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沛
摘要:大數據時代某種程度放大了基層政府在社會治理領域存在的數據統籌、開放、整合、應用及業務支撐等能力的不足,影響人民群眾對基層政府的信用度。為此,基層政府有必要積極適應時代要求,運用大數據思維對基層政府社會治理進行流程再造,建立多維協同的數據共建共享體制。
關鍵詞:大數據 基層政府 社會治理
自1988年托尼卡斯首次提出“大數據”一詞后,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人類社會快速進入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宣稱的大數據時代,并由此帶來思維、管理、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的變化。正如,維克托所言:大數據“是改變市場、組織機構,以及政府與公民關系的方法”。中國基層政府治理也由此面臨著數據化時代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吹響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的號角,在全國范圍內提倡應對大數據帶來的各項挑戰,促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大數據時代基層政府社會治理面臨的挑戰
大數據猶如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能夠將大數據思維應用到基層政府的社會治理全過程全領域,引起社會治理方式與手段的深刻變革,推動社會治理的信息化、現代化,推進政府與民眾和諧關系的構建。然而,另一方面,大數據也使得基層政府在社會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被無限放大,如果在有效時間段內得不到合理解決將影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致使民眾對政府產生新的不信任,質疑其執政能力和水平。因此,全面分析大數據給基層政府社會治理帶來的挑戰,是當前擺在基層政府面前亟待解決的首要任務。
(一)數據統籌能力不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基層治理單元由“單位制”演變為“街居一社區制”,基層政府的職責范圍由此不斷擴大。基層政府不僅要執行國家公共政策,還要應對大量社會流動因素帶來的服務與管理方面的新問題與難題,因此由基層政府主管的社會治理難免在面對實際問題時略顯不足。在社會治理過程中,存在的諸如市級、區級、街道(鄉鎮)、社區(村)級四級服務管理中信息對接不通暢等問題,將影響市、區、街道、社區以及社會組織的協同治理。大數據時代要求快速統籌社會治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顯性數據與隱性數據,打破數據孤島,全面融合各類基礎數據,建立一表式、關聯式數據庫,為基層政府決策提供切實可信的數據來源與依據。
(二)數據開放與整合能力不夠
據相關部門統計,政府擁有全社會信息資源總量的80%。然而,受信息安全、管理職能、技術更新換代等因素的影響,政府所擁有的廣泛社會信息沒能進行有效整合并轉換為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數據資源。隨著大數據時代民眾將消費領域的用戶體驗遷移到對基層政府社會治理能力的要求上,政府進行數據公開是大數據時代社會治理的題中之義。為此,需要基層政府盡快著手進行“開放政府數據”方面的改革。而這勢必會要求基層政府進行公共數據的采集、管理、使用等一系列的頂層設計與具體方案。在社會治理過程中,形成跨區域、跨科室、跨社區的指揮協調,快速反應,在力量整合、流程再造以及全面數據一平臺流轉的基礎上實現數據開放與整合。
(三)數據應用能力缺失與業務支撐能力不足
傳統基層政府在社會治理方面所收集的信息用途單一,主要是為了某項具體事物而收集,并為考慮到數據使用的多維性。進入大數據時代,將有效減少信息收集次數,居民不再需要重復提供相關基礎信息。然而,由于數據更新停滯、維護不及時、技術實現方式難以達成一致等問題,導致未能充分考慮在多部門、多來源數據關聯情況下進行的數據分析、挖掘等應用,使數據在對現有業務支撐方面的能力不足。
基層政府在社會治理方面存在的數據統籌、開放、整合能力、應用與業務支撐等能力的不足,在大數據時代將被無限放大,進而影響民眾對基層政府的信任度,對美好生活的體驗度。為此,有必要針對這些挑戰,采取針對性的對策。
二、大數據時代基層政府社會治理應對挑戰的對策
大數據給基層政府社會治理帶來了巨大挑戰,同時也提供了重要的機遇。新時代國家治理現代化要求運用大數據思維,帶動基層政府在社會治理流程、數據開放管理以及科學的協同治理體系等方面的改革,促進基層政府社會治理能力與水平的提升,滿足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對基層政府社會治理進行流程再造
大數據時代,便捷高效多元化成為公眾的基本體驗,公眾會自然而然將這種體驗代入到基層政府社會治理效果要求。傳統的社會治理中存在的重復收集信息行為、現場辦事行為、統一的欠缺靈活性的辦事行為等,將不可避免地被公眾所抱怨。為此,需要以大數據時代用戶體驗為中心,推動基層政府進行服務流程再造。一是采取自下而上的模式創新社會治理制度,積極回應公眾的多元需求;二是運用大數據思維,審視現有的社會治理運行體系,結合現代數據技術精簡、優化基層政府社會治理流程,構建良好用戶體驗的社會治理方案。
(二)推動基層政府社會治理數據開放建設
大數據的一個基本特征即是開放共享,促進數據有效使用。受制于行政管理的條塊分割、基層事務復雜多變等原因,提升基層政府社會治理能力必然要求推進基層政府社會治理數據開放建設。一是要應盡快研究設計基層政府社會治理領域的開放公共數據發展戰略及涉及相關部門,如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數據開放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二是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起包含基層政府、社區、社會組織和公眾在內的數據共享平臺;三是擬定數據開放共享所涉及的信息安全、公民隱私、使用權限及優先級等配套的法律法規,促進數據安全開放。
(三)建立多維協同體系推進數據共建共享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大數據時代基層政府的現代化社會治理指明了方向。即,在社會治理過程中,基層政府既要重視執政黨和政府的頂層規劃地位,又要兼顧群眾與社會力量。換言之,大數據時代基層政府社會治理是一個多方協作,共建共享的新型社會治理模式,顛覆了傳統基層社會治理主體的單一性,引起基層政府社會治理主體、客體、過程、運行機制、考核評價等多方面的變革。一是堅持黨領導下的基層政府的主導地位,做好數據采集、使用、信息安全、部門業務規劃等方面的頂層設計:二是建立廣大群眾廣泛參與機制,將大數據運用到群眾日常工作生活中,讓群眾參與大數據社會治理的共建過程,并以群眾滿意為共享目標;三是多方調動社會力量,建立社會組織、企業、社團等社會力量共建共享機制。總體而言,構建起政府、民眾、社會力量多維協同體系,推進數據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破解新時代廣泛存在的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經濟發展不協調不平衡之間的矛盾。
三、結語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基層政府社會治理模式發生巨大變化。總體而言,這一變化反映了改革開放所引發的“政黨一政府一市場一社會一公民”權力結構變革。大數據時代下,民眾這一權力主體的影響力日益凸顯,中國基層政府社會治理面臨著傳統與現代、治理主體一元與多元、評價標準單一與多元等方面的挑戰,迫切要求基層政府主動適應時代的要求與人民的期望,應對挑戰,采取相應的措施,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大數據時代,基層政府在社會治理領域存在的數據統籌、開放、整合、應用及業務支撐等能力的不足極易被放大。為此,基層政府應積極運用大數據思維,適應大數據時代要求,對基層政府社會治理進行流程再造,建立科學的數據開放管理體系,建立政府、社會、民眾共同參與的多維協同的數據共建共享體制,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為民服務的頂層設計與具體事項中,推動基層政府社會治理方式的全方位變革,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