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基層工作面廣量大,稍有松懈就會導致工作進度滯后,影響最終結果。也是在這種長期連軸轉的工作壓力下,每一個基層“救火隊員”都要雷厲風行、緊抓快干。然而一味追求速度,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這里與大家分享自己身邊的兩個小事例。
在一次鎮人代會的籌辦過程中,領導交代我們的任務是資料印制、裝袋和分發。我們這些年輕同志想要速戰速決,所以決定將定稿的資料一邊打印一邊分裝,以最大限度縮減工作時間。
但工作組中經驗豐富的老李卻不同意,認為這樣可能會出岔子,導致越干越慢。最后經過小組成員的簡單商議,還是決定按照“速戰速決”的計劃進行,大家認真一些就行了。沒想到的是,由于一個疏忽,我們記混了文件份數和順序,不得不進行二次整理,果不其然比預計的時間大大增加。
無獨有偶,一年前,我有過一次和鎮綜治中心主任一同勸訪的經歷。上訪人員是一對老夫妻,由于對征地補償不滿,進省上訪。回來后不久,又因為一點誤會,準備繼續上訪。在村干部的配合下,我們到這對老夫妻家中展開勸解工作。
經過一個小時的耐心勸說,老兩口從一開始非常激動的情緒中漸漸平靜下來,聽進了我們的話。最后老人送我們離開時,已經聊了四五個小時。其實后面幾個小時,我們都是在和老兩口拉家常。
在回去的路上,我很是不解:“幾個小時前我們就完成任務了,為什么拖到現在才離開?”
主任語重心長地說 :“今天我們雖說多花了幾個小時去閑聊,但在這段時間里,我們進一步了解了他們上訪背后的深層次訴求,拉近了關系,反而更好地解決了問題。若不如此,后面的處置稍有不當,我們沒準兒還要花更多的精力了。”
雖然是基層工作中兩件平常的小事,卻讓我明白了凡事都要循序漸進,萬不可急躁冒進。如果做事一味求快,其效果未必會好,甚至南轅北轍,離目標越來越遠。
清代文人周容的一篇散文《小港渡者》,通過一件生活小事,驗證了渡船工說的“徐行尚開,速進則闔”(如果穩步慢走,還能進得城門,要是急忙趕路,城門則已關閉)這個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對于在基層工作的年輕人來說,許多事業都有一個漫長的奮斗過程。只有擺脫了速成心理,一步一步踏實努力,才會厚積薄發、水到渠成。
(摘自《秘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