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敏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5-0105-02
眾所周知,學習一門外語離不開聽、說、讀、寫這四項基本技能。聽是中學生最感困難的一項技能,提高聽力不僅有利于說、讀、寫三項技能的發展,而且更有利于為開展日常交際打下基礎。如何培養學生英語聽的能力、達到大綱提出的要求,是廣大教師急需探討的課題,特別是農村中學的聽力教學所存在的困難更為突出。
1.農村中學聽力教學存在種種問題
1.1農村學生自身條件差。
(1)農村的孩子普遍存在語音障礙,他們對音標的掌握程度,單詞重音,音的強讀和弱讀,音的省略和同化,音的連讀和完全爆破等方面的了解不如城市的孩子,而且他們接觸英語的時間也比城市的孩子遲,甚至大部分的農村孩子對學習英語的態度極不端正,因此造成了他們對學英語的興趣低下,不認真去學習英語的基礎知識。這些都是產生聽力障礙的具體因素。
(2)學生的心理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聽力的提高。有些學生當聽到不理解的單詞或句子時,就煩躁不安,有些學生甚至在沒有開始聽之前,就產生畏難情緒、恐懼心理,這無形中就影響了信息的輸入。
1.2詞匯語法障礙。
詞匯語法障礙也是農村中學生在聽力中的一個嚴重的障礙。農村學生課外閱讀少,知識面較小,因而他們的詞匯量不足,而且對于應掌握的詞匯沒有認真記憶。所以在聽連貫的語流時,一遇到陌生的詞,就難以辯義,詞義的語境判斷力差,猜字的技能技藝低。語法知識也是如此。語法較差的學生,聽不懂句意和短文,文章的主要內容信息抓不住,就無法判斷正誤。
1.3相應的背景知識狹窄。
任何一種語言知識都是與該民族文化傳統相聯系的。不熟悉所學語言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習慣等,就不能正確理解聽力材料。例如,兩篇難度相當的短文,一篇是介紹中國的春節,另一篇是介紹西方的圣誕節,前者聽起來容易理解,因為春節是中國學生再熟悉不過的節日;而后者聽起來較難,顯而易見是由于學生對圣誕節不甚了解。
要克服這些障礙,提高農村中學的學生們的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們的聽力水平,離不開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2.如何在教學中找到解決的方法
2.1加強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動力。
教師在課堂上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氣氛,努力消除學生因害怕、擔憂、反感而產生的心理障礙。教師在平時應向學生介紹一些英美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習俗、趣文等。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聽力材料。另外,在課堂上對于學生取得的點滴成績,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表揚,激發學生的聽音興趣,樹立信心,使之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2.2加強語言知識的傳授。
(1)嚴格把好音標關。學好音標是學好英語的前提,音標基礎的好壞決定了語言、語調的好壞,語言基礎打好了,對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2)注意朗讀技巧的訓練和培養。教師在課堂上應有意識地向學生傳授諸如語句重音、節奏、音變、連讀以及語調等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地進行聽音模仿訓練,提高朗讀能力。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感,必然會大大提高聽的能力。在聽音模仿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聽句子重音、詞的弱讀、不完全爆破、連讀等。模仿朗讀既能提高朗讀水平,又能訓練聽的能力。
2.3加強聽力技巧的指導,提高聽力效果。
在聽力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同學們在聽力練習中表現出來的種種弊端“對癥下藥”,采取正確的方法和策略。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在聽力測試之前,指導學生從僅有的書面文字上加以推斷獲得信息。如在一份聽力習題的答題紙上有A: 6:15, B: 5:45, C: 5:15 這些選項,即使你沒聽,也要意識到這是在詢問時間,并在腦海里要聯想到時間的讀法,如5:45可讀作five forty-five , 也可讀作a quarter to six, 這樣再聽對話M: When does the train leave , Lucy? W: It leaves at a quarter to six. 選答案時就游刃有余了。因此,瀏覽對話及短文的題目就更加有必要。有的對話、短文,問題也給出了,通過瀏覽問題和選項,預測該篇所涉及的情節可能是發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中心內容是什么等。如果學生能做出這些預測再帶著種種假設去聽錄音便做到了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其次,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聽的習慣。在一般的聽力練習測試題中對話、短文聽兩遍。第一遍時,不要不等聽完問題就把答案圈定下來,這勢必影響到第二遍聽的效果。要注重句子和短文的整體內容,抓住重點詞語和要點,不要強求聽清每一個單詞,可根據瀏覽效果以及聽到的內容來捕捉正確答案的有關信息。
在聽錄音時,要培養學生邊聽邊記的習慣。在聽短文時,要抓住文章的第一句話。第一句話常常對整段文章有概括和提示作用。要記住故事中的人物、事件發生的地點、時間及故事的主要內容,也要注意文中的轉折詞,如but,however 等。在聽對話時,要記住雙方人物的名字、身份,談話的話題和談話地點,用阿拉伯數字記錄有關的數字、年齡、日期、時間及價格等。
2.4加強日常教學的聽力訓練。
(1)平時訓練過程中精聽泛聽相結合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教師可搞一些單元訓練,如側重單詞變音、單詞變義、數字、號碼、地名、人名等方面或購物、就醫、相互介紹等特定場景的聽力訓練。在重點突破的基礎上,再進行綜合訓練。
(2)利用課堂上5分鐘時間進行聽寫,也是進行聽力訓練的一個很好的手段。在聽寫過程中,學生需要時間把聽到的句子寫下來。這就要求教師事先選好聽寫中的停頓點。一般來說,可以大約每隔7或8個單詞停頓一次,有時根據情況間隔可略長或略短。教師要按整句、意群、詞組停頓,使學生既有時間寫下所聽的句子或詞組,又不妨礙他們的理解。這一點在農村中學特別是條件更差的學校最能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
(3)補充詞義和相應的背景知識也是平時訓練的關鍵環節。詞義的語境判斷力差是學生們“聽不懂”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克服這一薄弱環節,教師在平時應注意部分單詞的詞義補充。
(4)充分利用與教材配套的材料,如課文錄音帶、同步聽力練習冊及目標測試中的聽力練習等,要堅持隨教學進行訓練,并在訓練過程中就一些較靈活的、容易出錯的題目應讓學生多聽幾遍,并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切實做好聽后糾正工作。
(5)在平時聽力訓練中,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對象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聽力訓練方法。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可適當增加每題聽的次數,必要時放慢速度,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聽力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
總之,聽力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若想提高聽力水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必須不斷的反復練習和實踐,做到層層突破,循序漸進,并且做到聽說結合,聽讀結合,注重各種技能的綜合運用。各校利用有限的條件,抓住本校的實際,教師發揮自己的優勢,相信農村中學的英語聽力教學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