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英
摘 要:對于學生自身數學知識的學習來說,小學階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本身應更多關注學生自身的數學應用能力是否得到切實的提高和發展,并且是否真正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實際運用價值進行理解與體驗。通過實踐,讓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質的發展和提升,從而實現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良性"生長",這也是當前新課改革理念下的重要需求。本文從小學高年級的角度出發,分析探討促進此階段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提升的實踐問題。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能力;培養思路
數學與實際生活密不可分,知識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實踐,同時反過來,也可應用于生活。小學階段中的高學段,已經經歷了數學知識的中低學習階段,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水平等都在此前的中低階段學習中得到提升與發展,學生也逐漸具備了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圍繞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習特點,教師應對教學活動進行合理的調整與優化,圍繞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改進整體教學活動,以高效促進學生自身數學素養及思維能力的全面“生長”。
一、創建教學情境,形成數學應用意識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制能力較弱,活躍好動,學習更加傾向于在愉悅的教學情境中進行。如果能在教學環節中巧妙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較好地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對新事物進行自覺地觀察、認識,對新知識進行主動的了解、吸收,順其自然,漸入佳境。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情境構建的角度入手,為學生營造一個優良的情境空間,讓學生慢慢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中,并且通過他們自己的學習了解,清楚自己的學習,離實際生活,那么近,能用數學去解決很多的實際生活問題。在這樣一個情境化生活化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可以更加投入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顯而易見。
如在小學五年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帶領學生走近校園,在校園花園等地中尋找兩個貼近教學情境的事物,如花壇,這時,教師便可提出問題:“同學們,這兩個花壇哪個更大?”“如果想要比較兩個花壇的大小,那么我們可以用怎樣的方法來獲得呢?”教師在循序漸進中啟發學生,這時,教師可以引入“面積”這個概念。接下來,教師帶領學生回到課堂后,繼續旁敲側擊,展開下一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習的教學。
教師在進行課堂知識點講授之前,設置了一個簡單而巧妙的生活情境,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繼續對后續的圖形特征、面積、多邊形等概念進行了解,同時也進一步揭示了單元主題。學生在對兩個花壇的比較中,可以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知識點,從細節著眼,以小見大,完成系統知識的學習。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自身不僅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識點,還可為后面 的梯形面積、鞏固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探究打下良好基礎,可謂“一舉多得”。如果教學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脫離了具體的活的生活環境,那么整個教學實踐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也難以促進學生自身數學應用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二、開展合作探究,鞏固數學應用能力
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合作探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合作探究,學生分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可和其他同學進行充分的溝通與交流,并在共同的探索中完成知識的學習。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不同,通過合作探究,學生可更好地說出疑惑,組內共同探討解決。合作探究,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傾聽他人、傾聽自己的平臺和機會,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專注于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具有良好的實際應用價值。
在五年級《折線統計圖》一課中,教師可以預設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主題,讓學生通過合作來完成簡單的統計活動。教材將畫單式折線統計圖的內容編排在了“做一做”欄目中,教師講課時可以提前對學生進行分組,讓每個小組分配幾個水平平均的學生,然后讓學生分組合作,自主探究,在描點、連線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能清晰地反應數據的增減變化情況。接下來,每個學習小組測量同學們的身高。在小組測量中,有的學生會準備尺子,有的學生會督促被測量學生站好,有的學生會記錄身高數據,學生通過合作,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在收集、整理好身高數據后,繪制折線統計圖,再對照身高數據進行比較分析,這樣的過程,也為學習復式折線統計圖做好了鋪墊。在這樣一個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通過通力合作,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充分地運用已學知識,進一步完成了知識的遷移。
總的來說,從小學高年級階段的數學教學活動來看,教師應更加重視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生長”實踐,創建教學情境,開展合作探究,為有源頭活水來,學以致用,避免進入盲目的“死學習”狀態中。合理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提升學習興趣,這對于學生自身的成長與發展來說,也是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筆。
參考文獻
[1]曹彥喜.探討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教學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9(04):79-80.
[2]梁華興.五年級小學數學應用能力培養實踐談[J].課程教育研究,2017(45):173.
[3]楊梅淑.淺談如何提升四年級數學教學的趣味性[J].赤子(上中旬).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