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紅 賴寶色 林秋敏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福建福州 350119)
豬大腸桿菌病主要是指由于致病性大腸桿菌所導致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性疾病。病豬往往表現為腸毒血癥、腸炎等各種癥狀。本病在全球各個地區均有出現,而在我國即使是養豬行業相對較為發達的地區也時有發生,并成為了導致新生仔豬大批量生長發育不良或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給養豬行業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影響了養豬業的發展[1]。為此,加強對豬大腸桿菌病的干預治療成為了學界關注的重點。近年來,隨著中西獸醫結合的全面推廣,這種治療方案不僅能夠充分展現中獸醫與西獸醫的用藥特性,同時還能夠取得更為顯著的臨床干預效果,為此,我們在研究中選取了苦參止痢顆粒和硫酸慶大霉素聯合用藥方案,現對其在豬大腸桿菌病干預中的防治效果進行探討。
本項目共選取60頭健康仔豬,均為20日齡斷仔豬,將其隨機分為三組,各組各有健康仔豬20頭,并將其分別設定為中西結合組(苦參止痢顆粒和硫酸慶大霉素)、復方中草藥組(苦參止痢顆粒)、抗生素組(硫酸慶大霉素)。各組仔豬精神狀態較佳,均未表現出疾病,其體重均相對較為接近。
在無菌條件下,取O301大腸桿菌與肉湯充分混合后實施接種,經恒溫搖床培養箱,幫助大腸桿菌迅速擴繁,使得含菌量達到20億/ml~50億/ml。分別對三組仔豬進行大腸桿菌強毒攻擊,每頭仔豬分別灌服5mL大腸桿菌,此后再對每頭仔豬進行人工接種,持續灌服5d,在仔豬表現出明顯的拉稀下痢、食欲減退等癥狀時,為其提供相應的用藥干預。具體給藥方法:復方中草藥組采用苦參止痢顆粒(購自北京某公司)干預,每只1.5g,每日1次,連續治療7d;抗生素組采用硫酸慶大霉素干預,取硫酸慶大霉素行肌肉注射,用藥劑量為2mg/kg,每日2次,連續治療7d;中西結合組運用苦參止痢顆粒和硫酸慶大霉素聯合干預,方法與復方中草藥組、抗生素組相同。
1.3.1 豬糞便的大腸桿菌數:對人工接種后病豬24h以及用藥干預7d后病豬的糞便進行采集,觀察其大腸桿菌數量變化情況。
1.3.2 豬腸道的臨床解剖觀察:分別在各組病豬用藥3d、5d、7d后,取三只病豬進行臨床解剖,觀察其病理變化。
1.3.3 治療效果:(1)治愈:在連續治療7d后,仔豬的各種不適癥狀均表現出逐漸消退,并且食欲逐漸恢復正常,精神非常飽滿。(2)有效:在連續治療7d后,仔豬的各種不適癥狀均有明顯的改善,食欲有了顯著好轉,腹瀉問題也有了適當的緩解,精神有所恢復。(3)無效:在連續治療7d后,幼豬食欲或者絕食癥狀無明顯變化,仍然表現為明顯的消瘦、腹瀉以及精神萎靡不振等情況,或者出現了進一步的惡化。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行數據的分析處理,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對比以t值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以F行組間對比檢驗。若P<0.05即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組干預后豬糞便的大腸桿菌數與干預前比較,均有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西結合組干預后豬糞便的大腸桿菌數與復方中草藥組、抗生素組比較,明顯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豬糞便的大腸桿菌數變化比較(±s,/10g10CFU/g)

表1 各組豬糞便的大腸桿菌數變化比較(±s,/10g10CFU/g)
注:*表示干預前比較,P<0.05;#與復方中草藥組比較,P<0.05;Δ表示與抗生素組比較,P<0.05
組別 數量 干預前 干預后復方中草藥組 20 11.51±0.36 9.62±0.57*抗生素組 20 11.58±0.29 10.42±0.63*中西結合組 20 11.38±0.51 6.42±0.81*#Δ
復方中草藥組病豬在用藥治療3d后,解剖觀察到病豬的腸管存在明顯病變現象,其中空腸與十二指腸呈現為明顯的水腫和充血現象,并且腸壁全層分布著大量的出血點,腸系膜淋巴結則呈現為水腫、充血現象,肝臟以及心臟均表現為正常;在用藥治療5d后,解剖觀察到其空腸與十二指腸仍然有明顯的水腫表現,腸壁還有著相應的出血點,腸系膜仍然有輕微的水腫現象;用藥治療7d后,病豬的腸壁仍然存在少量的出血點,并且腸管仍然有一點輕微的水腫癥狀。
抗生素組病豬在用藥治療3d后,解剖觀察到病豬的腸管表現出較為嚴重的病變特征,其中空腸與十二指腸呈現出明顯的水腫和充血現象,腸壁全層分布著大量的出血點,腸系膜淋巴結則表現為水腫、充血現象;在用藥治療5d后,解剖觀察到其空腸、十二指腸病變有所緩解,仍然存在水腫特征,腸壁分布著各種出血點,有輕微水腫;用藥治療7d后,病豬的腸壁出血點有了顯著減少,但并未完全消退,腸管有輕微水腫。
中西結合組病豬在用藥治療3d后,解剖觀察到病豬的空腸、十二指腸表現出水腫癥狀,腸壁全層分布著少量的出血點,腸系膜淋巴結有輕微的水腫、充血現象;在用藥治療5d后,解剖觀察到病豬的僅存在一定的水腫特征,腸壁未觀察到有明顯的出血點;用藥治療7d后,病豬的腸壁未觀察到出血點,腸管有輕微水腫,腸腔內黏液增加。
復方中草藥組病豬治療總有效率為75.00%,抗生素組病豬治療總有效率為70.00%,中西結合組病豬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中西結合組與復方中草藥組、抗生素組比較,總有效率有顯著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復方中草藥組、抗生素組比較,總有效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各組病豬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豬大腸桿菌病是一種常見的豬腸道傳染疾病,其沒有任何地域限制,在任何地區、國家都可能出現,并且迅速擴散,給養殖業造成巨大損失。為此,加強豬大腸桿菌病的綜合防治非常有必要[2]。
本研究提出了一種中西獸醫結合治療方案,運用苦參止痢顆粒、硫酸慶大霉素聯合干預,根據結果來看,中西結合組干預后豬糞便的大腸桿菌數顯著低于復方中草藥組、抗生素組,且治療有效率達到了95.00%,明顯高于復方中草藥組、抗生素組(P<0.05),同時對病豬治療后豬腸道病理變化進行觀察發現,中西結合組的病變已經基本消失,而復方中草藥組、抗生素組仍然存在一定的病理特征。這就表明單一運用苦參止痢顆粒、硫酸慶大霉素,盡管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與預期理想效果存在一定差距,而聯合用藥能夠更好的發揮兩者的優勢,幫助豬大腸桿菌病得到防治。這主要是由于苦參止痢顆粒是一種由白芍、苦參和木香等組成的方劑,其具有和胃健脾、清熱燥濕、養血斂陰的顯著效果,可較好的實現對豬大腸桿菌病臨床癥狀的改善[3]。而硫酸慶大霉素則屬于一種廣譜抗生素,其針對多種格蘭陰性菌和陽性菌均有顯著的殺菌、抑菌功效[4]。通過兩種藥物聯合使用,能夠共同發控制炎癥、促進腸粘膜恢復的功效,為此,能夠取得更為顯著的干預效果。
綜上所述,在豬大腸桿菌病治療中,苦參止痢顆粒、硫酸慶大霉素聯合用藥,具有更為顯著的臨床效果,故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