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摘 要:影響高校學生身體素質的關鍵因素是體育第二課堂,文章詳細論述了高校體育第二課堂對學生身體素質的相關影響。
關鍵詞:高校體育;第二課堂;身體素質
一、第二課堂概述
高校學生按照自身興趣喜好自愿形成的學生組織,是課堂以外的第二大育人載體,被稱之為高校的第二課堂。第二課堂是開展素質教育的核心渠道與重要方法,主要原因是因為第二課堂可以讓學生知道如何與人相處、團結協作,凸顯學生的素質素養,讓他們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學業有成。如今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改革已經步入“深水區”,學生數量急劇上漲,使學生成長成才的想法愈發強烈。面對此種情況,第二課堂成績突出,體現出一種青春活力的狀態,顯現出這個時代下學生的活力朝氣、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在后期教育中學生要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另外,還要學會相處、合作,是當代學生的生存模式。改變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學會和大家和平相處,學會寬幾待人,不光是學校工作的重點,還是第二課堂的發展方向。
二、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現狀
(一)缺乏參與積極性。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愿意加入到體育活動中,他們除了吃飯休息就是與各類電子產品打交道,體育第二課堂對學生而言不是用來強身健體的,而是用來打游戲的場所。據調查顯示:在學生群體中,強行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只有90%,主動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少之又少。綜上所述,學生主動加入體育第二課堂的積極性非常低。
(二)參與次數少。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次數非常少,根據研究報告得出:每周一到兩次參與體育第二課堂的比率較高,占總概率的46.1%,每周參與頻率指標為22.2%,從比例上來看很多學生都是喜歡體育第二課堂的,若根據參與體育第二課堂活動頻率而言,是按照每周參與體育第二課堂頻率得來的,體育第二課堂周期相隔較長,缺少連貫性。
三、高校第二課堂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
(一)學生心肺系統不健全。每個學校在上第二課堂之間都要對學生肺活量進行一次檢測,學生每周活動的頻率,肺活量的上升和下降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心肺活動與學生心血管系統功能帶來影響。
(二)身體抵抗力差。若是學生身體抵抗力差,就會增加生病的概率,身體素質變得越來越差,出現各類關于身體機能方面的問題。身體抵抗力差的最明顯的因素是:坐一段時間后猛然起身腿腳會感覺麻木,眼睛長時間緊盯一個方向會感到疲憊,蹲下再起身會覺得一陣眩暈,很短的五十米跑步跑完會上氣不接下氣,上下樓梯時間較長,會出現腿腳筋抽搐等情況。
(三)常常出現失眠、頭痛癥狀。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身體各項機能也在發育,由于不經常運動,學生身體狀況較差,常常覺得睡不醒,失眠、頭痛、情緒不佳,早上起不來,晚上睡不著,同時還伴有頭疼癥狀,不利于學生身體健康。
(四)健康水平下降。如果學生身體沒有在一個相對好的狀態下,其意志訓練低下,精神狀態懶散,很難接受更多的考驗和壓力。身體素質差,都會對學生學習和生活造成影響,特別是涉及綜合性因素,例如考試將近,學生由于受到考試壓力,情緒方面會越發緊張,極易引發精神問題,記憶力下降。對此,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機能是非常重要的,控制壞情緒。
四、高校第二課堂影響學生身體素質的相關建議
(一)加強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強身健體是按一定的順序、步驟逐漸進步,為了能夠從根本上增強學生自身素質,讓學生主動加入體育第二課堂中去,學校可定期組織課外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利用媒體、海報等一系列宣傳方式來加強學生體育鍛煉意識,讓學生擁有一個好的身體素質。健康是思想工作的重點,不斷提高學生們自身的心理和身體健康。
(二)創新改革體育課程。打破傳統的思想理念,對學生體育鍛煉高度關注,科學擬定規范標準,一切關于體育鍛煉的時間各科老師嚴禁占用。另外,體育老師嚴格控制體育上課時間,全方位增強學生綜合素質,不能出現一做完準備活動就解散的情況,需把學生團結在一起做身體素質培訓。每個星期有兩到三次的體育鍛煉,盡可能的抓住一切有利時間來訓練身體素質,其過程非常漫長,樹立長遠目標,終身鍛煉身體。
(三)激發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積極性。結合學生已有資源,老師要根據學生自身狀況、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充分利用體育設施和用具,增設體育項目,制定獎懲措施,積極采納學生的特征及喜好,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身體機能,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身體素質蘇聯。學校需拓寬體育建設資源,讓更多的學生加入體育建設中去。引進新型體育設備,充分利用體育場地,不斷完善體育活動的必要物質條件和自由活動空間。
五、結束語
國家實力的增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城市化進程。現如今,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很多學生忽略了體育活動,他們更喜歡一些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游戲機等,缺乏參與積極性。對此,應加強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創新改革體育課程、激發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積極性,這些對學生身體素質有著極深影響。
參考文獻
[1]李穎,羅滌,李朗.高校第二課堂學生活動項目化運行模式的實踐探索[J].山西青年,2017(8):88-90.
[2]伍賢洪,曹婷婷.高校第二課堂自媒體創新應用的思考[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3(05):69-72.
[3]楊筱竹.高職體育多元目標視角下的第二課堂現狀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781(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