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展 楊鳴旭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對于87歲的唐潔老人來說,初心種下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會堅守一輩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8個字,具體到她在多年的工作中,就是付出和奉獻。她笑說自己“還沒有活夠,要看到祖國實現中國夢”。
回顧:盡己所能做有意義的事
7月10日下午1時50分,北京市東城區圖書館報告廳后臺,87歲的唐潔昂首挺胸,端坐在椅子上淡定候場,再過10多分鐘,她將作為“新四軍老戰士合唱團成立40周年”演唱會的重要演員出場。
“我叫唐潔,是北京市的一名離休干部,今年87歲。”在臺上,唐老精氣神十足,說出的第一句話,就贏得現場觀眾一片掌聲。
最近一段時間演出密度大,周期長,對于老人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考驗,但唐老從來沒有猶豫。
“現在我身體還不錯,能說能走,在黨的關懷下,我安享晚年。但是,安享晚年之余,也要干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唐老說,自己是一名有著70多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從最初懵懵懂懂的孩子,成長為黨員干部,是黨給了她新的人生和崇高的信仰。“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改變了我的一生,我能做的,就是將我的一生獻給黨的事業,將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傳承下去,讓更多年輕人在傳承中凝聚前行、奮進的力量。”
播種:少年從軍種下革命理想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雄壯的《新四軍軍歌》,是這支有著“鐵軍”之稱的人民軍隊在華中敵后戰場奮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真實寫照。這首歌曲也幫唐老把記憶里早已模糊的年少模樣變得清晰,以往的種種經歷也跟著思緒涌上心頭……
“我們全家都是新四軍,我10歲就參加了革命。”唐老平平淡淡的一語引出了一個家族的傳奇。
唐老的故鄉浙江蘭溪,是一座溫婉的中國江南古城,自古商貿繁榮、物阜民豐,素有“三江之匯,七省通衢”和“小上海”之美譽。蘭溪,也是一片壯美的革命紅色熱土。唐潔的母親鄧小奶是位深明大義的巾幗英雄,唐媽媽頗有膽魄,在丈夫病逝后繼續經商,嚴格教育子女。大哥唐向青1935年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1936年參加革命工作,1938年在皖南參加新四軍。他是兄弟姐妹走上革命道路的領路人。
抗日戰爭爆發后,大哥唐向青擔任蘭溪縣戰時政治工作隊城區分隊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母親支持兒女們參加革命,每當黨組織在他家開會,他們望風放哨。中共金衢特委機關一度設在唐家,并曾在此舉行黨員代表大會。母親先后送二哥唐炎、三哥唐本去皖南參加新四軍。又鼓勵五哥唐棣赴上海,投奔蘇北革命根據地,支持在身邊的四哥唐鈺參加中共組織領導的革命活動,迎接解放。母親經常為黨組織傳遞消息,變賣家中4套祖宅籌措經費供黨組織活動需要。1950年,她移居杭州,又籌辦了城區榮屬裝訂加工廠卓有成效。她從一個纏小腳的家庭婦女奮斗成為勤勉持家、熱心愛國的一等軍屬模范和“光榮媽媽”,先后當選為杭州市一等軍屬模范、杭州市婦聯常務委員、杭州市人民代表、浙江省政協委員。
1942年蘭溪淪陷,唐媽媽帶著年幼的唐潔逃到安徽威坪。在杭州從事地下工作的大哥決定把幺妹唐潔帶到杭州參加新四軍。當時戰火紛飛,交通不便,10歲的唐潔徒步幾百里地,從威坪走到杭州,后輾轉來到位于蘇北的新四軍服務團。唐潔說:“因為當時年紀小,也不知道究竟走了幾天,只記得兩腳全是血泡。”在新四軍服務團,唐潔和先行一步的五哥學文化,做些宣傳工作。從那時起,共產主義思想的種子開始在她心里萌生,隨著對共產黨了解的深入,心中的那顆種子也漸漸長大。
1944年,蘇北及浙東反掃蕩時,為了不拖累部隊,大哥又把唐潔帶到杭州。懷揣著一腔熱血的唐潔一邊上學一邊掩護哥哥的地下工作,成為了一名交通員,主要工作就是為地下組織傳遞情報。
唐潔告訴記者,新四軍這段經歷由于歷史原因,她沒有填寫在檔案里,但是哥哥姐姐加上姐夫、嫂子,都加入了新四軍,足足可以組成一個排,她和新四軍的緣分分不開、割不斷。
見證:革命斗爭中鑄造信念
“我10歲就給黨組織當地下交通員,沒點‘小機靈是不行的。”回憶起那段出生入死的歲月,唐老的記憶仍然那么深刻:每次傳送信息都是在敵人槍口下玩命,但為了理想,再艱難也要往前沖。
“我記得有一次端午節,大哥要把軍費送到根據地。當時敵軍盤查很嚴。”唐老回憶道,那時候出城要過一道檢查站,大哥把軍費換成金條,唐潔連夜把金條包在蒸好的粽子里。
第二天一大早,唐潔和大哥就假裝成走親戚的兄妹倆,拎著一籃子粽子和鴨蛋往城外走去。當他們快走到位于城門口附近的關卡時,忽然聽到一聲大喝:“停下來,檢查!”緊接著便是嘩啦嘩啦拉槍栓的聲音。哨崗發現兄妹倆了!唐潔抬眼一看,貪婪的守衛把前面出城人的行李翻得亂七八糟,明目張膽地順手牽羊。她眼疾手快,把包有金條的粽子抓到手里。
“我餓了,我要吃粽子!現在就要吃!”唐潔假裝成一個任性的嬌小姐,抓著粽子就往關卡外跑過去。大哥急得一跺腳:“你怎么這么不聽話!”他向哨兵致歉:“老總讓你們見笑了,我家小妹欠管教,這是自家包的粽子,給你們留點。”看著唐潔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在旁邊“吃”著粽子,哨兵深信不疑,放他們過去了。
時光荏苒,當年的小丫頭已經年過耄耋,但曾經的出生入死卻成為老人心中最難忘的記憶,并將伴隨她一直走下去……
堅守:與時俱進向前進
由于表現出色,唐潔16歲參加革命并入黨,離休前任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和辦公室主任。唐潔老人看似平淡的敘述中,也暗藏著不少波瀾:“我在外交部、文化部工作過,也曾陪著老伴去了貴州干校,幾十年來我自豪的是,我對黨的忠誠從未動搖過,我也從來沒有為了名利向組織提出過任何要求。”
“這些經歷,都已經成為我這輩子的珍藏,因為它教會了我什么叫堅韌勇敢、什么是理想信念。”老人說,在她人生的80多年風風雨雨中,無論遭遇什么困難和打擊,她都能挺起腰板堅強面對,而能做到這種鎮定淡然,少年時的影響不可謂不深。
很多故事,都是唐老第一次對媒體講述。老人說,當年的經歷讓她堅韌了一輩子,她沒有給子女留下什么財產,只留下那一份激勵后代的革命斗爭精神,希望后人能從這些講述里,延續當年那股精神,爭做時代新人。