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8月,我被分配到江蘇省淮安中學任教初中英語。30年來的學習、實踐、反思和積累讓我認識到,教師的專業發展首要的是教師要有自我的專業追求。教師的自我專業追求如果內化為信念,就不會被輕易消解;擁有和堅守這樣的信念,教師的職業生命就會迸發出無限潛能,就會在專業發展之路上生根、發芽、開花,結出豐碩的果實。
教師將其專業信仰和追求付諸行動,就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研究。多年來,我努力突破教材中心、課堂中心、教師中心的樊籬,著力建構以生活為背景,以學生為主體,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生活積累、情感積累的英語教學方略。
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我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為要義,突出“以生活為背景,以學生為主體,以交際為目的”的英語教學教改方略,創立了“情境—探究—交際”的英語教學方法。即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英語語言的規律,以生活為背景感悟和運用英語語言;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在相關語境中的合作和探究能力,充分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開展語言實踐。我在教授牛津譯林版教材8B Unit 1 Period 2(Reading 1)時,將本課時要學習的詞匯以 a story of Mr.Chen’s family為線索,輔之以 a photo of Mr.Chen’s family,講述了Mr.Chen一家的生活、工作、婚姻和家居的情況,巧妙地把本課時所要學習的 used to do,move to another flat,dump waste into the river,feel a bit lonely等詞匯以完整的故事情節適時呈現,既讓學生能整體感知,又貼近了學生生活實際和理解、運用語言能力的最近發展區。在本課時的生成拓展部分,為讓學生通過對Mr.Chen一家的生活變遷來感知家鄉的變化、時代的變化的文本主旨,我設計了讓學生用記者的身份采訪身邊的人和事的教學策略,既使學生感受到了Times have changed a lot的主題,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又靈活機動地訓練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在淮安外國語學校,我們圍繞“構建高效課堂”的核心,落實“強化目標意識,注重過程教學,突出智能開發,改進教學手段”的要求,創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四P八步”高效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第一步:Daily report(每日報告)
堅持每堂英語課上都要落實Daily report的制度。課前,我會讓學生根據課時內容選擇相關話題寫作、改編、摘錄或推薦自己感興趣的文章,課上按學生學號順序依次輪流報告,師生互動點評。多年的實踐證明,學生對此喜聞樂見、躍躍欲試、熱情滿懷;有些主題還可以巧妙而貼切地使教學過渡到新授環節。
第二步:Previewing show(預習展示)
根據淮安外國語學校“三環聯動、三案并舉”課堂模式要求,“三案并舉”中的“導學案”的功能定位是“導學”,是指導學生預習的航標,不僅應該通過它指導學生怎么預習,而且要體現“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帶著問題和對一定問題的解答走進課堂,參與課堂多邊活動。
第三步:Presentation(情景導入)
英語學科的教學特點要求教師要創設合適的語境進行語言教學。為了著力體現“情境—探究—交際”為主線的高效英語教學方法,課堂中我都要創設合理的情境導入相關教學。
第四步:Practice(操練鞏固)
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教學后,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操練和鞏固,讓學生身臨其境地習得相關內容。Presentation(情景導入)和Practice(操練鞏固)這兩步既可集中情景呈現和集中操練,也可分步呈現和分步操練。
第五步:Production(拓展生成)
此部分為課堂的高潮或核心環節。意在通過預習展示、情境呈現和鞏固操練后,展示學生對本堂課的拓展和靈活運用的能力,體現英語課堂的探究、交際功能。
第六步:Class quiz(隨堂檢測)
亦即“雙案并舉”中的“訓練案”,意在隨堂檢測學生當堂課對所學知識和能力的掌握與運用情況,也是對教師課堂效率的當堂檢測。
第七步:Summary(總結提煉)
此環節為整堂課的點睛之筆。意在簡明扼要地總結本堂課的知識精髓和能力要點,并就隨堂檢測中學生的遺漏環節做恰當、合理的點撥,也可根據不同層次的班級和學生實際情況對相關知識點做適當的升華處理。
第八步:Assignment(布置作業)
根據本堂課的教學任務和課堂教學情況,布置合理的適當的課后鞏固練習。可以是書面的,也可是口頭的,還可是任務型、實踐型作業。
教師的專業發展,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英語教師應該繼往開來,讓經驗成為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讓思想成為不斷前行的催化劑,并站在“新課程”的高度,成為課程的建構者、踐行者、創造者——既要更新教學理念,更要反思和改進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既要緊貼地面行走,又要懷抱問題意識,大膽嘗試探索,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我在英語教學實踐中一次次經歷理論的洗禮、觀念的撞擊、實踐的磨煉,專業能力不斷得以提升。在此過程中,我努力踐行著以下原則:
教育工作的重心,已不再是教給學生固定的、死板的系統知識,而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塑造學生具有豐富內涵的自由人格。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際中,教師要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創造參與教學過程的機會和情境,激活每一位學生的思維因子,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盡量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獨立思考中,從多角度、多方向去分析問題,質疑問難,主動探索知識規律,從而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信任學生,一方面要給學生參與學習、討論和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另一方面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特別是不同意見),吸納學生的觀點,不強求統一的標準答案,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課堂上的以人為本,還體現在教師的民主教學作風上。上文所述的“創立‘情境—探究—交際’高效英語教學法”和“創建‘四P八步’高效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就體現了我的課堂民主觀和人本教學觀,意在將促進全體學生發展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始終。
課堂教學中,我重視激發學生昂揚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增強學生“不待揚鞭自奮蹄”的英語學習的內驅動力,如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創設合理的英語學習語境,重視英語學習的信息反饋等。我結合自己的英語教學實際和體會,摸索出了有自己特色的高效低耗的英語教學方法,即我的“CRAZY”英語教學策略。
C——Careful(細心的)。意在培養學生認真細心地學習英語的習慣,訓練學生認真地聽、說,細心地讀、寫英語的能力。我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聽講、閱讀、作業等的耐性和細心,糾正其粗心、毛躁的壞習慣,培養其嚴謹、規范的英語學風。

R——Rapid(迅速的)。意在培養學生快速、流暢、連貫地學習英語的習慣,尤其要培養學生口語表達的語速和語篇快速閱讀的能力,還要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節奏。同時側重糾正一些辦事拖拉、學習懶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增強其單位時間內的英語學習容量,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
A——Active(積極的)。意在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多邊互動。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多方作用的過程(即人作用于人的過程),只有師生雙方的主體互動作用都得到充分發揮,教育教學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Z——Zestful(熱情的)。意在培養學生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讓學生從“樂學”“勤學”進而“會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起學生“愛學英語”的興趣和樂趣,學生才會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終身學習能力”,乃至“學會學習的能力”。
Y——Yearning(渴望的)。意在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欲望,形成學生英語學習中自覺上進的內驅動力,讓學生從被動接受式的“要我學”轉變為主動進取式的“我要學”,最終達到自我教育式的“我會學”的狀態。
我通過踐行自己的“CRAZY”英語教學方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銳氣,有效地激發了學生自覺上進的內驅動力,英語教與學呈現出積極、主動、教學相長的態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組成部分。著名創造學家吉爾福特說過:“正是在發散性思維中,我們得到了創造性思維最明顯的標志。”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如調整課堂結構,在課堂中巧設疑問,引導創新思維;在教學中,通過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設置各種題型,發展學生橫向類比、逆向聯想等思維,使學生不單單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內容上,而且要利用現學的知識,結合已學知識去創造,去探索未知的東西。比如,教師在諸如 between、beside、through 一類含有情景意味的介詞教學時,創設相關語境,給學生如入真實情景之感,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悟相關介詞的用法,同時也激活了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創新思維。
總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互動的程度如何,對提高教學質量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必須創設寬容、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采取各種靈活有效的方式來突出和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主體意識,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激活創新思維,幫助學生獲得和提升語言能力。
作為新時代的有為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的后續發展和終生幸福著想。著名教育學者葉瀾教授認為,不要給教育戴上“分數”的帽子。意即教育要去功利化,要體現全面的教育質量觀。既要關注學生當下的學習質量,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基,關注學生今天走得快不快;還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性質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關注學生明天走得遠不遠;更要關注學生的生命性質量,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關注學生每天過得好不好。好的教師與教學讓學生不只是追求“滿分”,更要讓學生體驗“滿足”,還要讓家長和社會感到“滿意”。要著重突出對學生的立德樹人的價值引領和核心素養的拓展提升,自覺踐行幸福的教育,并和學生一起享受教育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