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娟
摘 要:據朝陽區文化委員會統計,截止到2017年我區共有各類博物館(含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村史陳列館等注冊、未注冊館)56家。本課題組對其中20家博物館進行了實地訪談,可以肯定地說,各級各類博物館對朝陽區文化事業的繁榮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其發展中也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關鍵詞:博物館;發展;展覽;活動
(一)國辦行業及專題博物館
這類博物館上級單位以國家及北京市為主,已注冊的朝陽區直屬博物館只有北京民俗博物館。本區有國家一級博物館2家(中國科技館、中國農業博物館),國家二級博物館1家(中國鐵道博物館),國家三級博物館2家(北京民俗博物館、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博物館)。這些博物館規模較大,藏品豐富,科研能力、人員素質相對較高,展覽注重體驗與互動,整體發展較快,可以說是我區博物館事業的中堅力量。這些大館自我優越感強,很少參與區文物主管部門的活動,彼此之間也很少交流,處于各自為政的局面。有的館常年不換展,展陳內容保守單一,陳列設計形式趨同,藏品利用率低,不注重整體形象宣傳,遠遠落后于觀眾對博物館社會化的功能需求。
(二)高校所屬博物館
高校博物館是教育系統重要的科普基礎設施,它是高校歷史的匯聚點,開展科研教育的平臺和對外展示的窗口,承擔著輔助教學、普及科學知識、宣揚愛國主義精神、促進科學研究、豐富大學生精神文化生活等重要職責;高校博物館還肩負著面向公眾開展科普教育、傳遞人文精神的重任;高校博物館已經成為文化事業的一支重要生力軍。朝陽區區域內現有4家高校博物館,其現狀是文化氣息濃厚,但開放程度低。高校博物館地處高校內,相對封閉,以接待團隊為主的形式對外開放,散客很少,再加上有的博物館寒暑假也實行閉館,很難實現全面對外開放。該類博物館藏品種類較專卻保護不足,陳列展覽單調、水平參差不齊。高等院校積累了大批典型標本,門類齊全,研究程度較高,其中不乏珍貴藏品,但大量藏品沉淀于庫房,缺少專業的儲存條件和專業的維護人員。高校博物館只是教輔單位,存在館舍小、工作人員少、職稱評定難、部門設置不規范等現象。對于博物館行業來說,他們在新征藏品、館藏品定級、庫房改造、專項投入等方面都面臨很大困境;與博物館同行間交流與合作甚少,只是高校博物館間定期通過館長論壇開展交流。
(三)非國有社會集團創辦博物館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各社會組織的聯系更為頻繁,不少社會集團為更好地發揚企業文化,參與社會活動,創辦了集團所屬的博物館。如何完善社會集團博物館準入機制,規范辦館行為,促進社會集團博物館健康發展已經成為目前中國博物館管理的一個突出問題。朝陽區內社會集團辦館現象很突出,而且有一些規模較大的非國有集團辦館。如愛慕集團、閩龍集團旗下的愛慕美術館、閩龍陶瓷藝術館;實行理事會管理制度的今日美術館。這類博物館是企業的文化品牌,更是企業對外宣傳的重要陣地,他們為公眾提供了解企業發展歷史、產品特色的文化場館,更進一步圍繞辦館宗旨升華各項服務,成為公眾獲得文化、教育服務的場所。這些場館展覽內容單一,展示手段老化,開放程度低,有的館只對特定人群開放,達不到全面開放的程度。這類博物館專職人員少且非博物館專業人才,研究能力差,專業性不強,故存在管理不規范的弊病。博物館屬于公益事業,似乎與追求商業利潤的企業發展目的不相稱。企業往往在博物館起步階段提供場地、資金等支撐,但博物館運作起來后還是要自己覓食,這已經成為民辦博物館發展的瓶頸,直接考驗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目前性質單一的企業博物館很難調動大眾參觀的興致,導致很少有人知曉有這樣的博物館存在,參觀人數寥寥無幾。當然朝陽區內有好的非國有博物館辦館模式。如今日美術館,其以新穎的展陳理念,實行理事會制度,嘗試建立融資結構合理、系統完備的美術館體系,走高端路線,占領學術高地,以現代性視野、國際化平臺、規范化運營,探索適合中國民營美術館生存發展之路。
(四)私人博物館
應該說私人創辦是博物館的發祥地,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就是由著名愛國實業家張謇于1905年創辦的。隨著國家對博物館事業的重視,國家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和私人創辦博物館。觀復博物館是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1996年10月30日獲政府批準成立,馬未都先生為創辦人,2004年實行理事會制。同年北京市首批4家私人博物館先后開館。近年來朝陽區民辦博物館發展勢頭迅猛,成為朝陽區文化事業的一大亮點。朝陽區的私人博物館兩級分化現象嚴重。有資金實力雄厚、規模宏大的紫檀博物館;有運作良好的觀復博物館、炎黃藝術館等;當然也有與全國大部分民辦博物館一樣陷入經營困境、出現生存危機的博物館。例如,東韻民族藝術博物館、何揚吳茜現代繪畫館。私人博物館是民間收藏的延伸、提高和發展方向,代表了民間收藏的水平和實力,體現了民間收藏提高和發展的趨勢。民間收藏者投資博物館的原因,一種是出于公益考慮,收藏者自己辦博物館,想把自己多年的收藏與更多人共享;另一種是出于經濟考慮想達到以藏養藏的良性循環。我們應該肯定這些創辦者投身公益事業的熱情與畢生心血,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骨感。在辦館過程中,普遍存在資金缺乏、人員素質低、研究能力差,專業性不強等問題,有的館只是收藏品的堆砌,展覽主題不鮮明,展示手段老化,設備設施簡陋,發展思路不清晰,根本沒有藏品保管部門、研究部門、安保部門,存在管理不規范的諸多問題。目前的現狀是管理機構將民辦博物館作為開辦者的個人行為,有能力則辦,無能力則關,總體上缺乏對民辦博物館的宏觀戰略規劃管理,缺少發展環境的營造,缺少對其運作能力和運營狀況的了解。按照這種自生自滅的管理思想,管理機構很少去干涉民辦博物館的日常管理事務和具體業務,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辦博物館的發展。但是,管理機構因此而放棄管理責任,特別是放棄運用合法合理的手段扶持民辦博物館的發展,是與管理機構的社會責任相違背的??梢哉f,身份界定尷尬、法律和政策保障不足、政府管理缺位客觀上阻礙了民辦博物館的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