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芳

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人們的性觀念也有了相應的改變。常言道“食色性也”,談及此事,并不需要過多的遮掩。然而,許多人在性觀念改變的同時,而對避孕的相關知識知之甚少。女性一旦意外懷孕又沒有條件生下孩子,勢必要做出終止妊娠的決定,但流產對于女性來說始終是一種傷害。那么,我們為何不去避免意外的發生呢?
避孕就是利用科學技術手段使婦女暫時不能受孕。其實,避孕手段發展到今天,雖然不能達到百分之百有效,還是能起到較為理想的效果。常見的避孕手段有避孕套、口服避孕藥、宮內節育器及避孕膜等,每一種都有其各自的優點,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避孕套的避孕成功率較高,還能夠預防傳染病,但仍可能在性交過程中發生破裂,導致女性意外懷孕。相較于其他避孕手段,歐美國家的女性往往會選擇采用口服短效避孕藥進行避孕。在國內,許多女性對避孕藥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因而使用此類避孕藥的人較少,反而多數伴侶會選擇避孕套進行避孕。
前文說到的幾種避孕方式都可以成為事前避孕,且并非百分之百成功,一旦避孕失敗或是男女雙方發生了無保護性交,又該怎么辦呢?這個時候也不必過分著急,還有一種補救措施——緊急避孕,也就是常說的事后避孕。在無保護性交或避孕措施失敗后的72h內,女性可以口服緊急避孕藥進行避孕。值得注意的是,越早服用效果越佳,一旦超過72h,避孕效果將大打折扣。常用的緊急避孕藥是左炔諾孕酮片(毓婷),該類藥物一般含有大量孕激素,在短時間內攝入大量孕激素,會造成女性內分泌紊亂,出現月經不調等癥狀,故而,在使用時需要謹慎,盡量減少使用。
本文介紹的緊急避孕藥,是一種叫做米非司酮的藥物。你可能要問了,米非司酮與其他的緊急避孕藥有什么不同?米非司酮作為一種新型抗孕激素,本身具有糖皮質激素的活性,但卻不具有孕激素、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抗雌性激素的活性。其孕酮受體的親和力是黃體酮的5倍,被廣泛應用于抗早孕、催經止孕、胎死宮內引產等。米非司酮的藥代動力學特點為服用后吸收快,8h后達到濃度頂峰,半衰期長達25~30h,并且沒有蓄積作用,血藥濃度穩定性較高。作為緊急避孕藥,米非司酮能夠抗精子著床,并且誘導月經和促進宮頸成熟,起到催經避孕的作用,主要作用機理是通過競爭內膜(蛻膜)的孕酮受體,阻斷孕酮的作用。在多年的臨床應用中,米非司酮能夠起到較好的避孕效果,但對于其用量討論一直是研究中的焦點。老百姓常說“是藥三分毒”,如果低劑量的藥物就能起到較好的效果,我們為什么不選擇呢?而且,藥物使用的劑量越低,患者所需要支付的治療費用越少,有效減輕了患者的經濟壓力,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那么,低劑量米非司酮與正常劑量米非司酮在避孕效果上究竟有沒有差別呢?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米非司酮劑型有10mg、25mg與200mg,我們這里所說的低劑量一般是指10mg與25mg。國外報道:曾有研究人員對患者使用600mg劑量的米非司酮作為緊急避孕藥,就避孕效果而言確實比較理想,但也容易出現各類不良反應,對患者身體的傷害較大,最為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月經延遲。那么如果小劑量米非司酮就能起到較好的避孕作用,為何不選擇更為安全的劑量呢?世衛組織的研究中發現,600mg、200mg、50mg、25mg及10mg等不同劑量的避孕成功率均在85%~90%之間,也就是說,劑量的大小其實并不會影響治療效果。
說到低劑量,臨床上常常圍繞10mg與25mg米非司酮的避孕效果展開探討,有部分研究認為25mg米非司酮的避孕效果最佳,不但避孕成功率高,且不良反應并沒有高于10mg米非司酮。在臨床上,兩種劑量的應用都較為常見。其實藥物的使用還是需要根據個人情況酌情調整,但是能夠使用小劑量藥物還是盡量使用小劑量藥物,不僅減輕了不良反應,也可以節省一定的治療成本。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任何一種避孕方式都不是百分之百成功,而緊急避孕藥的不良反應較大,米非司酮最為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惡心、嘔吐、頭暈及腹痛等,嚴重者可能出現因子宮痙攣導致的腹痛,在服藥后如出現異常需要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同時,也不是每位女性都能使用米非司酮片緊急避孕,有肝腎功能疾病者、長期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者、宮內放置節育器者都不能使用。
總之,為了自身的健康,希望每位女性都能重視避孕事項,盡量減少緊急避孕的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