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晶
(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13)
消毒供應中心常被稱作醫院的“心臟”“肝臟”,是現代化醫院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擔負著醫院內醫療器材的清洗、包裝、消毒滅菌和供應工作。是醫院醫療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醫院的使用實踐中,醫院內的供應種類繁雜,涉及到的科室甚廣,科室內的使用周期短、周轉快,各項工作的實施都關系到醫療、科研、教學的質量。若因消毒供應中心的消毒滅菌不徹底,則會引起全院范圍內的感染,若因供應物品供應質量不合格、不完備,則會影響醫生的診斷與治療。因此,做好醫院內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相應的,消毒供應中心的設計布局合理化,供應流程標準化就顯得尤為重要。
1)消毒供應中心應建在醫院或建筑內相對獨立的區域、四周環境清潔、無污染源,內部通風,采光良好。位置宜與手術中心、產房以及臨床科室接近,與手術中心之間可設置直接傳遞的專用通道,位置不宜設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2)消毒供應中心應嚴格分區設置(包括生活區、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流程采用由“污”到“潔”的流水作業,不交叉布局方式,即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單向流程。
3)消毒供應中心工作間內要通風良好,各區間要有實際屏障,天花、墻壁無裂縫、不落塵,地面要防滑、易清潔、耐腐蝕,亦有完善的下水系統。
4)消毒供應中心的污染物品、清潔物品及無菌物品要嚴格分開放置,包括工作人員、下車送車,都要做到專車專管。
5)消毒供應中心的規模設計應與整個院區的規模設計相適應,一般以0.7 m/床~0.9 m/床來考慮消毒供應中心建筑面積為宜。
1)消毒供應中心四區域(按照潔凈度要求的不同劃分):
生活辦公區:功能設置有值班室、更衣室、淋浴間、衛生間、護士辦公室、護士長辦公室、會議室(示教室)、計算機室;
去污區:對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進行回收、分類、清洗、消毒(包括運送器具的清洗消毒等)、污物回收、危物處理、器械分類、手工清洗、超聲清洗、機械清洗等;
功能設置有污物接收緩沖間、分類、清洗區、消毒、干燥區、潔具間、水處理間;
檢查包裝及滅菌區:對去污后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進行檢查、裝配、包裝(包括器械檢查保養、器械包裝、敷料制作及包裝)及滅菌(包括濕熱滅菌、低溫滅菌、干熱、輻射、化學滅菌);
功能設置有器械檢查區、敷料庫、敷料打包間、高溫滅菌、低溫滅菌、潔具間;
無菌區:無菌物品儲存、無菌物品存放、一次性物品管理及發放;
功能設置有無菌物品儲存間、發放間、潔車清洗存放間、一次性物品庫。
2)從生活辦公區進入去污區、清潔區、無菌區均設置緩沖間,在此洗手、更鞋、更衣。
3)各工作區域(地面、墻壁、服裝)可采取明確色標標志。
1)四區域:生活辦公區、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無菌區;
2)四屏障:污物接收屏障、雙扉清洗機屏障、雙扉滅菌器屏障、無菌發放屏障;
3)五通道:污物接收通道、敷料運輸通道、一次性物品通道、無菌發放通道、人員通道;
4)物品流向:由“污”到“潔”,輸送不交叉、流線不逆流;
5)空氣流向:由“潔”到“污”,污染區要保持相對負壓(內壓比外壓低),清潔區要保持相對正壓(內壓比外壓高),各區室壓差基本保持5 Pa~10 Pa;
6)溫濕度:符合國家對于《醫療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規范》的要求。
消毒供應中心流程流線詳見圖1。

圖1 消毒供應中心流程流線
1)去污區:有污物回收裝置、器具分類臺、手工清洗池、壓力氣槍水槍、超聲清洗設備、干燥設備等;
2)清潔區:有器械檢查臺、器械柜、包裝臺、包裝材料切割機、輔料柜、清潔物品裝載設備、醫用熱風機、電動真空滅菌鍋、低溫滅菌器、干烤箱及手套烘干機等;
3)無菌區:有無菌物品存放設施(柜子)及運送器具(密閉車等);
4)此外,有熱水、自來水供應設施和凈化設備(過濾系統,具有自制新鮮蒸餾水的能力和設備)、有各種勞保用品,有條件可設熱原監測室。
設備廠家按照“兩規一標準”,要求設計平面功能,“兩規一標準”包括《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監測標準》。
設計師從消毒供應中心的運行、管理和規劃的層面進行全面思維,統籌考慮設計,并留有一定發展的空間。
建設方從衛生學的角度審核設計方案。三方進行及時、有效、準確的溝通及密切配合,使消毒供應中心的設計更科學化、合理化。
消毒供應中心是多學科、跨專業的綜合性項目,需要決策部門大力支持,管理部門充分重視,使用部門完全融入項目建設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