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友之
摘 要:電教手段的應用有利于體現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有利于動態地顯示給定的幾何關系;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安排課堂教學結構,還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電教手段進行教學,可創設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喜歡數學,愛學數學。
關鍵詞:電教手段;中學數學;應用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作用與教學過程之間聯系越來越密切。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創設逼真的教學效果、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應用多媒體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輔助教學,借助圖、文、聲、像,能把教學時說不清講不明的數學圖形特別是立體的圖形,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展示給學生,幫助他們理解和想象,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一、電教手段的應用有利于體現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
電教手段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能充分揭示教學內容中內在辯證關系,逐步使學生養成運用上述思想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從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的實質。基于此,應主動有效地設計出“數、形動態”演示特點,賦予它特有的魅力。即能夠迅速改變變數,同步達到屏幕圖形的變化,或屏幕圖形的漸變;窗口同步顯示變數的變化,并且演示過程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控制,演示速度可任意調整,把“數”和“形”的潛在關系動態地顯示出來。這樣教師根據呈現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加以講解或組織討論,引導學生根據內容提出的各種變數來觀察、驗證、對比、尋找一般規律和特殊屬性。
二、應用電教手段將現代科技應用于輔助教學
例如:一次函數的圖像及其性質的教學,對此內容學習主要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到一次函數圖像的位置由k、b決定,設計思路:在屏幕上顯示有直線y=kx+b上的兩動點E、F。(1)拖動點E來改變k的取值(點E移至y軸的左邊,k取負;點E移至y軸的右邊,k取正),則直線繞定點(0、b)旋轉,此時直觀地反映出K的意義及其對直線的影響。當k>0時,直線一定經過一、三象限;當k<0時,直線一定經過二、四象限;當k=0時,直線與x軸平行,k越大直線越陡。(2)拖動點F來改變b的取值(點F移至y軸的左邊,b取負。點F移至y軸的右邊,b取正),則直線上下平行移動,此時直觀地反映出b的意義:b表示直線與y交點的縱坐標,當b>0時,直線與y軸正半軸相交;當b<0直線與y軸負半軸相交;當b=0時直線經過原點。綜合(1)(2)即可得出一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這樣的數形結合,直觀、明顯、連續、完整、精確、充分地揭示了“形”(直線)與“數”(k、b)的一一對應關系。
三、電教手段的應用有利于動態顯示圖形之間的關系
例題的教學設計著力于萌發解題靈感,啟迪良好的思維策略。且有助于讓學生領略數學的美感,激發學習興趣。比如在圖形變換的教學中,利用電教手段就能夠動態地顯示圖形之間關系。例如:在四邊形總復習這堂教學中對此內容的復習主要引導學生深刻認識特殊圖形的性質,以及特殊的四邊形之間的關系。設計思路:在屏幕上顯示有一普通四邊形,四邊均可以拖動。(1)用鼠標拖動四邊使其對邊平行,即為平行四邊形。(1.1)鼠標拖動使其一角為直角即為矩形,(1.2)鼠標拖動使其相鄰邊相等即為菱形,組合(1.1)與(1.2)即為正方形。(2)鼠標拖動使其一組對邊平行但不相等即為梯形,繼續拖動使其兩腰相等即為等腰梯形。由此課件課堂教學能夠讓學生動態地認識到圖形的關系。
四、運用電教手段可以讓學生形成空間觀念
初中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初中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具體形象的感性知識越豐富,就越容易形成空間觀念。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利用電教媒體,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概括的過渡。能讓學生建立清晰的表象結構,解決抽象性數學的知識與學生形象思維的矛盾,建立空間觀念。如《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一課中,我先使用計算機演示長方體和圓柱的側面展開圖,這樣既復習了舊知又引出了新知,同時發展了學生空間觀念。通過以上的觀察、練習,再用計算機演示本課時的學習難點“正方形的平面展開圖”。這樣才能形成準確而鮮明的表象,從中抽象概括出具有規律性的東西或是概念、定義、公式等。
五、運用電教手段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機和動力,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和組織教材,用數學本身的美去感染學生以提高興趣,用巧妙的課堂課件制作通過教學安排去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應鼓勵和動員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主動地獲取知識。這就要求教師注意研究學生的學習規律,改變重在“教”而忽略“學”的現狀,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從不知到知,從知之較少到知之較多,并在學會數學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的方法。
總之,電教手段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教師要努力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利用電教媒體給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條件,讓學生真正地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落實到數學課堂教學的各個具體環節中,從而達到實現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