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琴
摘要:音節語素化主要是指一些本來不表義的音節變成了表義的語素,這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連綿詞的音節語素化,一個是外來詞的音節語素化。音節語素化現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漢語自身的語言特點。如今,現代漢語音節語素化現象日益明顯,深入研究這一現象的成因與形成條件,將對現代漢語的豐富與發展起巨大作用。
關鍵詞:現代漢語;音節語素化;分類;成因
關于音節語素化現象,在張斌主編的《簡明現代漢語》教材上有明確的定義:所謂音節語素化,主要是指一些本來不表義的音節變成了表義的語素。(1)如“蝴蝶”(2)這個連綿詞,“蝴”(3)與“蝶”都只表示讀音,兩個音節單獨都不具備意義,而現在,“蝶”這個音節能與一些語素組合成詞,并具有了獨立的意義。如“蝶泳”、“蝶骨”。這種現象就被稱為音節語素化。這一現象在漢語發展過程中自古就存在了,漢語發展到現在,這一現象更加明顯和日益普遍,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和研究。本文就現代漢語音節語素化現象進行分析,試探究現代漢語音節語素化的成因,豐富現代漢語研究,使人們更好地認識與使用現代漢語。
關于現代漢語音節語素化現象的研究成果頗豐,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萬紅(《當代漢語的社會語言學關照》)等都曾在文章中提及。對這一現象做出明確定義的有張斌主編的《新編現代漢語》。
關于音節語素化的討論已產生不少理論成果,集中展現在對這一現象的描述上,而對音節語素化的形成機制缺少全面系統的闡釋。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探討現代漢語音節語素化的形成機制,對這一現象的分類采用傳統的二分法,分為連綿詞與音譯詞的音節語素化,而對于外來詞的劃分采用董曉敏等學者主張的兩分法,將外來詞語素化音節的來源分為兩類:音譯外來詞,音譯加表義成分外來詞。
一、音節語素化的界定及類別
根據張斌主編的《新編現代漢語》的觀點,漢語音節語素化是指一些本來不表義的音節變成了表義的語素。這種現象大都出現在單純詞中,單純詞都是由一個語素構成,分為單音節單純詞,如天、人、花等;多音節單純詞多是音譯詞,多個音節共同表示一個語素,如奧林匹克、巧克力、加利佛利亞等;雙音節單純詞是由兩個音節構成的詞,兩個音節共同表示一個語素,單個音節只表示音而沒有意義。雙音節單純詞又具體細分為四類:連綿詞、音譯詞、疊音詞、擬聲詞。音節語素化現象就是非單音節單純詞中的某一個音節,不僅單純記音,還被賦予了意義。根據這一現象在詞匯系統中的不同來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一)連綿詞語素的音節語素化現象
連綿詞是單純詞的一種,由兩個音節表示一個語素,從傳統意義看,連綿詞的兩個音節是不可拆分的,兩個音節結合才能表達意義,如鴛鴦、螳螂、徘徊、蝴蝶等。但是隨著語言的發展,連綿詞中原本沒有意義的兩個音節,其中一個音節可以代表整個連綿詞,成為一個語素,獨立運用。例如:蟾蜍(蟾酥),蝴蝶(蝶泳)。
如今,在《現代漢語詞典》中,也能夠檢索到有些連綿詞的某個音節語素化后的語素義,比如:
猙獰(獰笑):獰,兇惡。(4)
還有些音節已成為一個獨立的語素被注釋:螞蟻:蟻,昆蟲的一種。(5)
(二)外來詞語素的音節語素的現象
對音譯詞的分類,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分法,本文將音譯詞分為兩類:音譯外來詞,音譯加表義成分外來詞。
1.純粹音譯外來詞的音節語素化
純粹音譯詞即單純地將外語詞匯的發音用漢語記錄,每個漢字記錄的只是音而不表義,如麥克風、咖啡、等。隨著漢語發展,這種純粹音譯詞中的某個詞也能代表整個音譯詞,繼而表示完整的意義,如麥克風——耳麥、呼麥;奧林匹克——殘奧會、冬奧會中的“奧”。這里的“麥”和“奧”都能代表整個音譯詞的意思,成為了一個不成詞語素,具有組詞能力。這樣的例子還有:
模特(名模、超模)咖啡(奶咖)撒切爾夫人(撒夫人)
2.音譯加表義成分外來詞的音節語素化
音譯加表義成分外來詞指的是,外來詞音譯后,我們還要給它加上一些能夠方便漢語理解的語素,例如“啤酒”中的“啤”;“卡通片”中的“卡通”;“芭蕾舞”中的“芭蕾”;“香檳酒”中的“香檳”。
但是,我們在日常交際時,通常是沒有把那個表義成分表達出來的,僅只用音譯部分,如“跳芭蕾”“喝香檳”等等。這種音譯加表義成分的外來詞中的音譯成分就充當了整個詞的意義,那個表義成分也就可有可無了。
二、音節語素化的衍生機制
音節語素化現象出現的原因,既有語言本身的原因,也有社會文化原因,還有人們認知心理方面的影響因素。
(一)現代漢語自身的特點
1.現代漢語以單音節語素為主、雙音節詞占優勢
遵循著現代漢語以單音節語素為主、雙音節詞占優勢的特點,如果我們直接用音譯外來詞或者連綿詞構詞,那么會不符合現代漢語的發展趨勢,不易被大眾接受。
比如,“白螞蟻”是由連綿詞“螞蟻”加上形容詞“白”構成的定中式復合詞,這種三個音節的詞表義十分清楚,但似乎不太符合我們的表達習慣,所以往往我們會在語言的發展演變中逐漸刪去一些音節,選取其中能代表整個詞意義,具有代表性的音節來表示整個詞語的意義,從而形成雙音節詞。如“白螞蟻”中,只用“螞蟻”中的“蟻和“白”字組合,構成“白蟻”。
2.語言的經濟機制
語言具有一種所謂的“經濟機制”,其實就是語言運用過程中的一種簡省手法。在構詞、成句、修辭等方面都可以看到經濟機制的作用。(6)例如,縮略語的廣泛使用,復合詞代替詞組,句子成分的省略,借代的廣泛使用等等。現代漢語音節語素化也是這種語言機制運用的結果。如現在廣泛運用的語素“粉”,如“姚粉(姚明的粉絲)”“涼粉(張靚穎的粉絲)”中的“粉”字,是音譯外來詞“fans”的音節語素化表現。而由“粉絲”演化出“姚粉”“涼粉”,再到形成“X粉”這樣的固定組詞模式,根據具體需要來組合,這就是語言類推機制在音節語素化中的運用。“姚明的粉絲”簡省為“姚粉”,“張靚穎的粉絲”簡省為“涼粉”,這就體現了語言的經濟機制,用盡可能簡潔的語詞搭配表達意義,并且,這種語言表達還更加個性化,也更符合追星一族的求異心理。
3.其他特點
漢語詞匯分為一般詞匯和基本詞匯,其中基本詞匯的全民常用性的特點對外來詞音節語素化現象產生了重要影響。有些外來詞由于被大眾普遍熟識接受,甚至會獲得漢語常用詞的特點。這樣,外來詞在被接受的過程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音節,在社會成員約定俗成下代表了整個詞的意義,甚至從中衍生出新詞,成為了構詞語素。
漢語構詞法中,復合構詞法占大多數的特點也影響了外來詞音節語素化的構詞結構。外來詞音節語素化時,組合構詞采用的構詞方法很多也采取了漢語的這種復合構詞法。例如乘坐出租車叫做“打的”(動賓);大型的公共車叫“大巴”,小型的叫“小巴”(偏正);使用因特網進行網絡活動叫做“上網”(動賓),而參與這項活動的人叫做“網民”(偏正)等等。這些都是漢語復合構詞法對于外來詞音節語素化造成的影響。
(二)社會文化
外來文化在一個國家越是被廣泛接受,為人所熟知,其社會文化基礎就越深厚。如今,在我們日常交際中,參與交際的許多詞匯都有外來詞的身影,比如“喝扎啤”“進網吧”“穿耐克”等等,這些都是被我們所廣泛接受的外來詞,其中某個音節被選來代替整個詞,可我們在使用它時,甚至都不會意識到這是個外來詞的某個音節,因為這些外來詞所包含的外來文化底蘊早已被我們所接受,并且,這種現象也是兩種語言深度接觸的一種表現,也同時折射出使用這兩種語言的民族之間的一種深度交往,是民族文化之間的一種碰撞。(7)
(三)認知心理
我們還發現,外來詞音節語素化時,多是選取第一個音節來代替整詞,如“貝克漢姆”選取“貝”音,我們稱他“小貝”;“奧林匹克運動會”我們稱為“奧運會”,選取“奧”音。這和人們聽取音時,對首音印象最深刻的心理因素有關,對于一個陌生的語言,我們對其發音十分不熟悉,首次聽到這個語言中的某個發音時,總是會對其剛開始的發音最敏感,這也是影響音節語素化衍生的原因之一。還有,人們在使用語言時,追新求異,想彰顯個性的心理也是音節語素化發生的助推器,從前面所舉的“粉絲”一詞音節語素化現象中能很好地論證。
三、現代漢語音節語素化的意義
音節語素化現象,特別是外來音譯詞單音節語素的出現,是漢語語言發展的客觀規律。語素化后的音節,一般都可以參與構造新詞,這在外來詞語素化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外來詞語素化后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十分高,組合構詞能力也十分強,這不僅滿足了語言隨社會發展而發展的要求,豐富了漢語詞匯系統,同時,也滿足了人們追新求異的心理。我們也應該看到的是,音節語素化實際上是一種外來詞融入漢語系統的一種重要方式,是漢語對外包容接受的一種表現。
總之,漢語現代漢語音節語素化不僅體現了漢語兼容并包的姿態,能不斷接受新事物,另一方面,這種現象也不斷地豐富著漢語系統,為漢語輸入新鮮的血液,拓寬人們的眼界,更新人們的看法,成為人們思維和交際的有力工具。
注釋:
張斌:《簡明現代漢語》,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頁。
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蝶”在“蝴蝶”這個詞中不是語素,而在“彩蝶”中才是語素;另一種觀點認為“蝶”在“蝴蝶”中也是語素,“蝴蝶”是由黏著語素“蝶”和音節“蝴”構成的自由語素。
據考證,“蝴”在古代漢語中曾經是有音有義的語素,這里暫不考慮古代漢語的情況。
《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5版,第1001頁。
《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5版,第1611頁。
楊文全:《現代漢語》,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3頁。
參看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第4版,第208頁。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編.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5版.
[2]楚艷芳.試論漢語外來詞音節語素化現象[J].沈陽大學學報,2014年4月第2期.
[3]楊文全.現代漢語[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4]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第4版。
[5]張斌.簡明現代漢語[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