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浩強教你合理用藥
石浩強: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藥劑科副主任、副主任藥師;上海市執業藥師協會副會長、理事;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藥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科學技術普及者協會會員;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特聘“食品藥品安全科普專家”;上海市藥學會醫院藥學專委會委員;上海健康醫學院系部學術委員會委員;第2屆黃浦區青年聯合會委員、常委;黃浦區醫學會藥事質控專家組成員;黃浦區人民陪審員;第2屆黃浦區科協代表;第2屆黃浦區紅十字會理事;黃浦區科普志愿者協會副理事長。
甲硝唑俗稱滅滴靈,是治療滴蟲病的特效藥,治療阿米巴病的首選藥,良好的抗厭氧菌類藥物,亦是治療口腔炎的良藥。作為常見藥,甲硝唑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幾項:
1.使用甲硝唑偶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頭痛、腹痛、頭昏、心悸或排尿困難的情況,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停藥后可消失。
2.甲硝唑無肝臟損害作用,毒副作用小。但該藥可通過胎盤到達胎兒體內,又能從乳汁中排泄,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3.服藥期間應禁酒,以免中毒,引發“雙侖硫樣反應”。
1.急性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2.急性支氣管炎。
3.肺炎:痰及血液病原菌培養和藥敏試驗提示為細菌性感染。
4.急性感染性腹瀉。
5.尿路感染:患者有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可做藥敏試驗。
6.軟組織開放性損傷:患者合并感染。
7.急性腹痛:患者多有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可能合并厭氧菌感染。
腎功能減退者盡量避免使用腎毒性抗菌藥物,如氨基糖苷類(慶大毒素等)、磺胺類、頭孢菌素類(尤其是第一代)、多黏菌素B等。
藥物使用的劑量與方法和患者腎功能減退程度及藥物排泄途徑密切相關。根據抗菌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過程、腎毒性,腎功能減退時患者所使用的抗菌藥物劑量應作相應調整,具體應遵醫囑。
肝功能減退的患者并不是不能使用抗菌藥物,而是根據藥物的排泄途徑做相應調整,主要根據以下幾項:
1.通過肝臟或有相當量經肝臟清除或代謝,肝功能減退患者應避免使用此類藥物。
2.通過肝、腎兩途徑清除,嚴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腎功能同時減退的患者在使用此類藥物時需減量應用,治療過程中需嚴密監測肝功能。
3.通過腎排泄,肝功能減退者不需調整劑量。
對于老年患者而言,按輕度腎功能減退情況減量給藥,可用正常治療量的2/3~1/2。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和β-內酰胺類的大多數品種即屬此類情況。
毒性低并具殺菌作用的抗菌藥物優先選用!毒性大的氨基糖苷類、萬古霉素、去甲萬古霉素等藥物應盡可能避免應用。

張會永教你科學用中藥
張會永: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現任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副主任。畢業于遼寧中醫藥大學本碩連讀中醫學專業。2004年拜國醫大師李玉奇先生門下,隨學8年,系統學習傳統中醫理法方藥,并研習舌診、脈診。2007年起,師從楊關林教授學習中西醫結合臨床與研究。2008年始,從事血液科臨床工作至今。臨床之余,整理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并從事生存質量及中醫藥療效評價方法研究。
防風,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入藥。首載于《神農本草經》:“味甘,溫。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久服輕身。”
《中藥學》中防風的功效是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防風顧名思義,可以防止風邪的侵襲,與白術、黃芪相配而成名方“玉屏散”,專治表虛自汗,也可治體虛感冒,為中醫提高免疫力的首選。
防風不僅可以抵御外風,同樣可以治療內風,“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內風本因在肝,肝主筋膜,主疼痛,故中醫也稱腹痛為“腸風”,防風因治風疏肝而有解痙止痛之效,名方“痛瀉藥方”即由陳皮、白術、白芍、防風四味藥組成,防風為風藥中之潤劑,燥性不強。不過,諸家本草均提及防風多用可耗傷肺氣,故臨床上用量不宜過多。
黃芪是豆科黃耆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根部入藥,主要分布于俄羅斯和中國,在中國分布于東北、華北及西北。生長于林緣、灌叢或疏林下,亦見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
黃芪首載于《神農本草經》:“味甘,微溫。主癰疽,久敗創,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瘺,補虛,小兒百病。”

《中藥學》中黃芪的功效是補氣升陽,益衛固表,脫毒生肌,利水消腫。黃芪常用于治療表虛自汗、氣虛內傷、脾虛泄瀉、浮腫及癰疽等。我們現在常說的“芪外參內草中央”,意思是說黃芪補體表之氣,人參補體內之氣,甘草補脾胃中氣,突出了黃芪固表止汗、益氣祛邪的功效,最著名的當為黃芪、防風、白術三藥配伍而成的“玉屏散”,廣泛應用于體質虛弱、免疫力低下患者的調理治療上。現代醫學也認為黃芪具有利尿、強心、降壓、抗菌、托毒、排膿、生肌、加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止汗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