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朝陽

八旬“名模”
在廣西桂林陽朔縣興坪古鎮,人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位老人:他身穿舊粗布對襟褂,披著蓑衣,頭戴斗笠,留著白須,兩只鸕鶿一左一右棲在肩上,正跟游客合影留念。仿若柳宗元《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老人名叫黃月創,是一名專業模特,年已80歲。這些年,他作為攝影模特已成為網紅!
2009年,黃月創的老伴被查出身患糖尿病。為給老伴治病,家中積蓄很快用完了,黃月創找遍親戚朋友借錢,可大家的光景比他們好不了多少。由于沒錢再讓老伴住院,只好把她接回家。
黃月創的家在廣西陽朔縣興坪鎮,離家不遠就是20元人民幣背景圖案的原型景點。以前閑時,黃月創會到幾處最美景點打扮成漁翁模樣,等待前來與他合影的游客,掙點零花錢補貼家用。他性格隨和,游客愿給多少就給多少,就算一分不給他也照樣笑呵呵的。但自從老伴病了之后,黃月創再也笑不起來了。
那天,一個留著長卷發的青年男子舉著相機說:大爺,您胳膊再抬高點,對,身子稍微往后一點,頭不要擋住鸕鶿……”黃月創按照客人要求正擺姿勢,鄰居家小男孩氣喘吁吁跑來嚷:“爺爺,奶奶叫您回去,她頭暈!”黃月創來不及解釋,抬腳就走。長卷發男子急了:“大爺,我還沒拍完呢!”黃月創也煩了:“我家里有事,您想接著拍也可以,但我要收費!”
黃月創本想用收費嚇走對方,自己好脫身,沒想到卷發男子二話不說,給了他300元錢。拿著錢,黃月創突然開了竅:老伴每月的醫藥費得3000塊,兒子兒媳掙錢也不多,70歲的自己失去勞動能力,沒有什么收入來源,做一個收費的專業模特,倒是個賺錢的好辦法!
第二天,黃月創來到江邊,望著來來往往的游客,開始吆喝:“來來來,照個相留個念了啊,普通游客只要10塊錢……”“合個影還要錢,掉錢眼里了吧?”一個中年婦女滿臉鄙夷地奚落。黃月創頓時感到臉上火辣辣,可回頭一想,老伴這月醫藥費還沒著落,他就忍了。
那年6月,黃月創迎來兩位重要客人,她們自稱是美國攝影師,說得一口流利中文,要求上船拍攝。拍攝時,其中一個美女穿著泳裝,身材婀娜,在船頭或坐或臥,旁邊,黃月創戴著斗笠撐竹排,鸕鶿靜立不動,漓江水色碧綠,背后群山如黛。
這組照片在當年9月一本雜志上發表。之后一天,一名外國攝影師拿著照片來到漓江邊,指名要找照片里的漁翁,黃月創這才知道,自己出名了。

2014年夏天,漓江邊來了名外國攝影師。那天晚上月影稀疏、云霧迷蒙,黃月創如約來到江邊,光腳走上竹筏,在上面點亮一盞燈。“鳥放在肩膀上。”攝影師舉著相機,通過翻譯朝他喊。黃月創趕忙把鸕鶿放在自己肩膀上,伸開手臂,鸕鶿撲楞著翅膀剛站穩。“這樣不行,帽子擋住鳥了,還是扛著竹竿,把鳥放在原來位置吧。”黃月創聞言,趕快扛起竹竿,抓住鸕鶿,讓它們一前一后各站一個。
反復折騰,鸕鶿有點不滿意了,發出“嘎嘎”叫聲,不斷撲扇翅膀,想朝水中鉆。黃月創有點后悔出來時沒讓鸕鶿吃飽。那天晚上,整整忙活了兩小時,外國攝影師才向他做出OK手勢。回到家已是凌晨兩點,黃月創開始不停咳嗽,服中藥調理了七八天才好。
兩個月后,黃月創收到攝影師寄來樣照:暮色下,黃月創穿著蓑衣戴著斗笠,站在點亮汽燈的竹筏上,兩只靜立的鸕鶿悠閑自在,背后黛色遠山漸隱暮靄中。他這才知道,那名外國攝影師名叫納維勒瓊斯,澳大利亞人。那張照片被命名為《回家》,獲得了當年索尼世界攝影獎!
一張張火遍攝影圈的照片,讓黃月創成了當地“名模”,他的生意越來越好。靠做模特,他每年有五六萬元收入。這些錢,除了用來給老伴買藥,還時不時接濟一下兒子。
2015年冬天,老伴渾身腫脹,住進桂林醫院,半個月后過世了。去世前,老伴握著他的手說:“老頭子別那么拼了,你今年都76歲了,也要顧惜點身體。”
黃月創點頭說:“知道,知道。”但第二天,他照舊戴上斗笠,去漓江邊等候游客,他說:“人家都嘲笑我,年紀這么大了還做模特。可我不后悔,靠著做模特的收入,我延續了老伴6年生命,值!”
2016年,黃月創的孫子考上大學,全家人歡天喜地設宴慶祝。等客人走完,兒媳婦坐在沙發上,怎么也站不起來了,送到醫院,醫生說她的膝關節骨質增生已經很嚴重,必須馬上手術。黃月創二話沒說,掏出一個存著10萬元的存折給了兒子。
黃月創是捕魚好手,但自從做了模特,那些本領沒法完全在鏡頭前展示。“太寫實了,照片出來就不好看。”一名法國攝影師對他說。他們合作長達7年,每年這名攝影師都花十多天時間在黃月創這里采風拍攝。
一次,這名攝影師想拍漁翁撒網的照片。他匍匐地上,拍了很多張,然后坐那里唉聲嘆氣:“大叔,您撒網離江面太平,要是再撒高點就好了”。
“捕魚不往江面撒網,往天空撒,那還是捕魚嗎?”黃月創固執地說。“可是,您平著撒出去,拍出來不好看。”攝影師勸他,“您試著變通一下,好嗎?”
黃月創想通了,自己是個模特,模特就要敬業。為了追求完美的撒網效果,他一次又一次從低到高撒網,最終,法國攝影師拍到了最美的撒網圖片。
黃月創向記者展示撒網,只見漁網對著天空呈60度角撒出去,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弧線,然后在水上平展鋪開,又大又圓。而黃月創則穿著藍布褲褂,位于漁網正中央,擰腰、轉身和抖腕動作一氣呵成。透過漁網網格,白云、藍天、碧水相互映襯,畫面十分唯美。
“這樣撒網,打漁行家看了要笑掉大牙,可是拍攝出來好看。”黃月創說。看得出,如今他已經對攝影師的要求挺內行。
夏季黃昏是出視覺大片的最佳時間,也是黃月創最忙碌的時候。有的游客不懂攝影技術,總拍不出滿意照片,黃月創就借來攝影書籍自學。他說:“畢竟是吃這碗飯的,一定要專業。”如今,他對拍攝的光線、快門、光圈等專業知識都能說出個一二來,遇到不懂攝影的游客,他還指導他們,幫助他們在短時間內拍出滿意照片。
曾有一名攝影師告訴黃月創,如果他能蓄起白胡須,脊背上再背一根長煙桿,形象就更完美了。那名攝影師隨即送他一根煙桿當道具。黃月創點起來狠狠抽了一口,辛辣的煙草味嗆得他劇烈咳嗽起來。兒子勸他:“實在學不會就算了,抽煙對身體不好。”
攝影師喜歡精神矍鑠、銀須飄飄的老人形象,黃月創就蓄起長須。自從蓄起胡須,黃月創每次吃飯都小心翼翼。每天早上出門前,他都要仔細地洗干凈胡須,梳理整齊。
兒子有時勸說黃月創:“太累了,你不要做模特了。”但黃月創說他不累,他現在做模特是為開心——人到暮年還能發光發熱,幫那些攝影師奪得國際大獎,這令他很自豪。即使每天給來自全國各地的普通游客合合影,在給別人帶去歡樂的同時還能賺錢,老人也挺知足啦!
看到父親對做模特如此喜愛,兒子特地為他買了部手機,還印了名片,起個名號叫“漓江漁翁”。每當有攝影師預約拍照,黃月創會拿個小本記下。2019年初接受記者采訪時,跟這位八旬老人預約拍照的攝影師已排到幾個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