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娜
摘 要:青少年學生正處在生理、心理巨變的青春時期 ,他們的感知、情緒等都會出現相應的變化,他們有時在同伴或周圍環境影響下而嘗試吸煙。青少年吸煙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本文通過對中學生心理特征和吸煙心理的分析,總結出了無煙教育方法,并在學生中開展了無煙教育實踐。
關鍵詞:吸煙心理;吸煙危害;無煙教育
青少年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他們的身心素質將關系著祖國的未來,吸煙行為不應該成為影響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因素。新版《中小學生守則》第七條明確:“自強自律健身心。堅持鍛煉身體,樂觀開朗向上,不吸煙不喝酒,文明綠色上網。”
據有關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學生吸煙率正以驚人的速度在持續上升!尋找青少年學生吸煙的動機,在校園開展有效的無煙教育,這就成為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一、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特點
(一)青春期的學生在心理上逐漸有了獨立意識。他們對父母過多的照顧和干預,心理上常常產生厭煩的情緒,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又不得不從父母那兒尋找方法或尋求長輩的幫助。
(二)青少年學生在心理上,他們特別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理解。但由于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的局限性,他們在思想和行為上往往盲目自大,易做傻事、錯事。
(三)由于性的發育和成熟,青少年學生出現了與異性交往的渴求。喜歡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但由于學校、家長和社會輿論的約束和限制,使得青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認識上存在著既非常渴求又壓抑的狀況。
二、煙由心生的青少年
青少年學生知行不一的心理特點,正是他們發生吸煙行為的一大誘因。
(一)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尤其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而在中國有個傳統——“遞煙是見面禮”。這種錯誤的交往方式使得一些學生漸漸地學會了“交往——遞煙——吸煙”。
(二)日漸成熟的青少年對 “吸煙有害健康”這類空洞的控煙口號沒有“感覺”;其次,青少年對煙草充滿好奇心,這個好奇心驅使他們開始嘗試吸煙。
(三)處于青春期的中小學生的情緒大多不穩定,心理上開放性與封閉性的矛盾也使得他們不一定事事去尋求長輩幫助,如果沒有合適的排遣方式,吸煙便成了他們解悶、發泄的最好途徑。
三、無煙教育在行動
從行為學和心理學的觀點來看,知識對于行為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所以學校開展無煙教育首先應該搶先向學生傳播煙害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從心理上來誘導學生,提高學生對煙害的認識。
(一)開展知識講座,介紹吸煙危害。
邀請有經驗的專家或醫護人員進行專業的講解,使學生們真正了解吸煙對于身體的危害,讓他們真實的感受到香煙的嚴重危害。
(二)模擬危害實驗,實踐煙害教育。
適時開展一些演示香煙煙霧中有害物質的性質實驗和香煙煙霧毒死老鼠的實驗。通過“死亡”起到強烈的震憾作用,提高學生對煙害的認識。
(三)表演情景短劇,學會拒絕接受。
伙伴經常是學生吸煙行為的引發者和促進者。所以無煙教育要想取得成效,青少年學生必須學會拒絕,而拒絕、抵制的方法和技巧唯有通過反復演練和多次實踐才能夠成功地掌握,開展情景短劇就成為了這一宣傳的良好方法。
四、齊心協力,營造無煙氛圍
在學校開展的無煙教育能否取得成功,與學校、家庭、社會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身體力行做榜樣
家長不在子女面前抽煙,教師不在學生面前抽煙,這只是無煙教育的最低要求。更為廣泛的要求則有:嚴格執行國家禁煙條例,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二)減少香煙獲取道
學生最容易獲得香煙的途徑是從家里拿和從小店買。所以減少學生獲取香煙的途徑就至關重要了。例如:家長減少學生的零花錢;煙草不放在家里;用法律手段禁止煙草商銷售向青少年銷售香煙等策略。周圍環境控制住了,那些意志不夠堅定的學生受影響就會越少,實現無煙教育的終極目標也就越近了。
(三)宣傳教育隨身做
我們的宣傳形式要多種多樣,要貼近大眾心理。對于學校和社區,我們可以搞一些圖片展覽,如吸煙者和不吸煙者的肺部圖片對比、吸煙對身體各部位的危害圖解等等。
為了學生的興趣,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了祖國的未來,為了地球的環境,無煙教育應該作為一門功課在中小學校普及、推廣,希讓我們的青少年學生能夠盡可能的遠離這一危害身心健康的不良嗜好,從而健康、快樂地長大成人。
參考文獻:
[1]《青少年學生控煙的有效途徑——健康促進學校》[J].馬洪亮.中國健康教育2002年04期
[2]《遏止未成年人吸煙要在“禁賣阻買”上下工夫》[J].曹燦輝.教育家 2016年07期
[3]《青少年吸煙的階段性及其在控煙中的意義》[J].劉翔.葉冬青.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6(01)
[4]《學校控煙健康教育方法初探》[J].謝珍琦.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