因此筆者認為,采取“分責不分項”的賠付方式,即根據交通事故責任區分加害人的責任為:全責、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與無責任,在由保險監督管理部門對全國交強險基金大數據分析、統籌調研后不分賠償項目的制定賠付標準,以在保障交強險基金良性運轉的前提下充分保障被保險人的權利。
結語:只有盡快完善立法,確定合理的交強險賠付標準,才能平息交強險“分責分項”之爭,才能保障交強險基金良性運轉并充分發揮其彌補損害、化解矛盾的作用,為我國道路交通秩序的穩定及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