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偉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5-0157-01
數學是小學教育的基礎學科,也是一門難上加難的學科。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們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強化他們的數學綜合素質。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重視教學的手段以及方式的靈活性與多樣性,以便快速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他們數學綜合能力。
在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鼓勵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與規律,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不過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難以進行獨立思考,因為其思維單一。這就要求我們重視培養學生創新、獨立、靈活的思維方式。引導他們在學習中主動去發現問題,探索規律,以此確保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完善學習方法。
1.數學思維能力的概念
我國的初中和高中數學教學課程標準已經提出,思維能力指:會觀察、實驗、比較、猜想、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會用歸納、演繹和類比進行推理;可以使用數學概念、思想和方法來識別數學關系并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通俗來說就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固定”的、“特殊”的思維方式,他們在學習研究數學知識時,能把生硬的理論知識形象化和具體化,從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數學思維能力便是指在這此過程中,學生思考問題能力,通過想象能力推理、轉化、總結、歸納數學問題和知識,也就是發現、解決問題的基本素質。
2.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2.1數學興趣培養:愛因斯坦曾經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因為解決問題可能只是數學上的或者是實驗上的技能而已,但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以前的問題,卻需要極富創造性的想象力才能做到;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數學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不能單單局限于解決問題上,更要讓學生參與數學問題的提出過程。也就是說,如果具備了優秀的數學思維,就能進一步理解數學計算中的邏輯關系,并從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培養出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他們在聽數學課時興致盎然,那么我們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都會得到強化,也就有效解決了小學數學這一教學難點的重大問題。
2.2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不完全等同于解決問題能力,所以這里單列出來,因為僅就邏輯而言,是有使用技巧可言的。邏輯思維的能力不單單是學好數學的必備技能,它還是學好其他科目,乃至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所必備的一項基礎能力。數學是一門反映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包括空間形式)的學科。因此,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也有利于學生嚴謹的學習、生活態度。當他們遇到不容易解決的問題時,能夠冷靜的分析這個問題的每個重要因素間的內在聯系,然后通過自己所學所會,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如果具有了優秀的邏輯思維,就可以在遇到問題時,避免讓情緒影響思考導致無法走出自己的固定思想。
2.3解決問題能力:解決問題是數學的核心環節,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學習數學就離不開解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貫穿了整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想要培養好解決數學問題能力,就要結合或設定具體的貼近實際的生活情景,使學生用所學所會的數學知識來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最后解決數學問題,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提高了,就會強化學生在各個領域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形成良性循環。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同時也是一門工具學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無論是家里來客人吃飯添加碗筷,還是日常交易,都有很好的體現。擁有良好的數學思維不僅可以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效率,還可以將數學模型與生活問題結合起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所以,培養小學數學思維不僅對于孩子們以后的工作非常重要,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有很大幫助。
3.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措施
3.1加強數形結合,深化思維。
數形結合這理念是貫穿數學思維中的主線之一,也使得數學在實際使用和應用中更加廣泛。“數”與“形”的信息轉換,形態轉換,不僅能讓解題更加直觀明了,還能拓寬原本局限的解題思路。數形結合就像是連接“數”與“形”之間的橋梁,它是一種解題方法,解決直觀上不易解答的問題,它更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想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就必須先了解并掌握各種數學理論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然后再借助思維手段的方式加強聯系。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盡量去通過圖形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次是將數量關系轉變為圖形,通過學生已經熟悉并掌握的知識來尋找解題方法。例如,學生在學習正方形周長公式的時候,雖然教材上已經提煉出了計算周長的公式,但在教學中,我們仍要配合圖形的來引導講解,讓學生自行論證公式的正確性、唯一性以及最簡性。如果讓學生死記硬背記住公式,那么在以后的使用和應用中,這一知識點將失去靈活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通過靈活的方式來讓學生去學習、理解、掌握知識。正方形的長和寬的相等,所以計算正方形周長的方式有四種:即①長+長+寬+寬;②寬×2+長×2;③長/寬×4;④(長+寬)×2。在引導、論證、講解這些計算方式時,我們可以借助圖形,這樣就能在強化學生理解和記憶的同時,也進一步挖掘了學生思維的深度。
3.2加強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所有的理論知識都來源于日常生活。由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務必要把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這樣不但能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更能夠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如,在學習十以內加減法時,我哥哥有5個蘋果,我姐姐有2個蘋果,我有1個蘋果,并問我們有多少蘋果?如此一來,不但把問題簡化了,更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3.結束語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學方式方法的靈活性,注重運用數形結合這一“手段”的運用,拓展學生思維,設定學生喜歡的教學情境,增強知識與日常生活的關聯,引導學生,培養興趣,才能使他們自己主動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其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全方位復合能力,確保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切實養成數學思維方式,具備數學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