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方久仁子 游韻馨
運動會讓人覺得痛苦,是因為身體負荷不了。你是否覺得運動就是要忍受痛苦?適當強度的運動其實是很舒服的,不但沒有喘不上氣來的感覺,還能感受到溫暖的血液流遍全身,讓人通體舒暢。那么,到底多大的運動強度才能讓人感受到這種舒暢呢?這一點因身體素質不同而有所差異。
還記得學生時代上體育課時的場景嗎?一群人在一起運動時,就會看到體力好的人運動起來很輕松,而體力差的人沒過多久就氣喘吁吁了。雖然不少運動專家建議“按照自己的步調慢慢運動即可”,但對于沒有運動習慣,又不喜歡大量出汗的人而言,實在很難找到自己能接受并喜歡的運動步調。最后的結果往往就是過度忍耐,讓運動成為痛苦的代名詞。
以合適的速度跑步,就不會覺得痛苦
“每次慢跑,呼吸就會加速,到最后連100米都跑不了。”可能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我算是能跑的人,但因為太痛苦了,反而討厭慢跑。”我想有這種感覺的人也不在少數 。
“因為太痛苦了,所以我討厭慢跑。”這種說法實在令人費解,因為慢跑本來就不是一種讓人覺得痛苦的運動。
之所以有這種感受,并不是因為你沒有體力,而是因為你選擇了不合適的速度跑步。
對于因缺乏運動而導致體力不足的大多數現代人而言,最適合自身步調的慢跑運動,其實是速度慢到驚人的超慢跑。超慢跑是一種緩慢且輕松的運動,其速度甚至比走路還慢。它將徹底改變你對“慢跑”的印象。
大部分人都能輕松完成的超慢跑運動,不僅可以讓你感受到運動的舒暢,還能有效瘦身,就算是完全沒有運動細胞的人,也可以輕松掌握。對于忙碌的上班族來說,超慢跑更是一種新興運動,對保持身心健康有著極大的功效。
走路的運動強度過于低微
或許你會想:“如果要做自己身體能負荷的運動的話,走路不就行了嗎?”走路的確是輕松愉快的運動,一點也不會讓你覺得痛苦。然而,對于大多數身體健康的成年人而言,走路的運動強度過于低微。不僅不容易大量流汗,而且對熱量的消耗也不足,花再多時間與精力也無法達到有效瘦身或增強體質的效果。
那么快走呢?快走的確有相當的強度,但不習慣快的人,無法輕松地快速行走,于是便無法獲得快感,也看不到成果,雖然不會感到痛苦,卻會因過程單調無趣而無法長期堅持。
懶得運動、不會運動的你可以放心了,超慢跑是一種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力適時調整強度的最佳運動。
體育成績不及格,也能輕松超慢跑
十八年前,我因為嚴重缺乏運動,導致腰腿無力,體重也直線上升。就在我覺得自己再這樣下去不行的時候,一位朋友邀我一起慢跑,還跟我說:“真的只要慢慢跑就可以了。”在她的鼓勵之下,我開始嘗試慢跑。不過,雖說是“慢跑”,一開始我還是會跑得喘不上氣,連50米都跑不動。
后來,我又下定決心以極慢的速度再跑一次。沒想到竟然成功了!當時我的速度是1000米要跑10分鐘左右。從學校畢業后我就再也沒跑過步,沒想到在快邁入40歲時,竟然能堅持跑完1000米,這讓我信心大增。
再后來,我接受朋友的邀約,在沒進行什么練習的情況下就去參加了市民馬拉松大賽。
雖然當時我跑完5000米的成績是42分鐘,較專業跑者而言這速度是很慢的,但我還是成功地達成了自己的目標。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跑完5000米。成功的喜悅,更激起了我繼續慢跑的興趣。
除了喜悅和成就感外,我還獲得了額外的“獎勵”。在堅持慢跑的過程中,我的體重逐漸下降,坐地鐵能跑著上下樓梯,身邊的親友對我的改變也表達了驚訝和贊賞,他們總會在看了我第一眼后,就用充滿羨慕的語氣說:“你瘦了好多哦!”此外,在慢跑的過程中,我還交到了不少新朋友,這也成為我堅持慢跑的一大動力。
輕松慢跑的秘訣
就在于保持與走路相同的速度
養成跑步的習慣雖然不難,但跑步本身畢竟不是一件那么有趣的事,所以,想要一直堅持下去,就必須為跑步找到相應的“回報”。
有豐厚的回報,才會讓人堅持慢跑。我想,既然已經決定要慢跑了,就要提升一下自己慢跑的能力,于是開始收集與慢跑有關的各種信息。就在此時,我得知在專業的慢跑者中,有些人提倡以極慢速長時間跑步,他們認為這是最好的運動方式。
佐佐木功先生與淺井惠理子小姐合著的《跑得慢才會跑得快》一書中,就曾揭秘前奧運選手淺井小姐在練習時,曾經用時7~8分鐘跑完1000米,慢得著實令人驚訝。
對于經常跑步的人來說,即使慢慢跑,1000米也只需5~6分鐘而已。雖然我的速度比他們更慢,但剛開始練習時,1000米大概也只需要7分鐘就能跑完。既然淺井小姐跑1000米用時7~8分鐘,那就代表我可以再慢一點。于是我決定嘗試1000米跑8~9分鐘。沒想到,這樣跑起來真的相當輕松愉快。如果我走快一點,1000米大概不到9分鐘就能走完。也就是說,1000米8~9分鐘的慢跑速度就跟走路差不多,但跑步比走路更輕松,也更暢快。
正因為超慢跑一點也不痛苦,所以只要有時間,我也能輕松完成20~30公里長距離慢跑練習。就在我開始超慢跑后,原本平穩的記錄突飛猛進,真的是“跑得越慢,才會跑得越快”。既然那個時候的我可以1000米跑8~9分鐘,那么,對于體力差、尚未習慣跑步的人而言,也許可以用更慢的速度來跑步。
日本福岡大學運動科學系的田中宏曉教授在《聰明跑完全程馬拉松》一書中寫道:“以極慢的速度跑步,也能增強體力。”于是我邀請朋友一起親身檢驗這個理論,沒想到原本認為“我根本沒辦法慢跑”的朋友們,居然都輕松愉快地完成了超慢跑的嘗試。
“我跑不動”“跑步好痛苦”“懶得跑步”……你會有這些想法,全都是因為你跑步的速度錯了!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速度,任何人都可以輕松地慢跑。
(摘自《驚人的超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