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琴 王 玉
(西昌學院動物科學學院,四川西昌 625014)
大腸埃希氏菌俗稱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為環境中的常在菌,但某些特定血清型會給養殖業帶來較為嚴重的損失。而隨著抗生素在細菌疾病防控中的使用,特別是廣譜抗生素的大劑量、大范圍地不合理使用,使得大腸桿菌耐藥情況日益突出。
四環素作為廣譜抗生素,因其對多種細菌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而被廣泛用于大腸桿菌病的防治中,大腸桿菌對四環素的耐藥性問題也隨之日漸突出,目前研究發現,其耐藥機制主要包括四環素外排泵機制、核糖體保護機制、酶滅活和核糖體靶位修飾四種。
64株雞源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由攀西地區動物疫病檢測與防控省級重點實驗室分離鑒定保存。
用DNA提取試劑盒按說明書步驟和要求提取復蘇菌株DNA。
參照基因庫中的CP024992.1序列設計引物,上游引物(P1)序列為TTGGCATTCTGCATTCACTCG,下游引物(P2)序列為CCACCCGTTCCACGTTGTT;預計擴增產物長度為344bp。
經優化后,使用下列條件進行各菌株tetA基因的檢測。
上下游引物各0.5μl;2×PCR Master Mix 12.5μl;DNA模板2μl;ddH2O 9.5μl。50℃退火30s,共30個循環。
PCR產物在1.5%的瓊脂糖凝膠中進行電泳,并觀察結果。
PCR產物經測序比對,確為tetA基因。部分菌株PCR產物電泳結果如圖1,tetA基因攜帶菌株在250~500bp之間出現明亮的單一條帶。

圖1 部分菌株PCR產物電泳圖
經統計,64株大腸桿菌中,有58株為陽性,6株為陰性,tetA耐藥基因檢出率為90.6%。
近年來,大腸桿菌對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主要集中在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以及喹諾酮類等藥物上。但就目前形勢來看,大腸桿菌對四環素類抗生素的耐藥性也不容忽視。本文的檢測結果也顯示,涼山地區雞源大腸桿菌tetA基因流行廣泛,雖未進行四環素類抗生素耐藥表型的驗證,但可推測該地區四環素類抗生素耐藥性形勢嚴峻,與部分學者在其他地區的研究結果一致。
針對這一現狀,建議該地區做好大腸桿菌病的科學防控,防止耐藥基因在不同菌株和菌種之間進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