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東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賈璐
人一上了年紀,身體各種問題便接踵而來,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經常會被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纏繞。針對老年人的這些高發疾病,有何方法可以緩解癥狀呢?

人的五臟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應的反應點及穴位。中醫通過耳廓視診,從對應點色與形的改變,以及局部脫屑、丘疹、結節,壓痛敏感等反應,來診斷患者內在臟腑的生理與病理變化,而后用藥丸、藥籽、谷類或其他藥物置于膠布上,貼于耳廓的穴位或反應點,用手指按壓刺激,使其產生麻、脹、痛等反應,通過經絡傳導,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64歲的馬女士是名高血壓患者,血壓高達180/110毫米汞柱,可即便是這樣,她還經常不按時服藥。最近這段時間,她感覺頭暈、頭沉、目眩、目脹,行走起來也很不穩當,在家人的勸說下,趕緊來到中醫院老年科住院。醫生診斷其為原發性高血壓發作,建議常規治療外,進行耳穴埋籽療法治療。
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以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表現的常見疾病,臨床多表現有眩暈、頭痛等癥狀,屬中醫的“頭痛”“眩暈”范疇。該病中醫病機復雜,最重要的病理基礎是臟腑、陰陽及氣血失調。高血壓病臨床常表現為腎陽虧損、水不涵木、肝失所養,引起肝陽上亢、上盛下虛所致。故中醫治療以滋陽補腎、平陽潛陽為基本方法。
針對高血壓病,醫生臨床選用王不留行籽為貼壓材料,選用降壓溝、交感、神門為基本穴位。若患者肝火上炎及肝陽上亢,則穴位加肝、心;肝腎虧虛的加腎、肝;氣血不足者加脾、腎;痰濁上蒙者加脾、肺、腎。馬女士經過兩個療程的耳穴埋籽治療,血壓改善明顯,睡眠狀況也大有好轉。
老年人常見疾病的取穴部位多達10余種,依照疾病類型和患者體質進行增減,比如治療高血壓,取神門、降壓溝、耳尖、肝、腎、交感、皮質下等穴位;治療冠心病,取心、皮質下、交感、神門、腎上腺、胸、肝等穴位;治療習慣性便秘,取大腸、三交、脾、皮質下、交感等穴位;治療糖尿病,取胰膽、內分泌、神門、皮質下、交感、緣中等穴位;治療高脂血癥,取神門、內分泌、皮質下、腎等穴位。
耳穴埋籽法具體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操作時患者取坐位或者臥位,常規消毒耳廓。根據患者病情,按穴位分布貼壓耳穴,以中等力量和速度按壓30次,3~5次/日,以耳廓酸、麻、脹、痛,輕度發熱或耳廓潮紅為度,雙耳交替按壓,隔日一換,12天為一療程。
耳穴埋籽雖然使用廣泛,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使用的。對于以下患者建議禁止使用: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慎用;耳廓如有明顯炎癥或病變者,包括凍瘡破潰、感染、潰瘍及濕疹等,不宜采用此法;年老體弱者、有習慣性流產史的孕婦不宜采用;婦女妊娠期也應慎用,尤其不宜用于子宮、卵巢、內分泌、腎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