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嬌文
摘 要:在歷史課程的教學中,重視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新核心素養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立德樹人培養創新人才的客觀要求。本文主要從歷史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中面臨常見問題入手,分析有效的應對策略,以提高歷史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中學歷史邏輯思維能力;常見問題;應對策略
高考重視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考查,對于學生的發展和學校教育教學的進步都是有益的,可以使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關注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而不是一味地進行灌輸性教學,強調死記硬背,因此,在高考試題中體現歷史思維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培養學生歷史邏輯思維能力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忽視史料教學,學生知識碎片化
歷史教科書上的結論對于學生來說是抽象的,與生活實際嚴重脫離,學生對此沒有興趣。于是對史實的概念、時序記憶混亂,知識零碎,主干線索、時代與階段性特征把握模糊不清,抓不住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在審題中不仔細閱讀材料,忽視材料中的各種限定詞,而學生的歷史邏輯思維能力就很難得到提髙。新課改全國卷歷史高考中大量引用了許多新材料,既有圖片材料,也有文字材料,甚至還有文言文,而只有當考生準確理解這些材料的時候才能得出問題的答案。但是,如果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很少接觸課本以外的歷史材料,缺乏解讀史料的鍛煉,就很難解答出這些題目。
二、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和知識遷移聯系能力較弱
高考試題所呈現的材料閱讀有一定難度,中國古代史涉及文言文和國外原始材料譯文,學生對所敘述的歷史知識生疏,將已有知識與試題信息建立聯系的思路不順,而且對閱讀技巧缺乏有效的訓練。學生對材料的理解不準確甚至出現較大的偏差,歸納概括材料信息能力弱,照抄整句材料的傾向明顯,提取關聯詞的能力差。
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缺乏
新課程標準強調考生運用已有知識和材料提供的信息對歷史問題進行獨立思考,通過分析、判斷、歸納、比較、推理、概括等歷史思維和論證,從而做出正確的解答??忌鷮嶋H則是邏輯思維能力弱,抓不住重點,思維混亂,論證評價史實能力缺乏,史論難結合,語言不通順,尤其開放性試題和綜合性試題。
對于以上問題,應該如何解決,筆者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重視史料教學,增強對歷史概念的多角度理解
以2018年全國卷34題,以學術界關于英國率先進行工業革命的幾種不同的觀點為切入點,要求考生客觀全面地看待歷史認識,進而正確地看待歷史認識,進而正確理解歷史解釋和歷史敘述間的關系。再如2017年全國一卷第26題,以對“唐軍與薛舉作戰”的四則不同史料切入,考察學生對史料的區分和辨析和得出正確歷史結論的能力。歷史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鍛煉學生的歷史邏輯思維能力,只有形成了正確、完整的歷史邏輯思維,學生才能史為鑒,從而指導自己的行為。
在歷史教學中重視史料的運用,既是歷史學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史料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從大量的歷史材料中找尋有用的信息,發現歷史事實,并以此來證明歷史觀點,學生也能從中學會歷史學習的方法,從而提高歷史邏輯思維能力。如2018年全國一卷第25題對北宋中期四川井研民間鹽業作坊井主眾多和雇傭工匠有權選擇雇主情況描述,意在讓考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通過辨別、分析排除錯誤選項,也對歷史必修二有關明中葉出現雇傭被雇傭的資本主義萌芽的歷史結論是一種挑戰。因此,熟練掌握各種史實,才能對于史實保持不偏頗的態度對每一段歷史的認識都能從多個史觀去分析。因此中學歷史教學必須重視史料,并充分利用教材史料,高考復習中注重經典學術權威史料,以此來提高考生多角度、深思辨的分析能力。
(二)、重視基礎知識,強調歷史知識的運用,學會歷史的眼光思考現實問題
教者在教學中注重基礎知識,在高考復習中拓展知識,在課本知識基礎上適度加大課堂容量,增強對學生試題的訓練。學生學習歷史課程在獲得一些基本的歷史知識的同時還要學會并養成歷史學科特有的學科能力,尤其是歷史思維能力,并通過這種能力,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指導生活實踐。因此,夯實基礎是前提,拓展知識,加大訓練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是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另外,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關注社會現實,注重實際運用,將大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鼓勵獨立思考,培養創新能力
首先,教師在教材之外,關注史學界對相關史實最新研究情況,用一個學生們可以理解的方式進行概述、挑選和分析。學生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礎上,通過教師引導對不同的歷史觀點進行分析和比較,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教師鼓勵學生發揚探究精神,重視探究性試題的訓練,在掌握知識和提取史料有效信息能力的基礎上,解讀問題要求,概括論題,系統論述,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經過學生獨立的思考,才能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識,才能提高該類型試題的答題能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有利于增強學生思維品質的深刻性、合理性、靈活性、創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使對歷史事件和人物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觀點。
綜上所述,在歷史課程的教學中,重視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新課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新課改目標的客觀要求。而只有在高考中對歷史思維能力加以重視并有所體現,才能真正促進歷史教學的改革,使其融入到學校歷史課程的日常教學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