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 心

鄰居王叔這幾年生活過得很不容易。
先是碰到所在的國企單位裁員,無奈下了崗,可因為年紀大了,又沒有技術在身,到處找不到工作,后來只能應聘去當了保安。屋漏偏逢連夜雨,去年,他的父親又被檢查出患病,急需一筆不小的醫療開銷,更是讓他陷入了雪上加霜的處境。
面對生活襲來的一場又一場變故,年過四十的王叔,幾乎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有人說,前半生選擇享樂的人,后半生多數要做好吃苦的準備。王叔的人生,大概就是這般先甜后苦的樣板。
高中畢業后就分配到國企工作的他,在原有的崗位上一待就二十多年,期間其實也有過不少升職調動的機會,但都被他放棄了,原因是嫌太累太麻煩。
在當時的他看來,自己有了這份工作,就等于是拿到了一張長期飯票,只需安逸地等待退休就好。
“以前,聽人家跟我說,年輕時要努力工作多賺錢,多為后半輩子做打算之類的話,我都很不以為然。輕松安穩的過日子不好嗎?為什么要給自己那么大壓力,參加什么競聘考試?純粹就是自找苦吃?!币淮瘟奶熘校跏宀粺o自嘲地跟我說起過往。
“現在,當年跟我同一起點的同事,很多已經都是走上了領導崗位,唯有我成了下崗工人。都說人生有因果,我終于信了,可惜卻太遲了。我這一輩子,真是毀在了怕吃苦上?!?/p>
說這番話的時候,他沉重的嘆息聲讓我久久難以忘懷。試想,如果當年的王叔肯對自己多一些要求,那如今所擁有的,想必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老話說得好:寧吃少來苦,不受老來貧。
人生其實很公平。在年輕的時候多吃一些苦,努力追求上進,在年老時便不會輕易被生活難倒。反之,如果在最需要努力的年紀選擇安逸,余生等待你的,便只能是吃不完的苦頭。
我剛畢業的時候,曾在離家很近的一家企業工作,之后深感自己學歷和專業知識不足,想要繼續進修。于是便準備辭職,打算到廣州一邊工作一邊繼續讀書深造。
聽到我要辭職的計劃時,身邊不少長輩都在勸我,說一個女孩子家,有份工作就好,沒必要那么辛苦。
我能理解他們的意思。在很多人眼里,女孩子到了年齡就應該以考慮婚姻大事為主,要為自己的后半生找個安穩的歸宿。對此,我不是沒有動搖過,直到在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要想遇上好的愛情,首先就要讓自己變得更好。
事實上,剛到廣州那幾年,我確實吃過很多苦。由于學歷低,經驗不足,只能先從助理做起,拿著微薄的薪資,工作量卻十分繁重,加班加點對我而言更是常態。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處于要兼顧工作和學習的狀態。那些日子里,我每天走路都是跑步的節奏,每天下班之后匆匆趕去坐車。到了學校,上課前啃一塊面包加礦泉水,就當是晚餐了。周末幾乎沒有休息過,不是在辦公室里加班就是在出租屋里埋頭復習。
但也正是通過那兩年持續不斷的學習,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眼界和見識也開闊了許多,后來才有機會成功應聘到另一家外企擔任要職,薪水是以前的好幾倍。
每每回想起那段經歷,我都無比感謝曾經發奮努力的自己。沒有過去的辛苦付出,就不會有現在收獲成果的我。
唯苦過,方知甜。越早學會吃苦,往后越能體會人生的甜。
前不久,朋友李珍在微信上曬出了她的注冊會計師證。配文是:我不負青春,青春也沒有負我。
李珍并不是財務專業畢業,在一家外貿公司擔任采購助理的她,出于工作原因,需要兼做進銷存的賬務處理。為了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她想到了利用休息時間去上財會的培訓班,接著她還考取了會計從業資格證。
接下來的幾年,憑著努力自學,她又先后通過了助理會計師和中級會計師資格考試,到現在,還把注冊會計師順利拿到手。
在這條朋友圈下方,有很多羨慕她的評論。可用李珍自己的話講,她從來不覺得自己有多厲害,如果有什么值得肯定的,那一定只是因為自己比別人多了一些不怕苦的精神。
確實。作為好友,我見過她在工作遇到難題時,虛心向別人請教的樣子,也見過她周末在圖書館,一坐就是一整天的情景。
正如有句話所說:每一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一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獨和寂寞,連自己都被感動的日子。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吃苦其實是人生必經的一種考驗,一段修行。經由吃苦,我們才會變得更堅強,更有毅力,并且更能體會來之不易的甜。
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人生最可怕的,從來就不是吃苦,而是你讓自己早早安于現狀,得過且過。到頭來,卻不得不為曾經所荒廢的時光而付出沉重的代價。
越怕吃苦,越有苦吃;越肯吃苦,越有福享。這是生活的殘酷之處,也是公平之處。
年輕時,你走過的路,流過的汗,受過的累,都不會白費,它們終會化成豐厚的果實來回報你。即便沒有達成想要的愿望,但若某天你跌落低處時,你曾經努力過的經歷,也能幫助你無懼困境,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