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佳
摘要:進入到新時代以來,高校英語專業的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程度的變化,應用“2+I”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全面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提高學習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紹了應用“2+I”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專業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并從教學實際角度出發,分析推動“2+I”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高校英語;教育專業;“2+I”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高等教育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多種人才培養方式,建立長效學習成果認證機制,通過學分制度改革調整目前的教育教學方法。在這樣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英語專業要從新看待目前的英語教學方式,從人才培養的系統模式入手,探索教學創新的對策。
一、“2+I”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進入到新時代,互聯網在各行各業當中的影響日益加深。隨著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人工智能的學習模型對于人才培養方式的影響,終身學習已經成為了目前高等教育階段的重要發展目標之一,也是人才培養的必然發展趨勢。對目前的英語專業“2+I”教學模式進行系統調整,不僅可以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提供無限的可能,也可以適應目前的教學發展與方向,適應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形式,進行全方面的教學方式調整與系統改革。
從目前的教學形式發展情況來看,開展這種以互聯網為主的一整套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對于高等院校的英語專業教學來說,可以增強教學的流動性,通過數字化的教學,拓展英語專業在各行各業當中的具體應用,融合與創新、信息技術在教學當中的系統方式,為更多的教學增長相關數據提供教育資源。
二、互聯網+背景下英語專業“2+I”教學模式創新的要點
隨著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移動軟件應用在專業英語教學當中,對于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信息時代下,各種適應信息網絡的教學理念層出不窮,以互聯網為基礎,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正在發生不斷的改變。在新時代,學生始終是高等教育英語教學的中心,只有更好地利用大數據、豐富的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便利,才能夠幫助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的主動意識與創新意識。
尤其是進入到新時代以來,學校不斷地拋棄唯分數論、唯學歷論為專業論等等,將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以及扎實系統的專業英語基礎智能。作為人才培養的關鍵節點,不斷構建教學核心體系,因而高校在進行“2+I”教學模式調整與改革的過程當中,要接受構建主義理論,系統指導理論等等,對終身學習系統進行重新構建,通過模擬教學方法與情景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更加系統的學習環境。
三、“2+I”教學模式改革的有效對策
進入到新時代,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空間與學習狀態、學習階段,靈活的調整學習的內容、方式方法。統籌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職業培訓、證書考試等不同教育內容與不同課程之間的相互關系,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目前學習的根本任務,并通過靈活的轉換方式衡量教學內容,進行全方面的教學學習管理制度。例如,上海市推出的學分銀行制度,天津市推出的學分貨幣制度等等,這種方式適應了目前互聯網形勢下學校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學生可以自由的兌換一些教育服務,通過積累教學成績的形式,促進高校之間以及高校其他指教育機構之間的溝通與聯系。這種教學改革統稱為“2+I”教學模式改革。
(一)構建“2+I”教學模式改革的相應制度基礎
構建新時代的英語培養模式,主要包含兩個要點:
一是采用試用目前教學基礎的教學課程體系,根據學分為基礎,設置現代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始終根據互聯網+教學時代的教學目標,進行相應的課程體系改革,對于英語語言知識、英語技能知識、英語拓展知識進行相應的課程模塊設計。
二是教師要根據相應的課程改革體系,進行基本知識教學和相關拓展知識教學。例如,上海市某高校將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拓展知識、實踐知識,課程比例調整為5:2:2:1。并根據這種新的課程調整方向,建立培養改革機制,從高校層面、學院層面、教師層面和學生層面四個維度進行相應的教學體系改革。
(二)調整學分評價的標準
在互聯網+背景下進行人才模式調整,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確定人才培養的標準,也就是培養什么樣的人,以及如何培養這樣的人。
首先,高校在進行叫什么是調整的過程當中,要對教學培養目標進行相關的探討,通過開展專題實踐,調查過去培養過程當中的相應體系,對培養內容、培養過程、培養途徑、考核評價標準以及保障措施,進行相關的系統性考察,結合專家學者的相應教學觀點,對于培養途徑進行一體化探討。
其次,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要將創新創業精神融入到英語專業教學調整的過程當中,通過開展聯動“2+I”教學模式,掌握高校專業教學必須進行的相關課程體系調整,幫助畢業生對自己目前的能力進行相關的判斷,掌握英語元學習能力與英語專業教學能力。
最后,教學評價體系也要進行相應的改革,根據這種培養途徑進行相關互聯網+教學知識的準備。例如,黑龍江省某高校在進行教學調整的過程當中,將互聯網翻轉課堂教學能力,納入到了對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培養的過程當中,增設了微課教學知識、藍墨云班課教學知識等等。
(三)拓展英語語言知識技能
從目前各個高校英語教育專業的課程模式可以看出,進行相關改革,要始終以英語語言知識和英語語言技能作為教學改革的基礎。
一方面,互聯網+時代,高校要尊崇基礎知識教學的相應基礎,打牢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園本課程體系,也就是英語教育專業制“2+I”課程模塊體系。英語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在獲得學士學位之前,必須修滿180個基礎學分。
另一方面,在拓展階段,英語語言知識與技能占有的比重,大概為整體學分的50%,這類課程要突破原有的選修課體系,改為以必修課的形式,加入到學生的“2+I”教學模式當中。教師教育基本知識和技能拓展能力課程占總學分的20%。
除此之外,學校還要對拓展英語技能知識的相關公共課程、畢業論文、實踐課程、操作課程等等進行相應的調整,不斷的提高這類課程所占的比重,通常來說占比要超過10%,整體衡量學生的聽說讀寫翻譯等基本能力,為學生打下牢固的英語語言基礎和英語教學基礎。
例如,北京某高校在進行“2+I”教學模式調整的過程當中,在基礎知識部分:英語聽力課程學分為6,課程學時為108,兌換學分為6,英語口語課程學分為4,課程學時為72,兌換學分為4,英語閱讀課程學分為4,課程學時為72,兌換學分為4。英語寫作課程學分為4,課程學時為72,兌換學分為4,英語音標課程評分為2,課程學時為36,兌換學分為2,英語詞匯學課程學分為2,課程學時為108,兌換學分為4。
在英語語言技能拓展方面:英語國家概況學分為4,學時為72,跨文化交際學分為2,學時為36,英語語言學學分為,4,學時為72,英漢翻譯學分為4,學時數為108,同聲傳譯學分為6,學時為108。
四、結論
綜上所述,進入到互聯網+時代,學校要對英語教育專業進行相關課程體系的調整,就要基于基礎知識和拓展能力,完善相關的“2+I”教學模式。從本文的分析可知,研究“2+I”教學模式改革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推進,有利于我們從發展的角度看待目前教學方式的改革,因而,我們要加強對于課程體系的研究,提升改革的精細化程度。
參考文獻:
[1]郭堯馳.高校英語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多模態教學模式創新實踐[J].高教學刊,2019(13):22-24.
[2]邢娜.新時期下高校英語教育面臨的困境與解決措施[J].智庫時代,2019(25):73+78.
[3]蒲潔.多元化視域下高校英語教學途徑探索——評《高校英語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2019(0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