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進松 李遠軍
【摘 要】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是圍繞傳統能源利用與新能源開發為主題展開學習論述的重要學科,該學科要求學生思維創新且注重實踐,所以當前該專業學科在各個高校也紛紛迎合新課改教育形勢、社會新經濟發展形勢建立了學科創新基地,渴望以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訓練為重要主旨,培養新時代創新型、復合型學科專業人才。本文首先探討了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科創新基地的基本建設思路,并主要圍繞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科創新基地平臺中的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進行深度解讀,最后總結展望創新基地所期待獲得的建設成效。
【關鍵詞】創新基地;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科;建設思路;硬件建設;軟件建設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科所涉獵知識有難度且注重對學生實踐創新思維的培養,建立學科創新基地就等于建立了一個新型人才培養平臺,它的創建與應用有效增強了學科學生的感性認識,實現了激趣教育,對學生的分析觀察能力培養優化也具有一定促進作用。
一、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科的人才培養要求與創新基地建設要求提出
當前我國社會快速蓬勃發展,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也特別提出要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鼓勵學生參與到科學研究與實踐活動中,培養他們良好的科學信念與行為品德,讓他們成為專業本領過硬且知識儲備豐富的高素質頂尖人才。在如此的國家希冀與政策號召下,高校創新基地建設思想與實踐行為的出現就為高校學科教育開辟了新天地。創新基地能夠為學科教育有效夯實創新教育基礎,合理輔助教師開展創新課程與創新實驗內容,圍繞創新科研項目展開包括教師、學生與企業的專業共同研討。從宏觀角度來講,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科是與國家能源發展體系密切相關的學科,該學科教育責任重大,同時承擔著服務社會經濟發展、輸送能源類創新復合型人才的重要任務,所以僅僅通過傳統課堂教學機制是遠遠不夠的,高校必須思考建立全新的創新教育平臺,即創新基地以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整合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學科資源,完善教育機制,滿足學科的高水平、高層次發展要求,體現基地建設的作用價值。
二、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科創新基地建設的基本思路
首先,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科是國家教育部所欽定的重要學科,該學科專門圍繞如何合理利用已有能源和如何開發新能源展開,是培養未來國家能源體系建設人才的重要搖籃,因此該學科的創新教育發展甚至關乎國家未來命運,創新發展應該成為該學科發展的重大戰略目標。在學科建設中,它就應該建立創新基地,并在基地基礎之上建立重要學科知識項目,專門以項目牽引學科,體現學科教學特色,用特色贏發展,優化學科發展進程。細致來講,就是基于本科教育重點培養大學生的學科創新精神與創新思維,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有能力參與到創新基地中所設置的各種教學活動中,同時實現學科教學內容有效拓展。在本文看來,該創新基地建設應該集成了學科的多個教學分支方向,其中包括了動力機械自動化方向、制冷與低溫工程方向、熱能方向、葉輪機械自動化方向以及能源與環境工程方向,將這5個方向五位一體結合起來,并結合以下兩點創新基地構建思路展開教學研究。
首先要做到創新基地建設功能清晰明確。基地本身要做到緊密結合本科專業方向進行合理設置,確保課程配置有效且實踐性教學內容豐富。例如可為學生創設創新型實驗計劃課程,將該課程與專業項目相結合,提高項目實驗的可操作性與實踐功能性,即專門針對某些專業項目有的放矢,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驗實踐教學內容自然融為一體。
其次要做到創新基地建設屬性開放共享。在充分滿足學科基本教學需要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挖掘學科內在資源與潛能,爭取實現創新基地功能拓展,不但在校內實現教育資源開放共享,還積極爭取與他校的合作機會,在項目研究、專業技術與創新教育服務等方面尋求開放型合作共享,加速學科教育與創新基地建設發展進度[1]。
總體而言,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科的創新基地建設還應該以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作為基礎培養根本,結合學生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科知識技能素養,在基地中孵化創新教育成果,體現專業課程與學生個性發展的有效互補過程。
三、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科的創新基地建設策略
如前文所述,高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科的創新基地建設策略主要圍繞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兩部分展開,下文將作出逐一分析。
(一)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科創新基地的硬件建設方法
首先,高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科應該在創新基地中完善硬件體系建設,大量引入新型實驗設備儀器,特別注重硬件建設與學科發展的相互關聯,結合師生需要引入科技含量較高且科學性較強的儀器設備內容,始終滿足學生接觸高水平實驗設備的學習需求,優化創新基地硬件空間建設環境,體現學科實驗教學的高品質。
再一點,高校需要積極推動發展校企合作模式,更多與企業就技術與項目內容展開合作、簽訂創新基地實踐教育發展協議,將企業中的大量硬件設備、技術內容與技術人員帶入到創新基地中,實現企業硬件優勢與高校硬件優勢的強強聯合,提高學科創新基地的建設等級,突破高校固有硬件等級與資源利用的固有瓶頸[2]。
(二)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科創新基地的軟件建設方法
軟件建設方面,高校應該主要圍繞管理制度建設與運行機制建設兩大點展開。
首先,高校必須在創新基地中投入大量高水平的師資團隊力量,并適當引入企業一線技術人員擔任基地的學科專業化教育指導,為學生豐富學習內容與項目活動內容,從校內外兩大方向同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此基礎上優化創新基地的管理制度建設,例如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科創新基地“理實一體化”教育管理制度,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明確目標。細致來講,高校需要圍繞學科建立包括《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科創新實踐暫行規定》的相關規章制度,保證創新基地建設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另外還要在創新基地內部定期開展學生專業研討會,可圍繞理論知識內容與項目研發內容展開集體討論研究,不斷完善制度的人性執行水平,提高管理制度的可執行力。
其次,高校還必須在創新基地的運行機制建設上有所創新突破,專門構建以服務學生為基本準則的學科基地運行機制。較為正確的做法是,比如說在創新基地中可建立雙系統:基地教學質量管理系統與學生創新實踐項目管理系統,雙系統都支持學生進行學科項目深入研討,同時學校會邀請具有教育經驗的退休教師來督導評估學生項目學習研發行為。除此之外,創新基地還為學生提供“導師雙向對接”機制,設立項目研發中期檢查機制、動態指導與評估創新基地中所有學生的所有項目進度,結合競賽機制淘汰一些研發進程緩慢且研發內容不合格的項目,刺激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危機意識,讓他們在學校中也能體會到企業項目研發的競爭環境,更加努力學習[3]。
四、總結
高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科創新基地建設是要真正以孵化專業人才,收獲項目研發成果為目標的,所以在基地建設與運行建設過程需要融入一些創新理念、投入更強大的人力物力水平,注重對學生專業潛能的挖掘與發揮,結合更多創新培養方案激發學生專業人才彼此之間、與教師之間、與企業技術人員之間的有效溝通,全面推動創新基地的建設進程,爭取做到對創新基地建設規模與建設品質的不斷升級。
【參考文獻】
[1]尚妍,劉曉華,東明.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科創新基地建設探討[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5,13(3):141-142,177.
[2]高波,康燦.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實踐教學體系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21):32-34.
[3]歐陽天成,黃豪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踐與探索——以廣西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為例[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7,6(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